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程创生是课程本质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教材、学生作品及师生互动中创生出有教育价值的新课程。教师的课程创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及课程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课程创生不是随意而行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其实,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它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生成的系统,它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承课程知识,还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创生和开发,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不断创生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师即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开发课程、创生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即课程。郭老师化解“顺口溜”风波的意义不仅在于避免了师生冲突,克服了学生“我口说我心”的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他把这场风波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导”出了学生的心声,达到了“使一学生自求得之”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程创生的缘起、涵义与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小红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24-28,23
“教师的课程创生”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它主张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完善、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目的;强调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性、批判性、全程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倡导和认可“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将使:我们的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5.
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课程上的意识觉醒,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与创造者.教师在课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课程,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对课程进行反思与建构,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生出新的教育经验.课程创生是“教师即课程”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创生是必要的、可行的.课程创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数学教育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归纳出,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创生取向”这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已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并借鉴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艺术特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创生课程以的提出,旨在以“创生”概念作为生长点,探讨适应当前新的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皆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两者协力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只有大纲、教材、教参的观念,将课程意识提到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因此,我觉得作为学校领导,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该首先倡导以下三点,并在管理方法上与之相适应。一、教师个体要“一专多能”新课程教材留出了足够的“接口”,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地把学科与教学进度联系起来,同时,综合化是新课程教材的又一重点要求。因此,教师不但要熟知所教学科,还要尽可能做到“多能”,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与“有机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品德课堂教学也一样,它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三者的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放飞想象,盛放期待,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世间的真情,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滋润、灵动。一堂好的品德课,应该是从不同角度奏响的多重对话的优美乐章。一、教师与教材对话,实现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着一种全新的课堂理念,即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传递者和执行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创生者与开发者。而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以…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为中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传道”。“道”不仅仅是指道义,更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育。换句话说,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并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感受到语文学习魅力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净化和思想上的提升。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课程创生过程本身是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促进有效教学。教师对教材(课程)的研究工作通常包含备课、钻研教材等。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的备课就是"以学生为本"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课程创生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师课程创生最有力的工具。教  相似文献   

12.
"课程创生"源于教师自觉开发课程的意识觉醒,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课程创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课程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不单是教师依据个体知识背景、专业素养的课程理解,也不仅指教师基于课程实施情境、教学经验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改造,更是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对课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课程与教学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生成的系统。它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承课程知识,还要进行课程创生和开发,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生成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  相似文献   

14.
黄丽华 《成才之路》2010,(14):26-27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事件就是一个个教学活动以及这个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或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获得和保持。而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因此,新课程倡导教师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的。  相似文献   

15.
“蓝本”课程以无庸置疑的确定性呈现各种知识,人们设想通过这些确定的内容与相应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按照固定的规格与方向发展。“文本”课程强调个人的体验,每个人都可以因其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创生不同的意义。从“蓝本”课程观到“文本”课程观,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转换,而且具有着必然性,它必须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途径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近期观点     
教师应从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我国现有的教师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适应型教师文化假设课程作为理性化、技术化的“教育工程”,其价值取向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教师作为“课程技师”的职责在于熟练地执行课程,遵守既有的操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三新背景下的“四基”“四能”教育,教师要进行课程创生,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陈述以简单函数y=ax与y=lnx为基本元素进行创生的一个基本案例,展示课程创生的一种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程创生不仅能缩短"自我与他者"规范和期望的角色距离,而且能改造作为"日常教学生活"直接延伸的固有"角色习性"。课程创生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和践行的重要通道,可通过实践反思提升角色自觉意识、师生互动引发角色认同、创设能使社团共构创生愿景。  相似文献   

19.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该转变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注重结论更注重过程,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关注人的生活,实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目前的教师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这种适应型文化因为背离了专业化的内涵而阻滞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并积极寻求重建教师文化的路径和具体策略,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者”身份相适应的创生型教师文化将是当下教师文化重建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