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要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江苏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江苏现代化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改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穴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同样,没有江苏农…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多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什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深化农村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业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适应都市型农业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适应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上海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鲜明地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7.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视野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我国未来发展看,今后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中,农民是主体,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三农”问题必然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关注农民问题,发展农民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一、对农民概念的新认识农民这一概念在人们的经验认识中似乎并不陌生。“农民即…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建议10月中旬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因此,时事教学应当把学习《决定》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1.要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2.要知道(决定)对于深化农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我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体农民的共同小康。因此,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是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教育将迎来重大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目前,全国还有将近3000万贫困人口在农村,农业增长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收入增长亦很缓慢;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只相当于…  相似文献   

12.
国内时事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图为温总理来到吉林农民家,和村民一起商议农村生产事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  相似文献   

14.
1月 8日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指出 ,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 ,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会…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国 12亿人口中 ,9亿在农村 ,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而占全国陆地面积 5 6 %的西部农村 ,集中了 5 3个少数民族和80 %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 ,这里农业、旅游、能源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可是这里的经济发展却相当缓慢 ,其原因在于西部的教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飞跃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素质教育在西部农村呈现出明显的失真状况 !一、西部农村素质教育失真的表现1.素质教育的概念被淡化或误解。许多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 :素质教育是非知识…  相似文献   

16.
西部农村"教育贫困"与"教育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