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这些天我忙着整理平日积累的相关剪报,看着看着,一段往事浮上心头. 1991年9月间,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刊登了一组题为"革命征途中·十日谈"的文章.在9月26日的该栏目中,登载了一篇老红军回忆长征途中二三事的文章,标题为:《行军锅·破棉衣·皮带块》.这篇催人泪下、令人过目不忘的革命回忆录,作者署名周太平,是一位15岁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当我看完这篇让我深受教育的文章,便剪贴了下来并珍藏着.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长征出发70周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出6路采访小分队,分赴赣南闽西老区、鄂豫皖老区、湘西老区、川陕老区、西路军蒙难地河西走廊和部分城市军地干休所,寻访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六路小分队历时59天、总行程近6万公里,采访了136位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88岁,年龄最大的海军原后勤部副政委吴西将军104岁;最小的是9岁参加长征的红军女战士苏力,现年78岁.他们当中有宋任穷、肖克、洪学智等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开国上将,也有大量至今仍生活在农村的长征战士.  相似文献   

3.
郭红敏 《云南档案》2016,(10):25-28
2016年6月12日,出生于将军之县河南新县、参加过长征的105岁老红军寇庆延因病逝世。寇庆延病重期间和逝世后,现任中共中央七常委、八位退休常委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寇庆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任总书记缘何悼念寇庆延?寇庆延经历了哪些传奇故事?他给子女留下了哪些清白家风?  相似文献   

4.
林子 《新闻世界》2006,(2):38-39
一位九十一岁高龄的老红军,从2005年底起再次从江西赣南踏上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因为长征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征路上同肩作战的战友,是他一生中最记挂着的人,所以,他虽然年岁已高,也不愿在家里颐养天年,而要再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编按]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安徽省档案馆抢救性地采访健在老红军、老八路,建立口述档案。先后采访了三过草地的老红军,原省人大常委会法治委员会副主任高思明;参加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原省体委副主任张泰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期间的战地记者,原安徽画报社、新闻图片社副社长董青;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女战士,省公安厅离休干部林哲生和省文化厅离休干部王冰。受访者当中年龄最小的88岁,最大的92岁。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6.
中央档案馆四川省阿坝州籍藏族老红军姜秀英同志,是一位经历了长征的老红军、老战士,她和她的家人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举家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的动人故事,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人们更加追忆这位老革命、老战士以及她的家人的传奇经历,缅怀她们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拍摄新闻人物,首先要研究新闻人物.这种研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过去.我在去年10月进行的《老红军寻访记》系列采访活动中,对要采访的老红军都进行了认真的了解:是那方面军的、长征中的作战以及受伤情况、任职,再从当红军之初到胜利会师都一一了解.等到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庆时,这些老红军个个都成了新闻人物,如《投身革命不动摇》的老红军张海坚定革命到底的决心,拍摄了他向下一代讲述那段难忘经历的和蔼可亲的神情.《唱支山歌忆当年》老红军战士郑寿才忆起长征时,就神采飞扬地唱起当年送红军的山歌.这与采访之前的了解分不开.二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去年在《老红军寻访记》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将军孔庆德对当今的腐败风深恶痛绝,他向人们讲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就痛击今天的不良风气,并一再强调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富裕,全国还有上千万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于是《老将军心系人民》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产生了,孔将军心系人民的神情真实地显露在读者的面前.三是要了解新闻人物眼前进行的活动内容,打有把握之战.如获1996年全国新闻摄影新闻人物现场肖像铜奖的《吴天祥在防汛第一线》,作者张宁、叶志卫对这位人民公仆,都非常的了解,在防汛现场,他们终于成功抓拍了吴天祥在防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多年前,我有幸拜访了曾参加过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紧接着又参加了十分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征战的十余位老红军如今,曾向我亲口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这段极为悲壮历史的十余位老红军,均已先后离世。而今,当我每每打开二十余年前拜访这些红军西路军老战士时留下的一本本访谈记录本时,脑海中重新浮现了他们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每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凝视着他们留  相似文献   

