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镗八与铲叉     
在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古代兵器当中,有一组多刺多刃的兵器。它们虽不如刀剑枪矛那样雄光万丈、风采照人,但却以其独有的特色引人注目。那就是可归于杂式兵器之列的镗八与铲叉。  相似文献   

2.
王教健 《精武》2012,(8):80-81
中国古代兵器种类繁多,古有"十八般兵器之称",可以说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兵器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师、信仰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对古代兵器产生和发展、兵器分类、兵器的政治意义的解读,使之更透彻的了解中国兵器的发展史及传统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1侗族月牙镋简介侗族月牙镋:是古代抵御敌人的一种兵器,弯曲向上成月牙形,状似水牛角,两边两排牙齿,中间一硬木柄横贯长约60-70cm,侧分出两股长度约40-50cm。侗族月牙镋真兵器重则20斤,轻则10多斤。此兵器易攻难防,据说唐朝宇文成曾使用过月牙镋。  相似文献   

4.
唐贞全 《收藏》2014,(1):124-131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于2013年3月28日隆重推出了"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展出了360余件源自加蓬、刚果、南苏丹、中非、安哥拉、赞比亚、乌千达、卢旺达、布隆迪、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的传统兵器,为增进我们对非洲的了解和研究推开了一扇窗。本次展览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引进的首个以非洲传统兵器为主题的特展,也是历届特展中展出文物最多的一次,展品之精,数量之多,实属难得一见。展览分为"走进非洲""中非十八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多种多样,其中刀、剑、鞭、锏、挝、鎚等都是古代骑兵常用的短兵器。这些短兵器有的作为单兵使用,有的作为双兵使用。相对来说,马背短兵器的运用比马背长兵器要晚,除了刀和剑,其他几种短兵主要在唐、宋、元、明、清盛行。马背短兵器虽然柄短,但有稳、准、狠的特点,往往在近战中发挥很大威力,古代一些武  相似文献   

6.
苏光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30-32,112
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分拳术、兵器两大部分。对于追求真正的武术者来说,兵器不可不知,不可不练,尤其现在歹徒大都成群成伙,手执凶器,如不精熟器械,必然凶险万分。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武者,必须拳、械俱精。 兵器乃手臂之延长,必须先拳后械。 兵器是自己手臂的延长,它的击打范围更大,又由于兵器的坚锐是身躯无法比拟的,故有高强度的杀伤力。但是,习练兵器必须有深厚的拳学基础,否则很难使手中的兵器充分发挥搏杀的作用。现在许多习武者没有什么拳学基础,就开始舞刀弄棒,结果是除了让人看着挺热闹、糊弄糊弄外行之外,根本无真正的搏杀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兵器有长、短、直、弯、环等状,型制多样,无奇不有。古人又把兵器一端或两端做成尖、锥、锯、棘刺和钩形,使兵器攻击时更具杀伤力。“钩”就是古代一种末端尖锐似剑的兵器,一般有长钩、短钩。又有单钩和双钩之分。 “钩”即钩引之用。《释名》说:“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又见《汉书·韩延寿传》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可见,钩这种兵器使用时,是用其似剑的弯曲部位来钩伤人体的。 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钩”这种兵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的蚩尤时代。例如《东观汉记》记载:“诏令  相似文献   

9.
《水游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义军反抗朝廷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写宋代战争的故事,当然要描写宋代的兵器。刀就是该书主要描写的兵器之一,仅刀的名称在《水游传》中就达十种之多。然而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来看,《水浒传》中除了少数两种刀名外,其余大部分刀名在宋代书籍中几乎没有记载,与此相反;这些刀名却在明朝书籍中频频出现。对此,笔者认为辨析这部历史名著中的兵器,对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历史,了解古代兵器和更好地鉴赏《水浒传》都是有所裨益的。我们先读几段《水浒传》中关于各种刀的记载。如《水浒传》第十一回说林冲“挎口…  相似文献   

