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又被誉为中国的雅文化,它在整个中国戏剧音乐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昆曲在武川大地上衍生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新剧种——武义昆曲。它是昆曲在流传嬗变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2.
孙娟 《科教文汇》2010,(22):50-51
许渊冲教授在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三美"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本文旨在用"三美论"解读许老英译李商隐《无题》的上片,再现原诗中的"意美"、"音美",看译者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以"三美"论为指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昆曲作为流行的时尚艺术,受到了文人的热情追捧,也成了当时青楼名妓热衷并擅长的技艺之一。本文着力于探讨当时青楼名妓擅演昆曲的原因,指出名妓努力学习、磨砺自己昆曲演出的技艺一方面缘于昆曲在当时的时尚特性,另一方面也缘于妓女本身和昆曲喜好者——文人之间密切交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婉冰 《科教文汇》2011,(5):70-71,106
巴什拉《空间诗学》中的术语"Sublime"译入时遭遇到东西方诗学传统的碰撞。中西方诗学思想资源建构起它在中国诗学语境中的涵义,译为"升华",所蕴含的精神分析元素有些被扬弃。译介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尴尬,引发了文化交流过程"文化间性"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邸永君 《百科知识》2007,(5X):57-58
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经历代艺人口传心授,千有余年,脉络清晰,斑斑可考,是中华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被尊为“百戏之祖”。  相似文献   

6.
郭丽 《世界发明》2010,(6):50-53
跨界宠儿——昆曲《怜香伴》的首演及周边的文化项目已完全从戏曲单一的演出形式中脱离出来,并以最大的文化推动力进入相关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7.
聂涛 《科教文汇》2009,(35):242-243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和礼乐文化有联系的人物,谈论较多的是周公和孔子。本文发掘了春秋时期另一位对礼乐精神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季札。文中认为礼乐的精神就是"和",具体落实到"德"的教化。季札通过他的诗论和乐论,精确把握住了礼乐的"和"的本质,并通过人生修养将其落实到"德",成为了一个彬彬君子,而这些思想还被孔子所继承和发展,从而对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艳武 《科教文汇》2011,(29):20-21
"身土不二"一词,最早是中国佛教用语,韩国人理解为"只有本土的才是最适合我的,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好的"。20世纪中期,韩国为鼓励国人消费本国农产品提出"身土不二",如今韩国人已把它发挥到极致,演绎成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什么韩国能快速地发展和崛起?为什么韩国的文化产品、工业产品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韩国全体国民信奉着"身土不二",在用心打造"韩国制造","身土不二"体现着国民责任、体现着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红 《科教文汇》2010,(11):5-6,10
学前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由于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偏差,在学前教育方面步入了"正规化"、"过度化"、"唯知化"与"高期望"的误区。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必须避免"正规化"的训练,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的"负荷量",瞄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适度教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独尊儒术",这项思想文化政策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它的推行过程实际上是汉武帝以儒学为武器打击黄老,从而向窦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夺权的过程。"独尊儒术"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和谐之家"建设应当放眼企业发展,突出"和谐"主题,赋予特色"文化",实现与时俱进。企业工会组织必须以其特殊的地位和魅力成为建设"和谐之家"的"领跑者",这对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和谐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也是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如何把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体现到道路景观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明我先行"是中华文明礼仪的现实诉求,也是当代电大校园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每位电大人安身立命的客观需要,更是电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抉择。每位电大学子都应在同学中争当文明的"先行者",每位电大教职工都应在学生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每位干部党员要在师生员工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全体电大人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4.
周小涵 《科教文汇》2014,(35):121-122
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领域。其发展与传播对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少数民族文化文献英译概况的梳理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聚焦极具代表性的藏民族文化文献的英译,搜集和整理藏族文化有关文献的英译资料,并进行分类,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并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仁建 《内江科技》2012,(12):204+20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本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传统的"讲解法"、"吟诵法"、"自主探究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从教师的带头"玩",到学生的模仿"玩",再到生活中"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歌舞"与"情感"为昆曲表演艺术重要的、且不可或缺的两个构成要素,拙文以审美角度出发,梳捋各家之言,遍加案语,逐一论之,必大有裨益也。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书写及图书馆等创造了人类辉煌的文化,而在文化的范畴内有一种潜在的"知识工具",无始无终,相辅相成;就这"知识工具"是人类历史的"反射镜",是人类灵魂的"物化体"而远远流长,永恒存。  相似文献   

18.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的典范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颇具古代文人写意性风格和气息的艺术特性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在中国有多重要,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中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能看出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三农",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农业部今年主要工作是"两个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要素为"血缘、情理、入世",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伦理政治、人情主义"的运行原理,并继而形成了"天下一家、人格平等、匹夫有责"的政治文化特征,映射到企业经营、管理上便是中国传统企业的特殊管理文化模式,即"大家庭"式的组织结构、"家长制"的管理机制、"德得相通"的管理心态和"返本回报"式的管理过程。中国现代企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得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现代企业伦理作为行为背景和发展根基,同样要求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价值理念上实现从"家国一体"到"价值生态"的转变,在企业价值目标上实现从"伦理政治"到"价值融合"的转变,在企业价值实践上实现从"人情主义"到"价值具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