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精彩的语言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一语惊四座,在报刊杂志上不断看到刊登的“惊人之语”,尽管这些惊人之语风格多样,或庄或谐,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富含哲理,发人深思;语言简短,善用修辞等。一个个修辞像一股股清泉,所到之处带给我们一种清凉的感觉;一个个修辞像一道道闪电,所到之处留给我们一种深深的震撼。常用修辞、巧用修辞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一语惊四座.在报纸杂志上不断看到刊登的“惊人之语”.总是羡慕不已。笔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发现.这些“惊人之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风格多样。或庄或谐:富含哲理,发人深思:语言简短。善用修辞。仔细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体验、思考,也许在某个场合偶然说出一句话,就会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3.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修辞表达手法,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从交际功能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在具体的语义场中,英汉委婉语的使用又会随着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区别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就英汉翻译实践中较难处理的形象修辞,探讨了在英语中常见的几种修辞类型,主张应根据其语域和所处语义环境,着重其指称意义,掌握其言外之义,从而达到"神似"并兼顾"形似",而不应局限于修辞形象语言形式本身,并且提出了多种具体应对形象修辞的翻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艳 《考试周刊》2013,(53):86-87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 ,阐释了英语"轭式修辞法"与"一语双叙"在句式结构、语用和修辞特点方面的异同,并提出,虽然"轭式修辞法"与"一语双叙"在句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语法的兼用上存在不同之处,如在语用上二者都注重关联性和交际的信息原则,在修辞上用引申意义收到幽默诙谐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进行检讨.指出其主张的语感之"语"为"言语之语"而非"语言之语",有失于片面.认为语感之"语"应并包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感包含三种意义指向: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人的语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对共形语词叠加使用现象进行了尝试性描写和系统性分析,提出"共形叠加语"的概念,进而对其加以分类解释,分为:积极修辞叠加语、中性叠加语和消极修辞叠加语三类.揭示了共形叠加语的语用价值,并对其规范问题进行了辨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罗嗦、重复是语言表达之大忌:首语反复则是有意识地在文章句、段前重复使用某些关键的语言成份,从而使共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达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和强调之目的。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语言中,首语反复都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因此,本文就英汉首语反复的形式、运用及其产生的修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的外孙女乐乐今年三岁,说话常有"惊人"之语,办事常有"惊人"之举,令人万般疼爱。今仅举四例,博大家一笑。呼噜声好听一日中午,我侧卧在书房的沙发上看书,不一会儿困意便袭来。此时,乐乐自门外跑进来,说:"姥爷,您打呼噜了?"嗯?是吗?姥爷困了,刚才睡着了。"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主义"修辞理论,探讨分析了新闻语篇中的戏剧五要素及其关系比,揭示了新闻语篇话语构建的修辞动机,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伯克"戏剧五位一体"理论与方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修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辞者是译者本人,观众是广大的译语读者,而修辞的产品则是翻译的译本.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读者是否接受并认同你的译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修辞效果.因此,作为修辞者的译者就必须仔细分析原著的修辞特色,然后用"最贴近的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著的这些修辞特色, "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即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12.
赵越 《考试周刊》2014,(70):19-20
幽默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技巧传递诙谐的信息。本文从双关、夸张、反语、仿拟及比喻五种修辞方法入手,说明英汉幽默语在形成手法上的共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6,(1):76-79
运用语符学"两个平面四个层次"的理论对修辞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推导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叙事学对叙事结构具体内涵的阐释启示修辞学: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是构成修辞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修辞语言的内容形式是组成修辞语言的要素。组成修辞语言内容形式的要素有修辞元素和修辞介质。  相似文献   

14.
马燕 《教师》2010,(6):121-122
广告语篇充满修辞。本文论证英汉广告修辞翻译的三种译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活译法。广告修辞翻译通常采用直译法,其他两种译法在许多情况下也必不可少。文章用丰富的例子说明这些译法的必要性、适应性和可行性。广告修辞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源语广告修辞之后,采用适当的译法,从目的语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和合适的句式来忠实地再现源语广告修辞的显义、涵义和非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2011年第6期、2012年第2期、及本期"修辞学大视野"栏目中心话题,持续关注修辞学批评,希望有助于推进修辞学介入相关学科研究,并与之进行前沿对话。《〈新约〉修辞批评纵览》在回顾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依次讨论:古典修辞学与基督教修辞学的张力和协调、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本人和他的作品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创作把语言的追求与生死联系起来.这种惊人之语在他的诗歌里,一方面体现在语言的传神上,古人说"老杜炼神",但是,这种传神,又和诗句中的关键字离不开关系.另一方面,惊人之语体现在语言传达情感感动人的巨大力量方面.  相似文献   

17.
情感诉求是亚里士多德"三诉诸"修辞理论之一,它对于成功的劝说性演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演说家青睐的修辞技巧之一。文章从情感词选用、《圣经》话语引述、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及辞格运用四个方面探讨了经典英语演说中情感诉求的表现形式及其修辞意义,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鉴赏英语语篇"以情动人"的言辞之美,最终提高英语口笔头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汉语旅游语篇英译中存在的"过度"和"不关注信息接受者"的现象是一个同题的两个方面."过度"就是"不关注信息接受者"的表现,这与译者不了解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紧密相关.汉英语言不同的修辞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汉语旅游语篇的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转换和调整,变"过度"为"适度",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修辞要求,以得到目的语读者这一信息接受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作为言语行为、修辞行为的新闻报道,具有多重间接语力:重构事实、制造共识、文化认同与异化,而这些语力都具有其独特的修辞功用。  相似文献   

20.
周德清《中原音韵》后半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中的"作词十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全面论述戏曲修辞理论。从中人们可以窥见其"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务头"、"用事"、"对偶"以及有关音律、篇章、"末句"等修辞学思想;而其有关小令、套数的修辞实践,更见其修辞学思想的身体与力行。其发前人之所未发的一系列戏曲修辞理论,给明清和近代以深刻影响,特别是王骥德、李渔和吴梅等戏曲大家,在许多观点上都明显地受到周德清的影响,并对周氏观点有所继承,有所批判,有所发挥,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