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德风电技术专利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国和德国风力发电技术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来揭示两国风力发电技术的专利状况.选用DII专利数据库.运用专利计量指标,对比了中国和德国风能专利年度申请态势、企业专利申请行为以及专利技术布局等.研究结果发现两国风能领域专利申请行为与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国风电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远远落后于德国;两国的核心专利技术布局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2.
张古鹏  陈向东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13-1820
 发展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环节。文章选取与国务院近期公布的7大新兴产业紧密联系的5个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入手,使用专利授权率和付费期长度2个指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及各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创新质量。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申请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反映了中国在研发规模方面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专利授权率和专利平均付费期长度皆落后于发达国家,凸显了中国在研发质量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政府需提升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质量,改进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并借鉴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经济体实现科技飞跃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985工程"高校1994—2008年间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施引专利数作为专利质量的衡量指标,运用跨层次模型,研究分析了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的产学研专利质量体现出所属主体和学科门类高度集中的现象。在专利质量影响因素的个体层面上,专利应用的部门数越多、在技术发展地区获得专利授权、引用较多文献及专利数以及与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均有助于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的提高;从专利权人所属的组织层面上,技术含量高的专利更容易在理工类高校产生。其次,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市场活跃度对专利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显著,但高校拥有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规模有助于专利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Orbit专利信息检索数据库和incoPat分析工具,对全球静脉识别技术专利情报进行检索策略、申请趋势、技术应用区域和创新机构竞争态势分析,尤其对核心专利进行深度挖掘,为国内相关研发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静脉识别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手指静脉认证系统改进和静脉图像特征识别领域,日本和韩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较强,各自拥有独特的核心专利。中国虽然在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大,但核心专利较少,核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全球5G技术的研发背景入手,梳理美国、欧盟、韩国等主要国家在5G相关技术领域出台的政策规划和研究计划,通过分析5G技术专利数据,揭示了5G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创新趋势及专利活动特点和创新趋势,为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利用PatSnap专利信息检索工具,对全球5G专利的年申请趋势、专利权人竞争力、IPC分类和核心专利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该技术研发现状、技术分布、专利布局等重要信息。由上述分析可知,全球5G技术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近年来异军突起,拥有该领域大量专利,但绝大多数核心专利掌握在美日研发人员手中。国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应加大5G核心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5G技术的研发背景入手,梳理美国、欧盟、韩国等主要国家(地区)在5G相关技术领域出台的政策规划和研究计划,通过分析5G技术专利数据,揭示5G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创新趋势及专利活动特点和创新趋势,为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利用PatSnap专利信息检索工具,对全球5G专利的年申请趋势、专利权人竞争力、IPC分类和核心专利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该技术研发现状、技术分布、专利布局等重要信息。研究表明,全球5G技术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近年来异军突起,拥有大量专利,但绝大多数核心专利掌握在美日研发人员手中。国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应加大5G核心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基于专利许可的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2008—2015年太阳能、燃料电池及风能技术领域的专利许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太阳能领域网络规模和连接数远高于燃料电池和风能领域,但3个领域的网络结构均呈现比较松散的状态且未随时间变化有明显改善;个人、学研机构、国内企业、国外企业等不同类型参与主体在3个新能源领域技术转移网络中的角色有所差异,但国内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技术供需中均已占据主体地位;3个新能源领域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的邻近性、优先链接及路径依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组织和地理邻近性在太阳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转移网络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优先链接和路径依赖机制主要在风能领域网络演变中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新能源技术转化效果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桂锋  王秀红  钱过 《情报杂志》2012,31(8):44-49,43
采用对比分析法对1990-2010年间中国、日本和美国薄膜太阳能专利数据的动态分析来揭示三国薄膜太阳能技术的专利状况.选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技术三个层面七大模块对比了中日美薄膜太阳能专利年度申请态势、区域分布、专利申请人和发明人以及专利技术布局等.研究表明中国与日美薄膜太阳能专利申请行为差距较大.结果可为我国薄膜太阳能技术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能源领域专利地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能源专利是衡量该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专利地图的理论和方法从专利管理图和专利技术图两个方面绘制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专利发展动向图、专利地区分布图、专利结构图、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图、专利技术/功效图.