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幸福感是衡量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积极心理学PERMA幸福模型为理论依托,将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分为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感和成就感五个部分,并提出通过引导教师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和放松策略,发展积极情绪;减轻非教学工作负担,设置教师技能相匹配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投入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向民主管理方式转变,提升人际和谐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意义感;制定多元开放评价体系,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职业成就感五个维度提升教师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使用MBI为工具,对210名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并不严重,情感衰竭和成就感高,去个性化程度低;工作6-10年是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最严重的时期;不同职称的教师不存在工作倦怠的显著差异,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也对工作倦怠没有显著的影响,女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一般小学的教师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显著高于重点小学的教师,但成就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江苏省和安徽省为例,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存在,小学教师在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等方面的压力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教龄及所教年级的小学教师在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家庭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任课数量的教师在职业压力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和学生因素等维度存在负相关。职业因素是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的工作倦怠 倦怠感包括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和成就感缺乏三个维度,这是目前较为权威的、由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简称MBI)等提出的关于工作倦怠的多维概念. 在教师、医务人员、警察、银行职员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倦怠现象,小学教师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这就使得教师成为工作倦怠的易发群体.  相似文献   

5.
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一个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北京市5255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来源于工作特征、学生学业、社会因素、专业发展压力均对职业倦怠中所有维度表现出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工作特征、学生学业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中的身体衰竭具有最大的变异解释率;社会因素与专业发展压力对教师的去人性化具有最强的解释力;2)学生问题带来的压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呈现负向的影响关系,而且学生问题压力对教师低成就感的负向解释力最大,即教师感受到学生问题的压力越大,教师的成就感越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推广,农村小学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教师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将压力转化为了教育改革的动力,缓解了职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增强了教师个体的成就感;但更多的农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却无所适从,消极退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第三周期小学继续教育中,我对参加培训的1023名农村小学教师的性格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5%的农村小学教师感到有不同程度的自卑。为了确保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应重视农村小学教师自卑心理的自我调适,增强信心,使他们以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  相似文献   

7.
王猛 《华章》2012,(31)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身心疲惫的状态或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研究表明,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课程准备不足,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就会降低.这不仅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加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工作重塑成为探讨如何激励教师的新视角。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辽宁、云南、重庆、广西和贵州五省(自治区、直辖市)2217名乡村小学教师数据,揭示了乡村小学教师工作重塑和职业承诺的现状,分析了乡村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职业承诺间的关系,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和职业承诺处于中等水平;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对职业承诺有正向预测作用,教师自我效能感和组织支持感在上述关系中分别起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挖掘乡村教师内源动力、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承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西部地区3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男教师的去个人化现象比女教师严重,班主任在情绪疲惫和去个性化现象方面比一般教师严重,中学教师的去个性化现象比小学教师严重;(2)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较高,男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师;中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3)成就感、去个人化、性别、是否班主任直接预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 职业倦怠概述职业倦怠(burnout)最早是由精神病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投入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由于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病症,表现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而教师职业倦怠一般指教师在长期高工作压力的作用下导致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自我发展、与人相处等要素融合方面的结构性偏差,从而使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身心的疲倦与困乏。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现实考察,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情绪衰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2)教龄不同的男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3)小学教师在低成就感上显著高于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改后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开始受到关注。教师是压力比较大的职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师,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管理与规范上,当前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及社会应当正视目前小学教师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有效的调节策略,改善教师心理状况,促使小学教师能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组织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期经受过度压力所导致的情感耗竭、身心疲惫、人格解体、工作成就感低下等负性症状。在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和各种现代  相似文献   

15.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具有身心障碍的学龄儿童要求被接纳到普通小学接受教育,因此融合教育教师较普通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与责任,长期的压力更易导致融合教育教师生理疲乏与情绪枯竭,甚至职业倦怠。因此,分析当前融合教育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压力,让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巧玲 《教书育人》2006,(11):43-44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推广,农村小学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教师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将压力转化为了教育改革的动力,缓解了职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增强了教师个体的成就感:但更多的农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却无所适从,消极退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第三周期小学继续教育中,我对参加培训的1023名农村小学教师的性格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5%的农村小学教师感到有不同程度的自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较为严重。笔者根据李永鑫的工作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职业成就感调查问卷,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市八所小学349名老师的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教龄、性别、地域对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不大,学历、职称和获奖情况对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发生于人际工作者的一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症状。由于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压力过大而形成的无助感及缺乏工作的激励力量,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对此,作者提出了提高心理咨询教师对职业倦怠的认识,增强自我效能感和释放压力,寻求多方面的帮助、支持与关怀三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甘肃玉门油田第二中学由九年一贯制学校划转为一所完全初中,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已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油田下山后学校交予地方政府管理,教师们又面临着体制的归属和福利待遇的下降等问题,使得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直线下降,教师的身心各方面受到了负面影响,教学质量长年得不到突破,学校呈现出负重不前的局面,发展进入瓶颈.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使用职业倦怠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而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