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荀巨伯     
《辅导员》2010,(13):20-20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相似文献   

2.
南朝宋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趣闻轶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道,广泛反映了魏晋时代两百多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全篇完全写实,或事实或言论,皆短小精悍,自成风流。本刊将分期陆续选择其中的精彩篇章,加以分析鉴赏,与读者共享。(一)舍生取义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  相似文献   

3.
李黎 《文教资料》2014,(21):1-2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研究魏晋名士风流的极好史料。通过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可以得出魏晋名士风流的三个显著特征——"清谈玄理"、"品评人物"、"服药饮酒",属于魏晋时代上层社会的潮流风尚。魏晋名士身处动荡年代,却仍然能够坚定执著地追求生命的觉醒和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较早而重要的笔记小说体,其内容主要涉及汉末至东晋时其目士族阶层人物的逸闻趣事和玄虚清谈,故亦可称之为是一部反映魏晋风流的故事集。而透过潇洒风流的名人士子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不仅仅是魏晋士人们的狂狷、任诞等诸种荒唐之举,我们发现这其中更浸渍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悲哀、苦痛和血泪,他们是在悬崖边上痛苦挣扎着的灵魂,他们以其独特的言行风貌向世人委曲地道出了心声。  相似文献   

5.
<正>1.《〈世说新语〉二则》,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选文。编者注曰:"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那么,何谓"志人小说"?这就隔膜了。"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其中"志人"这  相似文献   

6.
作为表现魏晋生活的样态专书,《世说新语》以其玄远冷峻、高简瑰奇的笔法,精致凝练、生动隽永的语言书写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魏晋风流。士人们或以纵情山水,或以缠绵酒樽,或以沉迷清谈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超然脱俗的魏晋风神为内核,共同构筑起一个精神极自由、极解放、极富于智慧、极浓于深情的时代。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生活事件的描写进行归类,总结出魏晋名流在气质、情感、行为上的相通之处,进而探析《世说新语》中魏晋风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的文论价值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具影响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其中不少奈目涉及人轶事、坛掌故、诗品评等内容。《世说新语》的学艺术成就历来颇受重视,但该书所体现出来的论价值却一直少有论及。魏晋是中国古代学思想和学理论趋于自觉并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的《世说新语》对此也有所反映,它从本结构、批评方法及献材料三方面对后代纪事类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清谈之风盛行,《世说新语》向来被视为“清谈之书”。此书“清谈”的主要内容,即“三玄”、“三理”和“才性四本”;概括了四种“清谈”功过的主流评价。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中的家庭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虽非家庭教育专著,但在记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清谈玄言、品题人物、饮酒恣肆、适意任为中,却隐蕴着一股古朴厚重、清新和雅的家庭教育策略之气。从教育方式到教育内容都为后世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是人的大觉醒、大解放的时期。魏晋士人作为魏晋风度的载体,他们追求任情自适的生活方式,崇尚清谈、辨析玄理的生活习尚,以及人物品评的价值观念影响了该时期的世俗行为。《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揭示了魏晋时代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1.
正初识经典《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是我国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共一千多则。全书将这些故事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假谲、俭啬、汰侈、忿狷等三十六门,其中有褒有贬,也有一些只是客观的记述,体现率性自然的魏晋风流。总的来说,《世说新语》采集编写了大量有趣的逸闻轶事,可以让我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体会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6,(4):44
<正>《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出版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名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概括它的艺术特色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  相似文献   

13.
李白用典《世说新语》或临别寄赠友人表达自我祝愿;或借指名士暗含自己不受朝廷重用,对侫臣的不满;或年华衰老,壮志未酬;或赏景乐事表达共同的志趣,等等。有彰有显,同时,《世说新语》对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魏晋名士的玄言清谈,机警有锋,任情通脱,也给李诗注入了一股魏晋清风。  相似文献   

14.
捉刀     
背景链接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文字生动鲜活,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想的自由和宗教的多样化、文学的自觉、士族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之风是《世说新语》产生的历史背景。《世说新语》是魏晋士大夫阶层思想、生活的真实全记录。但《世说新语》并非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神明,进而更鼓励人们超脱礼法及各种外在束缚,去追求人格之美与精神之美。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世说》已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传播社会信息。指导社会生活的社会新闻大全。从题材广泛,篇幅短小、趣味性强、人情味浓三个方面论述了《世说新语》所具有的社会新闻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世说新语》保存了许多关于时代风貌的资料,宗白华据此将此期称为"世说新语时代"。《世说新语》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书中记载的众多人物中,一群独树一帜的女性以其嘉言懿行,成为中国女性形象长廊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相似文献   

17.
魏晋清谈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佳话。《世说新语·文学》第31条载: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回。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饭食冷而复暖,麈尾满落饭中,这是何等投入、何等兴奋的场面!同篇第20条说:卫始渡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体素赢,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卫之死,竟是整日的清谈劳累所致,看来魏晋名士对于清谈的投入,已不止一般意义上的爱好,而是足以伤神的嗜欲了。那么清淡究竟为何物?魏晋名士…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世说新语》所记人和事,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简洁隽永的文字突出其特征,因而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其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中主要记载了魏晋清谈风尚,揭露了统治阶级豪奢淫佚和颓废堕落的精神面貌,赞颂了人们的优良品德和好人好事,并有对上层妇女精神风貌的描写,是了解魏晋士流、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妇女,以及整个魏晋时期思想政治面貌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我在讲授庄子《秋水》(节选)时,发现两个有趣的问题。选文中当洋洋自得的河伯见到北海,说了这样一段话:……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世说新语》的历史真实性 在中国文化史上,大多数把《世说新语》列入小说类,但《孙氏祠堂书目》把它列入史学传记类,这不能说没有事实根据。 《世说新语》记载了当时重视品题和清谈的历史故事。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中央选择官员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士人的品(行)状(才)和家世等三个方面(实际重家世),评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作为吏部除授官职的依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因此士大夫重视品题。魏晋士大夫置身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旋涡中,他们为了避祸,寄托心神于老庄。终日空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就成了所谓清谈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变迁》因此留下了魏晋士族文人关于品题和清谈的言行轶事,其资料来源是搜集的旧闻纂集和民间传说,这些材料为正史之外乘,即外传。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