10.
方便连环铲     
方便连环铲,简称方便铲,又名月牙铲(因其一头形如月牙),为传统武术中求取功力的一种重兵器,要求轻则十余斤,重则二三十斤不等。此兵器本为佛道两门之法器,乃方外出家之人所专用,佛家称为禅杖,道家名曰道铲。和尚与道士云游参学时,常随身携带此兵器,一来可挑担行李,二来可防身护体,但主要作用是用其多行方便善事。如在云游途中可挖路铺道(听出家道士讲,旧时主要是用其铺平马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兵器文化是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文化最好的形象载体。古代兵器虽产生于古代,但在新的时期具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价值。新的时期,我们要利用武术兵器文化自身优势,充分开发武术相关产品,推动武术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战争兵器与武术器械曾有过水乳交融的历史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兵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武术器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最终结果是:武术器械脱离了战争兵器,走上了全民健身的发展轨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兵器223件,占此批青铜器数量近上一半,有钺、矛、镦、戈、鳟、勾戟、剑、刀、匕首、镞和胄等。它们铸造精致、形制美现、造型奇特、种类齐全,而且还有一批新颖兵器。这些锐利、奇形的青铜兵器展现时,仿佛一支气宇昂扬、雄壮英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不少,有远兵的弓箭,有长兵的矛、枪、槊、矟、大刀;有软兵的鞭,还有挝、槌、剑等。其中马矟是兴起于晋南北朝的一种马背兵器。这种兵器形似矛,近于槊,上举可达树梢,放下可以拖地,柄很长,便于快马刺杀,曾在几百年的战争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助史籍,对"铁蒺藜"等兹类兵器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论:(1)取形于植物"蒺藜"而制造的"蒺藜"兵器,最早见于《六韬》的记载;(2)五代之前,"蒺藜"兵器主要用于战争的防御;(3)宋代是"蒺藜"兵器多样化发展的跃进时期,超越了简单的防御阶段,具备主动进攻的功能;(4)迨至明朝,该类兵器进一步改良,并有了详尽的工艺制作和使用的记述;(5)"铁蒺藜"还在非军事领域方面发挥它的本质功能。此外,宋代是"铁蒺藜"一词使用频率最高、词义引申最丰富的时期,说明该类器械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  相似文献   

16.
德宏 《精武》2005,(8):17-19
板凳俗称“横头凳”,是城乡民间常用的木板家具,至今乡村的街头、茶楼食肆到处可见,随手可取。横头凳的演练主要有双把式和单把式(双手持凳腿或一手握凳腿另一手握凳板中部)。对付长重兵器,一般采用双把式,一拦一架、一压一扣、一撞一击,夺敌长兵器得心应手;单把式撩、挑、冲、扫,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专打短兵器。步法以马步、弓步、虚步为主,重腰马配合,连攻带守,稳且狠辣。技法有拦、压、冲(撞)、挑、架、撩、绞、扫、扣等打法。不受场地限制,多练能腰马矫健,手法灵捷.强身健体,防身抗敌方便之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不少,有远兵的弓箭,有长兵的矛、枪、槊、稍、大刀;有软兵的鞭,还有挝、槌、剑等。其中马稍是兴起于晋南北朝的一种马背兵器。这种兵器形似矛,近于槊,上举可达树梢,放下可以拖地,柄很长,便于快马刺杀,曾在几百年的战争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军事学原理,按军事文化外显器物层兵器的发展为内在逻辑主线,通过对军事武术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归纳,将军事武术历史演进分为冷兵器时期、火器时期、热兵器时期和高科技兵器时代(以信息化为目标、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军事武术冷兵器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为军事武术科学的探寻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八卦风火轮     
张全亮 《精武》2006,(5):56-56
精武一、八卦风火轮形状八卦风火轮是在八卦掌门内流传的一种奇特的双短兵器,它和“八卦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钩镰剑”等形状怪巧的双短兵器一样,都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所创传,现在会练的人已很少。八卦风火轮属于古兵器中“圈”的一种,“圈”出现在梁朝至宋元时期,武术器械中常见的有乾坤圈、月牙圈、日月风火圈、双环等。八  相似文献   

20.
枪由矛演变而来,成为古战场上的一种重要的格斗兵器.宋代以后枪的形制向专门化发展,形制多样.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论述了武术器械的枪形制演变经历了混沌期、分离期、专门化期和形式化期等几个阶段.古代武术器械枪的形制从兵器枪中的长枪形制蜕变而来,现代竞技武术用枪的形制是兵器枪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