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语言要以理取胜,以理服人,以其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性,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同样,消息、通讯也常在新闻事实中融入记的见懈,尽显其哲理。  相似文献   

3.
理性之美:新闻语言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许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色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率、视听率为“第一生命线”的今天,如何提高传播效果,以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是各家新闻媒体殚精端虑、孜孜以求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传播效果的好坏与媒体所报道事实中的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中是否得到完美充分的实现密切相关。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这是由新闻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所以任何事实蕴藏的新闻价值都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变的。然而,新闻事实的价值实现则是可变的,这与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传播技术、社会环境、受众接受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在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诸种因素中,传者对新…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而电视新闻则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体现电视新闻的特色,就要做到按照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定义去报道新闻。遵循新闻规律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7.
刘敏 《新闻爱好者》2004,(12):47-47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事实”意思相近、相关而又有差异的系列概念,如新闻事实、法律事实等。中国著名新闻记者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写道:“事实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概念,同时也是最模糊、最不确定的概念。”本文对新闻事实及法律事实概念进行辨析,旨在阐明新闻事实和法律事实在现实生活中的关联与区别,而后从法学角度剖析新闻事实与法律事实的辩证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燕 《新闻窗》2005,(6):66-66
军事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军队新闻传媒都是我军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敏感性是指记者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换言之,是采写者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的本领。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10.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11.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这个世界,有阳光也有乌云,有欢笑也有哭泣,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发生灾难性事件。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理所当然地包括了灾难事件。这是我们新闻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学的逻辑起点,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逻辑起点是“事实”;有的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是“广泛、迅速、方便地提供信息”,逻辑起点在“信息”。还有的逻辑起点是模糊的,时而用“事实”,时而用“信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为此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说到底都是记者的一种发现,即客观事实的发现……记者的使命在于不断发现新事实。”(1)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管是对媒体,还是对记者来说,无论技术水平多高,无论交往多么神通广大,都不可能发现其中所有的新闻事实,何况新闻事实有大量是意料之外的事实,是“非常态”的事实。但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新生事物”(新闻事实从性质上说总是新生事物)孕育、萌芽、生长、成熟过程的基本规律,就能使“发现”本身成为一种自觉的、而非盲目的行为。 (一)…  相似文献   

15.
宋黔云 《新闻窗》2006,(6):65-65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新闻策划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或者是即将发生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闻事实,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事实的有机统一体。这里之所以说是“新闻事实”,是在强调客体的新闻价值。如果没有新闻价值,就没有进行新闻策划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黑子运动”与信息损耗 对于新闻的定义,最为我们熟悉的是陆定一所给出的,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从信息学角度给出的新闻定义则与此不同,例如宁树藩指出的,所谓“新闻”,乃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由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推知,所谓“新闻真实”,可以认为是受众通过新闻报道所了解到的关于事实的信息与事件本身的信息是一致的,相符合的。使新闻报道全面、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本身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是每个新闻工作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何谓“硬新闻”?我理解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以严肃题材为主,是反映经济、政治、化、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新闻,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未来;二是报道方式以深度、思考、分析见长。它报道事实——发生了什么,但同时分析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及事实包含的意义——它意味着什么。它不报道一只猫长五只脚这种琐碎的东西,不以娱乐、噱头取胜。  相似文献   

18.
刘金凤 《军事记者》2012,(10):19-20
新闻特写,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截面”或细节.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事实、报道是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把新闻说成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是否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正在报道”的“事实”之间除了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外,都是在报道“事实”。依据对新闻事实的时态分析,“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三种报道形式所涉及的“事实”具有什么样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杨保军 《新闻大学》2023,(1):51-59+120-121
作为实践观念的新闻观念,是指用来直接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新闻生产传播活动的“新闻”观念。在认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和呈现”这一唯物主义新闻观基础上,当代中国新闻实践观念特别强调的是“正面新闻(正面报道、正面宣传)”观念。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新闻实践观念始终重视“监督新闻”观念。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形成了正面新闻为主与舆论监督相统一的总体新闻实践观念,并构建起了表征这一总体实践观念的新闻概念体系。这样的新闻观念体系,成为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