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正>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之后相继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劳动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足以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要求,劳动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小学劳动学科教师可以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观,带领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实践。具体来说,教育实践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家庭为根本,丰富劳动教学内容,强调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坚持“以劳促全”,实现由“知行”到“行知”的转变,落实“教学做合一”理念,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方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芬 《学周刊C版》2011,(6):115-115
学校要圆满完成《劳动与技术》的教育任务,就必须正常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也就必须创建全方位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大体现。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劳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王方敏 《湖北教育》2003,(24):51-52
长期以来,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育人根本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是青少年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学教育中,“五育”成为基本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怎样去求知、健体、审美、劳动以及创造与生存。为了追求“德、智、体、美、劳”整体效应,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推进。当前教育关注和探索的一个前沿话题即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包括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以及创造与生存的培养,强化融合育人。新时代“五育”现代理念更应在学科中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各学科以及教学育人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7.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至此,开启五育融合的新形势。五育融合主要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有机交融,使教育活动发挥最大教育价值。通过“以劳育美”与“勤工助学”结合的活动形式,美术元素在其中起到催化作用,提高“劳”与“美”的融合度。“以劳育美”在“勤工助学”的加持下,从理论转为实践,赋予“以劳育美”实践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魏彦丰 《中国德育》2004,(6):45-45,50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游龙  俞如楠 《成才之路》2023,(16):129-132
劳动是个人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面临的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劳动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建设家庭、学校、社会多维联动的劳动教育模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重要环节。为了推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我们有必要借鉴、吸纳发达国家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提升我国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化,后疫情时代如何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为例,把“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素养”作为思政主题,从课程标准修订、思政资源平台建设入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大国工匠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使之成为后疫情时代课程思政的开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赵乾琨 《科教导刊》2021,(2):183-184
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为教育体系中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劳动教育2.0提升计划为例,全面探究扎实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论述构建"一核四维,多轮驱动"的全方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时代的不期而至将重塑教学的课堂形态。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无论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乃至教学评价等都将以智慧性、泛在性和场景的融合性为表征,知识呈现的形式与场景的融合使教学的“现实场景”凸显,学生发展的“审美创造”成为可能。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知识目的观的“祛魅”与人性目的观的“返魅”、单质主客体的“消减”与多元主体的“建构”、“授人以渔”的方法论转向“授人以欲”主体论、学习的“苦行僧”变为意义生成的“审美者”,等等。基于此,就其改进策略而言,教学中“人是目的”的根本要素依然需要持守并要不断弘扬,无论环节、情景、方式、模式等发生何等变换,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因此,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知识“塑造灵魂”;培养混合式、人机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创构能力;创造“人际”“人机”与“人世”精神交往的教学关系;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以审美教育为灵魂,“五育并举”,创造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共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学德育的主要阵地与主要途径。其首要任务是让大学生获得成体系的思想品德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为大学生指明确切的政治方向,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5.
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入手,探究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使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研究目标,提出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层骨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六大平台的重要观点,探索六大平台发挥育人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核心,学校和家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路径,以及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充足的教育经费的财力资源、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价值引领三大条件。完成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重大改革任务的关键驱动力是要提高教育改革的效能。教育改革效能是人们为不断满足教育系统内外的要求,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通过教育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以实现培养人的目标为核心,进而使教育的组织和人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有效作用及其状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提高教育改革效能,是由教育改革效能与教育改革思想上的引领性、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上的同步性决定的。提高教育改革效能,要适应教育内外环境发展的需要,有充足的教育改革资源,有高效的教育改革路径和高效的教育改革过程,要以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注意处理好教育改革中组织及人的发展的特性、作用及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在心理育人工作中肩负时代使命与责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通过打造“一个目标”“双育理念”“三维互动”“四级体系”“五重保障”“六项举措”的“123456”心理育人模式,落实“一心五环”、靶向治疗的育心方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既赋予劳动及劳动教育以新的内涵,也使高校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可行性和可能性、育人价值与功能等面临挑战,其实效性有所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高校劳动教育在信息时代不适用也没必要,而是信息时代高校呼唤身心融合的劳动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信息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首先要厘清其目的,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在方法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加强对人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审视过去十余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党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还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和割裂等问题。必须深入探究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论渊源,明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与高职特点,厘清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进而系统构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体系,重点从通识课程体系构建、课堂体系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工匠精神培育等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