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知点P(x1,y1)不在直线l:Ax By C =0 (B≠ 0 )上 ,若P在l的上方 ,则B(Ax1 By1 C)>0 ;若P在l的下方 ,则B(Ax1 By1 C) <0 .1 证明 设P0 (x1,y0 )为l上的一点 ,则Ax1 By0 C=0 ,所以By0 =- (Ax1 C) ,有B2 y0 =-B(Ax1 C) .  若P在l的上方 ,则y1>y0 ,∴B2 y1>B2 y0 ,即   B2 y1>-B(Ax1 C) ,得B(Ax1 By1 C) >0 ;  若P在l的下方 ,则 y1<y0 ,同上可得B(Ax1 By1 C) <0 .2 应用例 1 已知直线l :ax y 2 =0 ,点 P( - 2 ,1) ,Q( 3,2 ) ,且P、Q位于直…  相似文献   

2.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 ,关于平行直线有如下结论 :设有两条平行直线l1:Ax By C1=0和l2 :Ax By C2 =0 ,则到这两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Ax By C1 C22 =0 .证明 设P(x ,y)是所求直线上任一点 ,由题设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有|Ax By C1|A2 B2 =|Ax By C2 |A2 B2 .  因为l1与l2 在点P的两侧 ,所以有Ax By C1=- (Ax By C2 ) ,即 Ax By C1 C22 =0为所求的直线方程 .运用该结论可以得到一种求直线对称点的新方法 .例 已知A(- 2 ,4 ) ,求它关于直线l:2x- y -1=0的对…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常常会遇到直线与线段相交时求参数范围的问题,这里先介绍一个简单结论,从而简捷地解决此类问题.定理 若直线l:Ax By C=0(A2 B2≠0)与P1(x1,y1),P2(x2,y2)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Ax1 By1 C)(Ax2 By2 C)≤0.证 设直线l与线段P1P2相交于点P(x,y),不妨设P不重合于P2,点P内分线段P1P2—的比为λ,则λ≥0,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x=x1 λx21 λ, y=y1 λy21 λ.∵ 点P(x,y)在直线l上,∴ A·x1 λx21 λ B·y1 λy21 λ C=0,整理,得 Ax1 By1 C=-λ(Ax2 By2 C).…  相似文献   

4.
近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对称问题 ,由于此类问题在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中讲得较少 ,令许多考生不知从何处着手 .现将近年来高考中的平面解析几何对称试题分类解答如下 ,以利于同学们提高解题速度 ,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一、点关于直线对称解此类题型先利用中点坐标公式 ,设P(x ,y)关于直线l :Ax By C =0的对称点为Q(m ,n) ,则PQ的中点在l上 ,坐标为 (x m2 ,y n2 ) ,则A×x m2 B× y n2 C =0 ,再根据直线PQ ⊥l ,得y-nx -m ×(-AB) =-1,进行求解 .例 1  (’91全国 )点P(2 ,5 )关…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本中关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文〔1〕介绍了优于课本推导的一种简洁推导法,读后受益匪浅.受此启发,笔者又找到了优于课本推导的一种推导新法,并且还顺便得到了点P(x0,y0)关于直线l:Ax By C=0的对称点的坐标公式,现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设M(x,y)为直线l:Ax By C=0上的任意一点,由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易知,点P(x0,y0)到直线l的距离d=|PM|min,从而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就转化为求目标函数:|PM|=(x-x0)2 (y-y0)2(1)在约束…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 .若点P(m ,3-m)在第二象限 ,则m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 .(A) 0 <m <3     (B)m <0(C)m <0或m >3(D)m >3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若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则这点一定不在(   ) .   (A)直线y =x上 (B)抛物线y =x2 上   (C)直线y =-x上 (D)双曲线y =1x上3.若a +b +c≠ 0 ,且 ab +c=bc +a=ca +b=k ,则直线y =kx +k一定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 .若二次函数y =ax2 +bx +c的函数值不可…  相似文献   

