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实验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物理知识中,教师要让学生得到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掌握一些实验技能,并学会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如教学“密度”时,教师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这样,学生便会熟练使用实验仪器,并建立起密度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小制作。对于课本中的小实验,教师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并定期检查和组织讨论。对于课本中的实验习题,则布置学生制作和观察。对学生制成的成果,可进行评比、展览,并给予鼓励,还可开展实验竞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自…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对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提出质疑,对实验方案进行“挑剔”,并引导学生进行修正和改进,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等,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验是中学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更是学生巩固、探究科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实验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实验的作用没有真正理会,把学生实验的作用等同于知识的巩固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做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有时会遇到实验不成功的情况.它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干扰了学生对实验本质的认识,并会挫伤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热情.下面以举例形式列举一些不成功的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因素,并指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生实验兴趣的心理分析探讨湖北省武汉教育学院化学系(430022)匡毅实验兴趣是学生办求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本质特征或爱好实验操作的倾向。实验兴趣并不是天赋,是受客观条件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根据学生对实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特征,按照学生实验认识...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设计了学生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对骨的物质构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知识知之甚少,为了更有效地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完成实验,并领会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我们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原先的学生实验设计为探究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以实验报告单体现。  相似文献   

7.
学生操作实验体会远安县茅坪场镇横店小学汪宗炎(444200)学生操作实验,并不是放任学生胡乱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实验目的,自己设计方案,组装实验材料,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在整...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占很大比例,起着主导作用。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该把实验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谈点粗浅看法。一、指导学生首先练好基本功教师要重视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让学生上讲台的操作表演和分组实验来逐渐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要求学生设计制备某种气体时,要学生对常用的简单制备气体的装置就应比较熟悉,并对反应物是固+固、固+液、液+液的反应是否需加热为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根据设计要求来选…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能起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中的装置创新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装置的变形,二是实验装置的改进。通过对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并围绕创新后的实验提出问题,来考查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揭示规律,并运用所获得的规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变阻特性测量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变阻元件特性的感性认识,在电磁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实验难度相对较大,若不注意对该实验精心设计,极易导致实验的失败,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个实验的设计,力求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并给学生以实验设计的一般性启示,具体设计方法如下:一、明确目的目的明确,可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定。对该实验我们可明确目的如下:1.掌握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2.建立对半导体二极管和小电珠变阻特性的感性认识;3.学会使用电压表和…  相似文献   

12.
化学实验安全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之一,常以分散或渗透的方式出现在高考化学试题中,笔者对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其他类似的实验安全问题作了分析,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解答实验试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肖琳 《山东教育》2002,(14):43-43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是观察实验现象,动手的机会很少;在学生实验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但学生实验较少,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使实验能力大大增强,并从中学会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一节中,为了讲述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老师课堂上演示了铅分子…  相似文献   

14.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只重结果,不重结果分析;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失败原因进行阐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图省事、对实验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外,与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分不开的。通过实验分析,一方面找出并排除影响实验的因素,使实验重做时能获得成功——“平行可重复”原则;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新发现,这在生物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相似文献   

16.
邓云玉 《生物学教学》2006,31(10):43-44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是200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的一项学生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使实验更符合二十校的实际而容易操作,且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下面谈谈实验的改进措施及实验效果,并基于高考和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的需要对该实验作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本章教材包括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化学实验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成学生实验。实验的呈现方式一般是通过概括性较强的文字、表格等将实验要点(含仪器与试剂)列出,并用插图显示实验装置等,然后对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进行提问,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和挖掘《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各类实验素材让学生操作,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把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巩固及对所学理论的验证、创新等与实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配合中级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以现代科研结果为基础,设计并试行开放型系列实验,结合实验效果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近代物理实验的模式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实验课更占有很大比例和重要的地位。所以初中物理重视实验教学,是教好该学科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好每一个实验,并在实验中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