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弥漫性。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可以增强幼儿对歌曲的感知、记忆,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所以有效地欣赏是幼儿有效学习歌唱的基础,对歌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如何更有效地欣赏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许丽萍 《早期教育》2012,(12):49-50
民族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音画、音诗、音话、音律、音游等五方面出发,探索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使得民族音乐欣赏活动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画音乐     
李斌 《广东教育》2006,(1):46-47
在高中美术课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学生往往会抱怨“:这也叫艺术?”他们对现代艺术作品感到陌生和茫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或意象艺术的艺术语言,我拓展了教学资源,把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实践和音乐欣赏相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异质同构”的原理,让学生发现音乐和美术之间  相似文献   

4.
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是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根据同构的原理对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通的审美要素进行整合,使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是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本文从艺术同构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出发,阐述了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展此类活动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把音乐"请进"美术活动,让美术"牵手"音乐,视听结合,艺术同构,在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可以大力发展幼儿的美术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发展。以大班艺术活动《舞动的线条》为例,谈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体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相通相融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班幼儿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引导幼儿从小接触艺术,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是很多家长和教师所期待的,作为一名老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趣味艺术体验,在操作体验中欣赏艺术;科学投放材料,呈现艺术体验多样性;回归艺术活动,引导幼儿艺术实践性,让幼儿在艺术体验和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静 《少年世界》2018,(1):34-35
活动背景:音乐欣赏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打击乐活动,都离不开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音乐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音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异质同构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事物的外部形式与个体的视知觉及情感之间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这会使个体产生异质同构的心理反应,从而直接感受到事物形式的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正是要借助多种教育途径促使幼儿个体产生这种异质同构的审美心理反应,为此教师要在尊重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营造充满童趣与童真的艺术环境,以实现儿童多通道审美感知的同构;组织和实施游戏化教学,实现多领域教学的融合,以让儿童在体验多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实现审美同构;通过年级组活动审议的方式保证综合艺术特色活动的有效开展,以让儿童在与同伴、教师及家长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多种审美经验,发展审美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民族音乐教材和教学改革相契合,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欣赏和接受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笔者的体会。一、将民族音乐教材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并赋予时代新内涵。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了解民族音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教材一般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等。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从美学角度讲,我国民族音乐主要讲究…  相似文献   

10.
洪素芳 《福建教育》2005,(1A):47-47
艺术同构活动,是各艺术式样中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内在沟通和心灵情感上的整合,是不同艺术类型的共同审美要素之间进行互为感受、互为理解、互为表现、互为创造的过程,有情感同构和形式结构同构等类型。在小班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以情感同构活动为主,开展形式情感同构与内容情感同构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同艺术思想情感的相似性,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