7.
直线划分平面区域的应用西安铁路成人中专谢日勤陕建第一子弟中学吴明霞定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x+By+C=0(不妨设A>0,B>0为直线l;A>0,B<0为直线l′)上的点P(x0,y0)使得Ax0+By0+C=0;直线上方的点P(x0,y0),...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圆x2 + y2 =R2 在其上任一点 (x0 ,y0 )处的切线方程为x0 x+ y0 y=R2 如果对于直线Ax+By +C =0 (C ≠ 0 )作如下变形 :R2 A-CR2 x +R2 B-CR2 y =1.若点P(- R2 AC ,- R2 BC )满足圆的方程 ,则直线与圆相切于点P .椭圆 x2a2 + y2b2 =1在其上任一点 (x0 ,y0 )处的切线方程为 x0 xa2 + y0 yb2 =1,对于直线Ax+By +C =0 (C≠ 0 )作如下变形 :    a2 A-Ca2 x+b2 B Cb2 y=1.若点P(- a2 AC , b2 BC )满足椭圆方程 ,则直线与椭圆相切于点点P .双曲线x2a2 - y2…  相似文献   

9.
设P(x0 ,y0 )为任一点 ,直线l的方程为Ax By C =0 (A2 B2 ≠ 0 ) ,我们来求P到l的距离d .设Q(x1,y1)为P在l上的射影 ,当AB≠ 0 ,且P不在l上时 ,有d =|PQ|=(x1-x0 ) 2 (y1-y0 ) 2=(x1-x0 ) 2 [1 (y1-y0x1-x0) 2 ]=(x1-x0 ) 2 (1 B2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广东省高考数学第 2 1题 :已知椭圆 :x22 y2 =1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 ,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点C在右准线上且BC ∥x轴 ,求证 :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 .此题对一般性结论仍成立 ,还可以拓广到其它圆锥曲线 .拓广 1 已知椭圆 x2a2 y2b2 =1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 ,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点C在右准线上且BC∥x轴 ,求证 :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 (a >b>0 ) .     图 1证明 如图 1,记直线AC与x轴的交点为N ,过A作AD⊥l,D是垂足 .…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 (必修 )第一章第 1 .1 0节“点到直线的距离”在开头这样写道 :“已知点P(x0 ,y0 )和直线l:Ax By C =0 ,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 ?根据定义 ,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的长 .设点P到直线l的垂线为l′,垂足为Q .由l⊥l′可知l′的斜率为 BA(A≠ 0 ) ,根据点斜式可写出l′的方程 ,并由l与l′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 ;由此可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 |PQ|,这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这个方法虽然思路自然 ,但是运算很繁 .”接着一转笔锋 ,用平面几何和三…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仿射变换里 ,对平面内任一点M(x ,y)施行变换x′ =xy′ =μy   ( μ >0 ,且 μ≠ 1)   ( 1)把点M压缩到另一点M′(x′ ,y′)的仿射变换 ,称之为压缩变换 ,常数 μ称为压缩系数。一、作为仿射变换特例 ,压缩变换除了具有仿射变换的性质以外 ,还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 1:若直线l的斜率为k ,经压缩变换x′ =xy′ =μy( μ >0 ,且 μ≠ 1)后 ,它的象直线l′的斜率k′ =μk。证明 :设A(x1,y1)、B(x2 ,y2 )是直线l上两点 ,A′(x′1,y′1)、B′(x′2 ,y′2 )及l′分别是A、B及l的象。则x′1=x1,y′…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 θ∈ ( 0 ,π2 ) ,直线x +ytanθ +1=0的倾斜角是 (   )(A)θ   (B) π2 -θ(C) π2 +θ   (D)π -θ2 设点P(a ,3)在直线f(x ,y) =0上的射影是θ( 1,a) ,则f(x ,y)可以是 (   )(A) 2x - y +3   (B)x +2 y - 3(C) 2x - y +7   (D)x +2y - 73 直线l:ax +y +2 =0与线段P1P2 总有交点 ,若P1( - 2 ,1) ,P2 ( 3,2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 32    (B)a≤ - 43(C)a≤ - 43或a≥ 32(D) - 32 ≤a≤ 434 两条直线A1x +B1y +C1=0 ,A2 x +B2 y+C2 =0…  相似文献   

14.
柯西不等式法 P(x0 ,y0 )为定点 ,Q(x ,y)为直线Ax By C =0 (A2 B2 ≠ 0 )上的动点 ,则A(x -x0 ) B(y -y0 ) =-(Ax0 By0 C) .由柯西不等式 ,则(A2 B2 ) |PQ|2 =(A2 B2 ) [(x -x0 ) 2 (y -y0 ) 2 ]≥ [A(x -x0 ) B(y-y0 ) ]2  相似文献   

