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2.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地方。本文初步探讨孔子的一些教学思维及其给我们语文教学的启示。一、学与思结合孔子没有孤立地谈思考,而是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孔子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得,要求学生“博学于文”(《雍也》),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他把多闻、多见、多问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不能仅限于闻见,而必须在闻见的基础加以思之功,把闻见中所得来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切问而近思。”(《子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若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还能做到以下四个有机地结合 ,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一、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或盲目接受知识而不加思考 ,对所学知识会感到迷惑 ,茫然不知所措 ;只空想而不读书接受新知识就会神思枯竭 ,精神疲殆。学习积累应与钻研思考并重 ,不可偏废 ,这样才能掌握书本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二、学与问相结合郑板桥说过 :“有学无问 ,虽读书万卷 ,只是一条钝汉”。学习要勤于思考 ,善于提出疑问 ,敢于提出问题 ,不…  相似文献   

5.
学问,学问究竟怎么学?怎么问?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字面的意思是“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很迷茫,而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疑惑”。孔子40而不惑,50知天命,我今年50岁,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经过在北大的学习及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才慢慢地对这句话里的两个“学”和两个“思”的内涵有所理解。《中庸》里主张的:“博学,问,慎思,明辨”,是对《为政篇》里这几个字的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6.
我爱国学堂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语今言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助学台这句话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是指只读书或学习知识不懂自己去主动判断,就会陷入迷惑当中;"思而不学"是指自己独自闭门思考而不懂向外界学习知识,就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惑中。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以偏代全,妄加揣测,是贬义词。  相似文献   

7.
王永杰 《考试周刊》2012,(11):143-144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也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把学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高效学习。然而这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只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了必要的储备,如果将这些知识长期储存而不加以利用,它们就会转入睡眠状态从而成为死知识,这就是为学而学。那么如何让所学知识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为我所用呢?对于所学知识就要及时运用。  相似文献   

8.
张同洋 《中学物理》2012,(10):36-37
美国学者波期纳提出一个人在学习中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他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学生的成长多么重要.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之则活,思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主张求疑与反思。孔子说的“每事问”、“疑思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主张的“熟读而精思”以及他概括的“无疑—有疑—解疑”的求索过程,都 是求疑与反思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即“读思结合”,是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真正收益;只是自己一个人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读”和“思”两者之间的关系:“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有利于自己智力的发展,但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读”与“思”一般说来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读”在前面,“思”紧…  相似文献   

11.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实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相似文献   

12.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兴办私学。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其中有72贤人。孔子积累和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诸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关于学、思的关系,孔子辩证的认为:“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孔子认为“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提倡“每事问”、“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4.
王国兴 《教学随笔》2009,(11):43-44
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1,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造作和模仿,  相似文献   

15.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学而思”。对学生,他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能积极认识治人之道,对这种“道”能融会贯通。所以,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所谓“温故而知新”(《为政》),正可作为“学而思”的注解。“温故”而不能“知新”,就是“学而不思”;如果不“温故”而欲“知新”,那当然就是“思而不学”了。学与思结合才能学习好,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他以为对于那些不去追问事物原因的思想懒汉,是无法进行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梁燕 《今日教育》2009,(8):30-31
提问源于“学须有疑”“有疑而问”,作为.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历来有不少论述。孔子主张“每事问”,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则认为“大疑则可大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明确的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和二者分割的严重危害.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徐敏 《贵州教育》2000,(6):15-16
一、学习艺术的回顾及界定学习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在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言论及著作中涉及颇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欠也。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多闻多见而获得的知识的。据统计,《论语》一书中论及“闻”知的有五十七处,论及“见”知的有七十一处。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通过感知获得经验。同时,他还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而明确地论述了学习中感知与思想的关系。战国后期的唯物主义思维家荀子也主张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他说:“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20.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