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午战后李鸿章集团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洋的控制权,王文韶成为北洋首脑。由于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王文韶的性格特征和政治资本条件所限,北洋大臣的事权较前大为削减。北洋编练新军之权则落入慈禧太后所崇信的荣禄与袁世凯之手。甲午战后北洋的这些变动,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局,并为其后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胡燏棻是晚清史上一位次重要级人物。甲午战争爆发后,胡留于京津地区督办粮台军需,又奉旨协助洋员汉纳根编练新军。在新军计划的过程中,胡燏棻与汉纳根产生了争论。随后,胡燏棻上书朝廷,晓陈其利害关系。最终,朝廷放弃汉纳根的练兵计划,由胡燏棻另练一支新军,而此新军正是后来北洋新军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练的序幕。由于军权归属、资金、人事关系及中枢内部分歧等问题,汉纳根编练新军计划不得不终止。但新军编练工作并未就此结束,由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袁世凯编练的新建陆军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满族亲贵争夺军权斗争述论梁义群,宫玉振甲午一战,继北洋舰队覆没之后,清政府的陆军──防军、练军亦溃不成军.为了重建新的军事支柱,加强国家对军队的控制,清政府从1895年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制改革.但事与愿违,新军大权并未操于国家,而...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84页 :“武昌起义以后 ,清政府命令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北洋新军动作迟缓 ,不听从指挥 ,清政府不得不起用早被罢官的袁世凯 ,任命他为湖广总督。袁世凯故意推辞 ,目的是要清政府交出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力。 11月初 ,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 ,建立了北京政府。”课本第 85页 :“南方革命军的代表伍廷芳和北京政府的代表唐绍仪 ,在上海英租界正式举行和平谈判。”很显然 ,课本提到的北京政府是指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且组阁后…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起的八旗禁卫军、淮军、湘军、练军的洋枪洋炮装备和洋式操练;发展于80年代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全面推进于9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编练之新军(“北洋则有新建陆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内的近代化的进程,同时又受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程度所制约。近代中国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7.
士兵选练与北洋新军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士兵的近代化则是军队近代化的主要方面。北洋练兵从提高、严格士兵入伍条件,学习西方军事训练方式入手,以改变旧军队中士兵素质低下、训练虚应故事所导致的军队军纪败坏,战斗力不强的现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北洋士兵群体无论在身体条件,还是军事技能上都较旧军队有了长足的进步,军队近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北洋新军的编练过程中仍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士兵的近代化受到士兵本身素质和练兵主持者双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军队的近代化过程在晚清激荡的社会政治形势里逐渐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8.
准军是继湘军后建立的清朝非竖制兵,是继湘军之后晚清勇营的又一支重要武装,其制度基本仿照湘军,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近代勇营兵制的发展和兴盛。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淮军既是湘军的继续发展,又是北洋新军的前身,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看一看民国军阀的谱系,虽可大致区分为北洋系和非北洋系,但它们各自可再分类如下:(1)北洋系 不言而喻,袁世凯作为这派的总帅是大军阀,他死后,他在清末组织训练的七个师的师长及其以下的将校上升并且军阀化了.另外,根据它们的籍贯可分为皖系和直系,皖系以段祺瑞为中心,直系以冯国璋为中心,冯死后以曹锟和吴佩孚为中心.皖系都是安徽省人,直系则不全是直隶省人.如吴佩孚是山东人,冯玉祥虽是安徽人却属于直系.(2)非北洋系这里面的人总括来说,就谱系而言情形如下:甲、清末巡防队的统率者或者他的部下将校出身者 奉天军阀张作霖、广西军阀陆荣廷及其部将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广东军阀龙济光就是这一类;而一般以兵卒上升的人、马贼、土匪的首领受招安者们也是此类.乙、清末各省新军统帅出身者,山西的阎锡山、云南的唐继尧等就是这一类,这些人  相似文献   

10.
保定军官学堂是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培养北洋军官而设置的一所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开办于河北省保定东关。该校设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科,前后共毕业九期学生。1902年停办。保定军官学堂的由来,得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说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屡遭失败,一些封建官僚,特别是洋务派官僚,纷纷上奏朝廷,建议仿照西洋办法编练新军。清政府采纳了这种主张。1894年冬,清朝政府任命李鸿章所赏识的淮系洋务派官僚、曾任广西按察史、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及邮传部侍郎的胡燏棻,在天津东南七十里的小站主持编练新军。胡聘请德国人汉纳根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学现代2刍议——再谈中国现代性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诗学现代性具有自身的长时段性,现已进入现代2时段。与诗学现代1以脱古入今和援西入中为主要任务不同,诗学现代2勃兴于20世纪80年代,要在过滤旧有的古今中西二元对立模式基础上转而致力于在世兴我,即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上努力兴立属于中华民族自我的独特诗学个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含义的多值性,内含着对现代性理解上某种先在的片面性倾向。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现代性选择"方案"。在这一现代性"方案"中,也先天地存在着"整体性反传统"的内在缺陷,"五四"学者对传统的激烈偏执性否定和后来的某种程度的反思、调整,表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种现代性悖论。  相似文献   

13.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依据吉登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可以重新对其解构探求出MOOC在高度现代性社会中产生的动因、具有的特征与存在的风险。通过对MOOC的现代性深层解构,可以得出:MOOC是现代性的断裂性特征的彰显;MOOC的产生是现代性扩张的三种动力机制推动的结果;MOOC具有现代性的全球化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问题以理性精神为核心,具有“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问题的发展演进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明确的逻辑主线。以现代性问题为理论基础,我国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现代化与西化、法的现代性与法律传统、法治与德治等许多问题都能得到的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现代性学理研究话语主要揭示了学现代性提出和研究的历史背景,解读了现代性的一般意义和复杂内涵,阐发了学现代性的基本内容或特征,这就科学地确立了学现代性的理念,对进一步发展学现代性,建构现代性学理论,都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审美现代性是学界一直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审美现代性既来自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刺激,又是自身审美传统的"现代化"。廓清西方审美现代性概况并以此为参照,在比较的视野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理想的流变来阐释中国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不同,最后凸显出审美现代性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学者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中,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理论.他重新审视现代性,对现代性进行多维的制度分析,并进一步阐明现代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及其可能的后果.为人们认识现代性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是晚期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单一的现代性>标志着他介入现代性论争.詹姆逊坚持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一文化特征的判断,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实施了有力的意识形态批判,认为"现代性的复兴"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神话.  相似文献   

19.
将现代性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无疑使文学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阐释角度,同时也给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阐释空间。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天狗》都已经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Born in what is now known as Shantung Province's Tsou hsien, Mencius (c. 390-305 B.C.), whose family name was Meng and his name K'o, was a student of a disciple of Tzu Ssu who was Confucius' grandson. Mencius was a trumpeter for restoring the slave system and was long revered by the reactionary ruling classes as the "No. 2 sage," second only to Confucius, because he had inherited and made contributions in developing the reactionary theories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The so-called "policy of benevolence," which was incisively criticized by Chairman Mao in On 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was a reactionary slogan which Mencius had done his utmost to advertise in his effort to restore the slave system. By criticizing his reactionary words and deeds and. analyzing the class content of his political line,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overthrown reactionary classes worked overtime to revive the old system and how they viciously attacked the new system. Through such criticism and analysis, we can als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 struggle under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nd see clearly the counterrevolutionary nature of Lin Piao and other political swindl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