15.
在解析几何中 ,求与二次曲线中点弦有关的系列问题 ,很多同学都是通过直线和二次曲线组成的方程组来进行讨论 ,往往都很繁 .本文通过介绍两个定理 ,提供一个极其简单的方法来求解这一类问题 .定理 1 已知曲线C :F(x ,y) =0为二次曲线 ,Q为直角坐标平面内一点 ,其坐标为 (m ,n) .则恒有 :(1)曲线C :F(x ,y) =0和曲线C′ :F(2m-x ,2n-y) =0关于Q点对称 ;(2 )直线l :F(x ,y) -F(2m-x ,2n - y) =0为过Q点的一条直线 ;(3)若直线l和曲线C相交于点P(x0 ,y0 ) ,则直线l和曲线C必有另一公共点P′(2m -x0 ,2n…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 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 60分 )1 .过点 ( 3 ,-4)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   (A)x+y +1 =0   (B) 4x -3 y=0   (C) 4x+3 y =0   (D) 4x+3 y=0或x +y+1 =02 .已知直线 2x +y-2 =0和mx -y+1 =0的夹角为 π4,那么m的值为 (   )   (A) -13 或 -3  (B) 13 或 3   (C) -13 或 3 (D) 13 或 -33 .点P1 (a ,b)关于直线x+y=0的对称点是P2 ,P2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3,则|P1 P3|=(   )   (A) 2 (a-b) 2   (B) 2 |a +b|   (C) 2 |a -b…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一册 (下 )第 1 0 7页例 5 :如图 1 ,OA、OB不共线 ,AP =tAB(t∈R) ,用OA、OB表示OP .这道看似不起眼的例题 ,隐含了如下一个重要结论 :若非零向量OA、OB不共线 ,且OP =xOA+yOB(x∈R ,y∈R) ,则A、B、P三点共线 (或称点P在直线AB上 )的充要条件是x+y=1 .证明  (1 )充分性 ,若x+y =1 ,且 OP =xOA+yOB(x ∈R ,y ∈R) ,则OP =xOA+(1 -x) OB ,即OP- OB =x(OA- OB) ,BP =xBA ,BP与BA共线 .又BP与BA有…  相似文献   

18.
二维柯西不等式 :设a、b、c、d∈R ,则有(a2 b2 ) (c2 d2 )≥ (ac bd) 2 .当且仅当 ac =bd 时 ,不等式取等号 .1 推证几个重要结论命题 1 椭圆 x2a2 y2b2 =1与直线Ax By C =0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A2 a2 B2 b2 ≥C2 .证明 由柯西不等式得(Ax By) 2 =Aa· xa Bb· yb2≤A2 a2 B2 b2 x2a2 y2b2 .若 (x0 ,y0 )是已知椭圆和直线的公共点 ,则满足x20a2 y20b2 =1、Ax0 By0 C =0 ,则上述不等式左边为C2 ,右边为A2 a2 B2 b2 ,充分性得证 .若 (x ,y)是直线上…  相似文献   

19.
下面是 2 0 0 2年的一道高考题 :设A、B是双曲线x2 -y22 =1上的两点 ,点N( 1 ,2 )是线段AB的中点 .( 1 )求直线AB的方程 ;( 2 )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交于C、D两点 ,那么A、B、C、D 4点是否共圆 ?第 ( 1 )小题 .应用作差法和中点坐标公式易求得直线AB的斜率k=1 ,方程为x -y+1 =0 .第 ( 2 )小题 ,解法很多 ,为简化解题过程 ,可绕过求交点 ,直接建立圆的方程 ,证明 4点在这个圆上 .∵CD ⊥AB ,且过点N( 1 ,2 ) ,∴CD的方程为x +y-3 =0把直线AB、CD看成二次曲线 (x-y+1 ) (x +y-3 ) =0 ,这样…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6 0分 .下列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已知A ={y|y=log2 x ,x >1},B ={y|y =( 12 ) x,x >1},则A ∩B =A ( 12 , ∞ ) B ( 12 ,2 )C ( 0 ,12 ) D ( 0 ,2 )2 设直线l⊥平面α ,直线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