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 ,通过课堂观察 ,对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读写课教学时的课堂提问形式、师生交流内容和反馈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强调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提下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仍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性提问与参考性提问的有机结合、对时代性和真实性的话题的合理采用以及积极反馈方式的运用 ,既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完成 ,又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把对话理念引入到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知道,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提问是使学生参与对话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对话教学理论关照下,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态。然而作为阅读课堂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必然要呈现出新的姿态。本文探讨的就是在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提问。一、对话的主体间性,决定了课堂提问的双主体性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体现着一种交互的“主体间性”。这一特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的就是,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个性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提问与回答.而且部分“热烈”的提问式课堂对话未必是有效的,因为高效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不是复制性的、机械性的,而是一种生产性、创建性的过程”。它是教学主体共同致力于创生和建构新的课程意义的过程。如何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制造“兴奋点”呢?我们认为,建立在民主与尊重精神基础上的课堂提问,教师至少要思考和注意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是将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和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启动对话的基本方式。本文从分析课堂提问在非对话状态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入手,阐述了对话精神观照下课堂提问的基本特征,即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探索性、过程的开放性和体验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对话教学成为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为揭示当前师生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对湖北省H市某高中英语教师L进行新授课课堂观察。通过对该教师英语课堂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问题设置类型和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反馈、教师提问方式和学生回答方式等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权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回答缺乏评价;课堂提问方式及回答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教师提问能够促进课堂对话。但是,当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许多缺陷,许多教师将充斥着无效问题的假对话视为课堂对话,造成课堂对话无法正常进行。课堂对话需要真问题,而有效的教师课堂提问具有平等性、层次性、启发性、简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校传统课堂中生生对话互动的缺乏是其不足以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于课堂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动机和加深课堂学习投入的重要途径,对缓解高校教学互动现状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单组前后测实验探究了基于实时互动的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促进效果。研究发现:(1)该互动形式的同伴对话反馈可显著削弱学生的浅表学习方法倾向,但对深度学习方法倾向强化不明显;(2)同伴对话反馈中初始对话和初步反馈层面的提问行为,以及深层反馈层面的提问与观点发表行为,都比初始对话和初步反馈层面的观点发表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深化。研究基于以上发现为高校教师更好地设计混合教学情境下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同伴对话反馈活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兰英 《山东教育》2012,(Z1):58-59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是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一、"提问等候时间"的现状提问等候时间是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进行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进行回  相似文献   

10.
韦入华 《考试周刊》2011,(49):126-129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有效提问对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但不是所有教师课堂上的提问都是有效提问,目前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想通过课堂提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学会运用有效提问的策略。本文将从提问前的教学准备、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对回答的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回答了提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怎么提,以及提问后如何处理等问题,以期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教师课堂有效提问是对话式教学实现的保证。本文集中阐述了课堂互动与交流结构、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课堂提问三方面内容。教师课堂提问应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采取基于思维过程的提问策略是保证提问有效性的有力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等待时间对教师课堂有效提问来说是必要的,引导学生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目标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引发课堂对话,帮助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问与答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着对话和交流,充满着生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对话。有效的课堂对话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常见的对话形式。然而,提问不恰当也给课堂带来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引导、启发、深化、归纳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一直以来,人们寻求的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和标准,对课堂提问本身的公正性缺乏思考。然而,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公正现象显然存在于课堂提问之中,表现在学生获得问题回答的次数、问题的类型以及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反馈等方面。要做到课堂提问的公正性,必须从探究不公正行为的原因着手,以此提出相关策略,力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做到合理、公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师的课堂提问并进行差异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把对话理念引入到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知道,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提问是使学生参与对话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对话教学理论关照下,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态。然而作为阅读课堂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必然要呈现出新的姿态。本文探讨的就是在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2):92-93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课堂提问是教师贯彻教学的意图所在,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良好的课堂提问还可以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不断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良好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向导",更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信息与反馈源。鉴于此,本文以提问为突破口,从提问时要抓住兴趣点进行提问、联系新旧知识点设问,训练学生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提问、注重反馈,适当追问、控制提问数量,提高提问的质量,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等几点进行浅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黄干如 《教师》2008,(4):28-29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交往、教学反馈与调控的重要途径。课堂设问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的体现。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笔者认为应充分运用整体性、层次性、量力性、驱动性、调控性、交往性和发展性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课堂师生交流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交流反馈的策略以及交流方法选用等方面,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流程,探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师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效果反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进行教学修正的一个动态教学过程。英语课堂教学通过反馈、矫正,可使更多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及时了解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有很多种,如课堂提问、对话、表演、复述课,以及书面作业、听写和考试等。下面笔相就反馈途径之一听写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只有科学而艺术地运用语文教学对话的创新策略,在课堂提问对话中增加等待时间,在合作探究对话中帮助学生反思,在作业反馈对话中只给评语评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