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研究可以分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而翻译理论又分为翻译基本理论和应用翻译理论。长期以来,搞翻译实践的人多有瞧不起搞翻译基本理论研究者。本文试图从翻译理论的新发展在文学翻译、哲学研究、建构翻译学及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等角度分析一下翻译基本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试图揭示人类文化演变、传承规律的一种新理论。翻译模因论把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翻译理论的进化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通过介绍翻译模因论的视角下翻译的定义、翻译与非翻译的界定以及翻译规范与翻译关系,诠释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翻译模因论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翻译能力与过程法翻译教学1.翻译能力。要理解翻译能力,先要分清翻译行为和翻译。德国翻译家诺德认为前者指翻译者要做的所有的事,包括接受翻译任务、译前准备、制定翻译策略、选择翻译辅助手段、翻译文本以及核定译本等。  相似文献   

5.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清代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翻译科开始于雍正年间,但雍正年间只有翻译童试、翻译乡试,乾隆年间才开始有翻译会试。嘉庆之后翻译乡会试才正常化。翻译科分满洲翻译、蒙古翻译、宗室翻译,其中以满洲翻译为主。满洲、蒙古、汉军均可参加满洲翻译考试,而只有蒙古人才允许参加蒙古翻译考试。嘉庆之后,宗室翻译停止举行。道光之后,蒙古翻译停止举行,仅有满洲翻译。  相似文献   

6.
中国翻译史的源头是佛经翻译,而西方翻译史则始于另一部宗教巨著——圣经翻译。在中西翻译史上,如何翻译宗教文献至关重要。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虽然在具体内容、翻译分期、信徒和对应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两者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意译相结合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比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旨在探求宗教类文献翻译中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东汉至北宋的佛经翻译活动形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翻译则是继佛经翻译之后的第二次翻译高潮,这两次翻译高潮都肇始于宗教领域,但各自的特点却不尽相同。本文从翻译目的,翻译队伍,翻译作品,翻译思想,翻译影响这五个方面对两次翻译高潮做一比较分析,以期深化对两次翻译高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翻译能力培养是翻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的现象,从翻译认知和翻译能力的关系出发,探求翻译教学的本质,提出翻译教学研究的认知途径能够成为完整、系统、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制约和操控最为明显。清末翻译思想的变化清晰地反映了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从翻译的内容上看,清末的翻译大致经历了科技翻译、政治翻译、小说翻译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在相应的意识形态支配下进行的,科技翻译反映的是科技强国的翻译思想,政治翻译反映的是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改良的翻译思想,小说翻译则是自下而上唤起民众斗争意识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清末翻译的每一阶段都是在相应的意识形态支配下进行的,都依附于一定的意识形态。从清末中国翻译思想的变化研究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为研究翻译与意识形态关系提供依据,对理解翻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了翻译过程中体验与认知的重要性,坚持翻译是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制约性的动态平衡。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对翻译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翻译能力培养的要素和翻译课堂教学的目标,阐明如何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域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异化翻译与同化翻译是翻译中对立统一的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同化与异化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本文分析了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得出了在翻译中遵循何种应考虑到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祝张盈 《时代教育》2010,(3):100-100,1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本文用英汉翻译的实例来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二者交替使用,相辅相成,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阳捷  喻杰 《文教资料》2014,(15):154-156
翻译教材对翻译教学举足轻重。然而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及高素质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市场上流通的大量翻译教材不能满足翻译课堂教学的需要,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教翻译教材”变为“用翻译教材教”。本文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二次开发翻译教材的观点。在分析翻译教材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二次开发翻译教材的前提、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翻译工作坊模式下的翻译训练会使学生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真实的翻译情境中领悟翻译。构建翻译工作坊模式下的翻译课堂在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译教学包括翻译理论教学和翻译实践教学。翻译理论包括译事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翻译理论;在翻译理论指导下,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老师可以在翻译材料选择和译文评价方面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两者缺少任何一个外语学习都是不成功的。功能翻译学说指导下的翻译教学主张面向翻译过程与面向功能翻译,要求我们在翻译学说的指导下强化对翻译教学的教改力度,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知翻译的本质。功能主义翻译学说有着一定程度的实践及可操作性,对翻译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翻译学说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所取得巨大成就,均归功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本文从深入研究掌握中国翻译理论教学实际情况入手,探讨分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启示,为翻译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翻译职业化改变了人们对翻译的看法,进而会对翻译教学带来某些变革。翻译教师作为职业化进程主要参与者,也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翻译职业化理念传播者、翻译工具掌握者和翻译市场洞察者以及翻译职业化推动者,从而使翻译职业化要求和教师角色相对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0.
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十分重要、很有特色的有两部分,即语言功能与文本分类和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