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科技风》2021,(29)
当前,能源供需多元化和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支撑成为关键。在详细剖析国内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发展格局4个方面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进一步探讨其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团队建设、新工科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扎实推进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为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背景下,我国新基建发展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缺乏具备综合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人才。当前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有力保证,通过分析国内外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制约我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包括理念更新不足、培养模式机制不够灵活、需求牵引不够明确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仍未完善等。分析高校科技智库具有跨学科专业的天然属性、跨机构领域的基本功能和跨培养环节的必然需求,基于西北工业大学建设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的实践,总结提出高校科技智库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面应注意发挥前瞻性与综合性、重视科学性与创新性、加强持续性与引领性等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工科建设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教育观念落后、与产业需求脱节和工程实践匮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的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0)
新工科建设重视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理念,目的在于促进行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产业,机器人教学理应跟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以下内容分析了国内外机器人教学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33)
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科技背景下,高校智库与学科建设间的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学科建设智库化是一种系统的自我评估和重新审视,是为今后更好地适应高峰数据时代的演变,是服务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学科建设智库模式的路径探索,是当代高校需要正视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透视大数据环境及高校智库现状,探索学科建设智库化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建设、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必要性及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杜守航 《科技风》2023,(14):102-104
新工科建设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随着测绘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测量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测绘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工科建设及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当前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设计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以切实培养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许多知名科技决策智库都隶属高校。目前针对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分析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经验,分析总结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许多知名科技决策智库都隶属高校。目前针对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研究较少,通过研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分析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经验,并总结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楠  冷姣仪  宫建红 《科教文汇》2021,(11):105-106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工科的提出又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指明了新方向,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借助课程思政,使人才培养朝着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方向前进。该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又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指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革命背景下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追赶并引领世界工程教育的一项改革举措,其中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质量的要求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系统性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含了各门学科的培养目的及有效的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只有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目标才能通过这个桥梁来实现。首先课程建设可依托行业背景,增强理论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创新活动平台,加强产学研建设平台;其次还应该开设人文、科技素养课程以引导科技服务于社会发展;最后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建设,以满足未来工程发展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1.
邱均平  祖文玲 《现代情报》2018,38(8):99-106
由于高校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智库网络影响力对智库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智库索引数据库中高校智库为研究对象,引入基于群策的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数据对我国高校智库网络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高校智库增强网络影响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万文娟 《现代情报》2018,38(6):117-121
信息资源是高校智库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我国24家典型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调研可知,当前我国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主导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智库政策导向,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职能、促进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制定智库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建立用户需求驱动的智库资源建构模式、揭示与优化已有智库资源、采用引进与自建数据库相结合的主要建设模式、收集与保存网络智库成果、注重智库资源的共建共享等策略来开展高校智库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是源于实践、用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典型智库研究,但已有研究存在理论性不足、视角单一等问题,不利于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智库双螺旋法兼具系统性思维、全流程指导和操作性思路的典型特征,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智库双螺旋法,建立了一套从内涵解析、指标构建、指标赋权到指标测度的全流程系统性动态化研究框架,并以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得到了有价值的研究启示和思考发现。研究过程充分验证了智库双螺旋法对于智库研究的科学指导作用,研究结果为研判秦创原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及其对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定量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程晓岚 《情报科学》2020,38(3):107-112
【目的/意义】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优势和智库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对协同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进行探析。【方法/过程】通过对《全球智库报告2018》和《2018中国智库报告》的研究,结合国内智库发展的现状,探索了协同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结果/结论】从协同服务视域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进行探析,为政府决策的研究、咨询、评估等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专业性图书馆在智库建设和服务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龚雪竹 《现代情报》2018,38(10):146-151
[目的/意义]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智库,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高校智库建设是当前比较重要、活跃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站调查法,分析了2017年全球高校智库排行榜上榜的国内外高校智库。[结果/结论]本文分析了榜单上,国外高校智库和图书馆的合作模式,国内高校智库的特点,国内外高校智库的不同及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智库发展带给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欢 《情报探索》2021,(2):117-122
[目的/意义]旨在为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介绍了关联数据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将关联数据引入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优势,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模型,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的保障措施。[结果/结论]该模型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内外部资源的深度融合,使用户可以全天候访问智库资源,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院校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教育全球化。面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我国高校应如何应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走向市场竞争的基础上,面对国外高校的竞争,针对国内高校竞争的特点,应用竞争情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构建高校竞争情报系统的设想,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应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与合作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数据驱动下智库话语逻辑及互证体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资源的迅速累积与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拓展智库研究范畴,促使智库研究更加重视数据洞察,同时对智库建设质量与创新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智库建设向现代化、创新化和科学化转变的发展需求,文章从信息链的角度阐释数据驱动智库研究变革,剖析数据变革环境下智库话语逻辑重塑的迫切需求,探讨数据驱动智库研究的多元互证体系构建方案,进而从重视相关与因果关系互补、融合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引入三元世界分析视角、聚焦长知识链支撑、建构智库工程化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当前环境下智库建设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兰香  姚萌  吴博 《科研管理》2019,40(11):32-42
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 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19,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