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李兆亮 《中学理科》2007,(9):102-103
框图题是历年高考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许多同学往往因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而苦恼。快速准确地找出突破口,源于平时对知识的积累.现将中学化学中某些具有线形转化关系的有关知识总结如下,以开阔同学们的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专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1985—2017年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演进,采用Pyatt分解的基尼系数量化区域分布差异变化,并实证省域层面专利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业专利数加速攀升,专利以动植物栽培管理工艺和人工合成剂类居多,研发主体以本土农业科研机构为核心,本土企业在数量上正赶超美日欧跨国公司;区域间专利布局不均衡且存在马太效应,东北区域内失衡严重;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是专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与地方专利激励政策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公平性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利用Dagum分解的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差异,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明显,仅1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东北与西北2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4区则呈上升趋势。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差距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及"稳定上升"的阶段特征。区域内(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明显,且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黄炎忠  罗小锋  李兆亮  刘迪 《资源科学》2021,43(8):1605-1614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使得农户兼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分化的重要趋势。本文基于长江流域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IV-Tobit和门槛效应模型论证了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从时间、资金与技术要素投入解析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非线性影响,农户兼业时长超过8.35个月时,兼业行为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②短期兼业与县域范围内近距离兼业将有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③农户兼业行为主要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资金与技术投入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因此,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农户“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兼业身份的同时,不仅要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还要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长时间兼业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研究结论可为充分客观地评价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农户兼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考虑技术存在溢出效应,如何科学评估中国农业专利对农业经济的实际贡献水平,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从技术扩散的地理和供需两个视角出发,基于1985—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种植业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累积有效发明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和空间构成。研究发现:不同空间矩阵下,专利技术对农业产出的显著贡献均仅次于化肥和劳动;反距离矩阵下,专利产出因区域间知识流动而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相邻矩阵、技术相似矩阵和产业相似矩阵下,专利的空间溢出效应则显著为负,但仍小于正向直接效应。专利的溢出效应方向表明,专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包括随距离而衰减的技术扩散产生的积极效应,也包括同一农业区划中因产权排他性产生的抑制效应。因此,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应该统筹本地和周边地区专利产出的经济效果,有效利用专利产出,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