结果表明,1990-2008年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和占能源专利比重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还相对落后,新能源专利结构类别主要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具有较强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则较少,专利主体权属结构中非职务申请占很大的比例,职务申请较少,我国新能源领域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太阳能和风能专利技术占据很大比重,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他领域新能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专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1985—2017年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演进,采用Pyatt分解的基尼系数量化区域分布差异变化,并实证省域层面专利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业专利数加速攀升,专利以动植物栽培管理工艺和人工合成剂类居多,研发主体以本土农业科研机构为核心,本土企业在数量上正赶超美日欧跨国公司;区域间专利布局不均衡且存在马太效应,东北区域内失衡严重;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是专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与地方专利激励政策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9年数据,研究专利类型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且在短期借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从企业地域分布、行业属性、专利授权率及股权结构进行分组讨论,实证结果显示:地区间企业运用专利的融资能力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企业能够充分挖掘专利的融资价值;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专利融资效果更为显著;专利的授权率可以显著提高企业融资额;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利用发明专利进行质押融资的效果好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在异质性作用下,专利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行业差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武威 《情报杂志》2012,(10):189-194,200
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作为测度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应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负二项回归实证分析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进一步考察,发现外资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与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完全一致,都呈现出了“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本土企业从外资研发中获得更多技术溢出、提升我国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世玉  王伟  张浩 《情报科学》2021,39(6):92-96
【目的/意义】构建企业专利威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完善专利威胁预警理论,为企业参与专利威胁预警工作 提供理论支撑。【目的/意义】从影响企业专利威胁形成的技术研发人员因素出发,确定评估维度,构建企业专利威 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分析其预警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构建的企业专利威胁预警 的“卡带”模型可以指导企业从技术研发人员角度对企业在各项技术领域中所面临的专利威胁进行评估,有助于实 现对企业专利威胁进行更为有效的识别与预警。【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HCM理论框架为基础,从 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维持时间3个维度对企业专利威胁进行评估,进而构建企业专利威 胁预警的概念模型。研究局限主要表现在对于相对技术研发能力维度的测度主要采用的是技术研发人员的专利 申请数量,尚未从专利申请质量角度对该评估维度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国内外5G研发机构发布的白皮书和科技文献提取出关键词,利用Innography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台进行相关专利检索,分别对全球和中国5G专利的年度申请趋势、申请人、技术领域(IPC)和专利权人竞争力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现状、发展趋势、竞争态势和专利布局等重要信息,从而为中国5G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使用德温特专利库中纳米材料产业的美国专利数据考察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科学知识的利用对专利质量是否产生影响,结果显示,企业专利引用科学论文会显著提高专利质量。此研究结果说明纳米领域的技术创新受科学前沿的影响较为直接,促进科学-技术的联系将提高企业的技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本土企业研发投资能否实现“利润率溢价”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企业研发投资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企业研发投资并不能促进利润率的提升,相反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及进一步的分视角研究,以上结论依然成立.其次,运用广义倾向评分匹配方法(GPS)刻画了不同的研发密集度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差异,发现企业只有选择适度研发投入(研发密集度小于1.48〖WTB3〗%〖WTBZ〗)时,研发投入与利润率之间才存在正相关的因果关系.因此,研发投资无法为本土企业实现“利润率溢价”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电池材料技术专利国际竞争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的全球专利竞争趋势情况,对中国太阳能电池R&D策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上排在世界第三位,增长势头十分强劲.然而中国的创新主体数量却明显不足,专利权人主体结构不够优化,尤其在国外的专利申请量极少,专利布局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8.
专利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囊括了技术领域最新最广的技术情报,了解专利信息有助于明确未来科技研发的方向.985大学作为我国最高水平研究机构,其拥有的众多专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单位的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在简单梳理985大学近10年专利申请授权情况的基础上,从专利法律状态有效性、专利地理布局及PCT专利申请情况、专利分布的技术领域布局、专利技术转让能力4个方面,对985大学专利活动的质量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985大学的专利活动虽然在数量上领先于世界大学,然而在质量及国际竞争力方面表现不佳.最后,提出了强化专利工作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完善专利活动的组织建设、调整专利活动激励方式、健全专利法规制度的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古鹏  陈向东  牛欣 《科研管理》2012,33(3):113-120,135
本文以Ozman M.提出的专利技术复杂度测度方法为基础,使用中国发明专利数据计算了三十个技术领域的宽度与深度,并与Ozman M.使用欧洲专利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从中发现各技术领域的技术复杂度在中国和欧洲表现出了趋同特性。电信领域前二十家公司在中国和欧洲的技术复杂度差异较大。日本电信类公司较美国和欧洲电信类公司拥有更高的技术宽度和深度,说明日本电信类公司拥有更复杂的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技术研发与基础研究的关联挖掘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对于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技术领域前沿主题预测或者来自专利或者依据文献分析,存在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的脱节。[研究方法]以专利代表技术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的非专利引文建立技术研发与基础研究的关联关系,并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专利引用基础研究成果时滞及专利科学循环周期预测技术领域前沿主题的方法。[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a.可基于技术研发成果集中引用基础研究成果的时滞区间,通过基础研究成果主题预测技术领域前沿主题;b.中国农业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创新、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护、环保型肥料创制等;c.中国材料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制备技术、高温超导材料与制备技术;d.中国能源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等;e.中国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传感器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技术、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等;f.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极端制造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