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不仅需要教给学生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校作为创新教育的摇篮,就要根据先进教育理论和创造性教学的科学原理,遵循人的创新活动的心理发展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谤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当今教育的重任。当然,物理教育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最宝贵的资源,如何发掘每个学生潜在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媒体, 立足于课堂,创设能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情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乐 《现代语文》2011,(3):33-35
引言 教育兴衰,重在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显而易见,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新世纪的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正像江泽民主席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趋向和能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和动刀。小学教育承担着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建立一个以学…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略谈些见解。一、展示个性,培养质疑意识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我们  相似文献   

9.
林远 《文教资料》2009,(25):64-6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素质是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面对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过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露头角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中学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的载体是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还需要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身为人民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实施创新物理教育有助于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培养创新精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呢?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只有转变原有教育观念,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打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王立士 《天中学刊》2001,16(5):115-116
江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 ,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世纪国际竞争激烈 ,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而创新人才靠教育来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 .它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 ,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 ,它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所谓…  相似文献   

16.
曹金殿 《西北职教》2009,(10):36-36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仅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教育。只有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树立创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一种能引发思想火花的情景和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从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的动力和灵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刨新素质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因此,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几年来,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体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就是运用新教材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如何恰当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一、为学生搭建宽松、广阔的创新舞台"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蕴含着人类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精神贯穿着整个人类历  相似文献   

20.
一、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依据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主要是指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