9.
《北京青年报》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推出的“我的长征——寻访健在老红军”系列报道,从2004年8月1日开始,历时76天,每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76位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和人生经历。这是用新闻介入历史的全新尝试,不仅是新闻人尊重历史、挽救历史的一次大型策划和尝试,而且对于提升史料价值、发挥新闻育人功能的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新闻媒体联袂合作形成强势舆论,显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10.
采访是门高深的学问 ,是新闻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它有时比写稿还难。而采访中的应变能力 ,又是采访这门学问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这里举一自己遇到的事例可见一斑。1990年7月的一天上午一上班 ,我便接到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办公室主任唐玉打来的电话 ,他说王老要我尽快到他家 ,有采访任务。由于我所在的新华社距王老家很近 ,我骑上自行车 ,不到十分钟就赶到王老的住处。当我来到王老的会客室时 ,见他像往常一样 ,手扶那条黄褐色手杖坐在沙发上。王老两旁坐着十三四位文雅的中老年人 ,除靠王老右手坐的钱正英同志外 ,其余我全都不认识…  相似文献   

11.
罗开富的名字是和“徒步重走长征路”分不开的。这一新闻活动最早的策划开始于1982年9月,当时《经济日报》正筹备创刊,罗开富提出了重走长征路。最初的主要想法有三个:一是他在云南记站,但过去是个军人,自1964年从事新闻工作后,采访中接触了很多老红军;二是发现老红军很惦念长征途中曾舍生忘死支持和帮助过红军的人民群众,希望有人代他们去向乡亲们问个好;  相似文献   

12.
孙戎 《新闻世界》2006,(11):16-18
20世纪30年代的改变中国命运的长征,是举世公认的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丰碑。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寻访到两位健在的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倾听他们珍藏的自己人生最宝贵的记忆,倾听他们属于个人更属于我们民族的那段生命史诗——[编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宣传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动员广大军民继承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由广州军区广州首长服务处、广东省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和广州军区档案馆联合举办的《壮丽史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老红军共和国将军书画展》于2006年9月27日至10月20日在广东省档案馆展出。展览开幕式于9月27日上午举行,广州军区、省政府、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办、省方志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老红军、老将军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出席展览开…  相似文献   

14.
近日,江西省档案馆收集到已故省领导、老红军朱开铨再版回忆录《六十六年之革命生涯》,为名人档案库增添了新内容。朱开铨,生于1901年9月,江西瑞金人,1926年参加革命并入党,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团巡视员、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  相似文献   

15.
石门县所街乡文家村,居住着一位86岁的老红军覃庆六,从1966年在石门县公安局离休后他隐居深山40年,忘我地为乡亲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16.
雨访王老铺     
我是1980年北京日报郊区版(京郊日报的前身)创刊后不久到报社的。在1999年由新闻部主任调任总编室主任之前,我在新闻部工作了整整19年,经历了无数次的采访,写出了大量的稿件。每次采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深刻的,也可能说是留下永不磨灭印象的采访,当属雨中采访王老铺。  相似文献   

17.
正罗青长,1918年生,四川苍溪人,初中一年级文化。1932年秘密参加共青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在红军政治部门从事联络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总政治部干事;1937—1938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社会部情报训练班,任林伯渠机要秘书;1941年调回延安,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情报机要工作;建国后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分管外交、情报、对  相似文献   

18.
刘永路 《兰台世界》2006,(19):56-57
今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怀着一种探寻的心理,走进大连黑石礁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高级干部休养所,独家采访了原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颜文斌将军。如今经历长征而健在的老红军已成为稀有的国宝级人物,他们可谓是见证那段不朽历史的“活档案”。眼下91岁的颜老操着浓重的江西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中华大地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这段国人难忘的腥风血雨日子里,新四军9000余将士经过浴血奋战,大部壮烈牺牲。 这是中华民族当代革命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岁月流逝,当年浴血奋战历尽艰辛得以突围,又经历了61年的风风雨雨,而今仍然健在的老红军,为数已经不多了。不久前的一天,笔者来到上海西区一处干休所,采访了当年在皖南率部打响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枪的老红军、现任上海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蔡园。 今年已88岁高龄的蔡园,出生在福建仙游麦斜岩。小学毕业后,他上了一学期初中,就因家境贫寒到一家裁缝铺当了学徒,受当地地下党的影响,很快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互济会”。15岁时毅然离家参加红军踏上了革命征途,任中国工农红军108团没收队长兼擎旗手。不久,他就随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从此以后,他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至1979年从空军第四军副军长岗位离休。  相似文献   

20.
<正>遂宁市档案馆自启动地方名人档案征集收集工作以来,工作进展顺利。2013年7月2日上午,遂宁市档案局副局长何萍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到遂宁老红军、离休干部赵仁宽家中,征集到一批珍贵档案资料。赵仁宽,1919年7月19日生于四川巴中,曾任遂宁市丝厂副厂长,现享受副省级待遇,是遂宁唯一健在的老红军。1934年10月入伍的赵老,走过长征,如今每天都要看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