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主张建立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主义大文化 ,它是由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文化 ,体现民族传统的亚文化 ,以及体现外来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泛文化三大板块组成 ,其中传统文化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但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不可或缺的 ,我提出“儒家社会主义” ,就是强调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抛弃儒家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 ,等于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我想结合建国以来我们在文化建设上的失误 ,谈谈传统文化的问题。一什么是传统 ?可以说 :传统是一种依托 ;传统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与高水平大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在文化实践、文化创造和文化反思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文化自觉已成为一种文化观、一种富于深刻意涵的文化理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只有唤醒文化自觉意识,并在全社会蔚成风气,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和可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精神的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伦理主体的文化精神。在当代中国,能不能把儒家以伦理为核心的思想,重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来提倡:刘宗贤在《东兵论丛》93年第五期撰文认为,不但可以,而且必要。文章说,理由有三点:其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功,需要儒家文化固有的伦理精神来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其二,面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原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周大新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文化精神。在创作中他不仅自觉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还塑造了一系列能体现儒家人格理想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还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另外,他的小说对家族文化的全面展现和深刻反思也极富儒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文化发展和传播主体的大学生,高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他们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其有效途径主要有校园精神培育、人文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胸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之所以延续2000多年而不中断,在于其宽广的胸怀,有巨大的包容性。儒家先后与道家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融和,形成了儒道互补、三教合一、四教会通等形态,繁荣了中国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的视阈中,文化是指人的生存方式或样法、活法;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场域中生成的师生存在方式、样法与活法。自在的学校文化精神对人的影响和形塑是一种负向的影响,对师生的影响是自在自发的;自觉的学校文化精神则彰显着一种理性自觉、批判反思、师生主体间"共在共游"等特质,是师生存在方式的本真性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儒家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仁厚之风的道德约束,重视有教无类的个人培育,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合作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既定信念目标的不懈追求.传统儒家的这种教育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形象,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进步.因此,准确地解读儒家经典的内涵,深入研究中国自己的教育与文化,以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越南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影响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从儒家文化对越南传统婚俗的影响这一微观角度入手,探讨儒家讲究规范、追求庄重、追求雅正观念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揭示越南婚俗文化现象背后的儒家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凸显。其中,文化安全越来越受人瞩目,已经成为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使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国内外文化地理学家提出的“四主题说”,“五主题说”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六大主题,并对这些主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文化源地相继占用理论,文化冲突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模型,文化感觉区,文化景观学说。  相似文献   

13.
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提出新的文化分析方法:感觉结构;并且促成了伯明翰学派的"葛兰西转向"。他的文化理论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思考,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亦有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维系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场域,在我们创造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学校教育享有正式、正统的文化地位,被赋予广泛的社会合法性和强大的社会公信力。从学校教育同整个社会文化的互动来看,学校教育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续构、文化形塑、文化分配和文化感通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就在不断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中发展着,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的浪潮使得文化的交流、冲突、融合与共享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势头。这种势头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考察全球化中的中西文化交流,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西文化交流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从最深层次上去理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制约性和文化共通性的内在机理图式。  相似文献   

16.
崔慧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8+177-168,177
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会引起误译。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缺省和文化预设引起的文化性误译,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造成误译的原因从而指导今后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制约唐山建设文化大市的主要因素,提出应该从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唐山文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唐山文化;加强唐山文化研究,强化文化队伍和文化设施建设;建设高校,发挥高校在唐山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施韦泽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虽然主要是一种个人伦理和宇宙伦理,但毕竟还包括着重要的社会伦理维度。这一社会伦理维度集中地体现在他关于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论研究及对其不懈追寻的实践之中。这种综合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西方启蒙运动精华,又经其敬畏生命原则独创而升华的理念和行动,是整个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将给予面对21世纪复杂现实的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在不断变迁,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变迁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规律,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证明,本文通过历史反思,对变迁中文化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肯定了变迁的必然性和必须性,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社会主体创造出来的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支持系统。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是人类的基础性的文化活动形式,分为无意创造和刻意创造两种。文化传播是把文化元素从一个地方传布、扩散到另一个地方的活动,分为有文化扩散、文化采借两种形式。文化建设是一种主要由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整个社会的文化引导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文化活动形式,包括正确评估本国民族文化、确立以社会现代化为轴心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处理各种文化系统的关系、兴办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等具体操作方法。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是人类开展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种基本文化活动形式。研究人类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突出人类在文化创造、传播、应用上的主体性,增强人类在变革文化过程中的自觉意识;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提供理论启发,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