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利主义教育公平观以学生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依归,倡导增加整体利益的效率观;平等自由主义教育公平观提倡平等与自由的调和,主张基本教育资源的实质均等原则、非基本教育资源的机会公平原则、补偿原则;自由至上主义教育公平观则致力于个人的教育自由,认为教育即是商品,政府应该制定公平的交换规则,个人拥有平等的自由受教育权;平等主义教育公平观则主张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因素,改善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些教育公平的理想类型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教育认识和教育政策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能够给教育实践以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张伟 《广东教育》2007,(9):55-57
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更要求体现出制度的道德伦理基本关怀.教育公平正义是这种基本关怀的实践体现,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针对现行教育制度繁荣性背后的巨大弊端,教育券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现实中教育起点公平、制度公平、道德公平,有助于优化教育系统与环境.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关于教育收费政策的改革、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民办高校的发展和贫困生资助制度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剖析,表明教育公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试论教育腐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育腐败一般不属于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的范畴 ,但在当前中国的现实中 ,它严重地侵犯教育公平 ,是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一个极端 ,可以成为一个特殊的观察视角。本文讨论了教育腐败的概念和定义 ,探讨了导致教育行为异化、变质的原因 ,提出了重视制度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目前我国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开始转向质量方面。根据国内一些学者通过教育基尼系数对我国教育公平程度的测量,我国教育公平程度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面临着区域教育不公平和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窘境。一些学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别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制度设计应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制度设计理念,就目前而言,教育公平制度设计应着重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补偿制度,不断扩大、丰富教育资源并持续优化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教育制度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的统一".教育制度的公正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胡森提出了教育公平的三方面含义:1.起点公平,指入学机会均等;2.过程公平,指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均等;3.结果公平,指所有人都取得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胡森通过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提出的三个方面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笔者也同意这样简单明了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美国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教育机会均等运动在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运动显示出美国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机会的平等、结果的平等、能力的平等和选择的平等,反映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策略有补偿教育政策与学校选择制度两种.鉴于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现状与经济实力,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要以补偿措施为主,同时需要做出教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总是与教育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教育制度发展为视野,呈现教育公平的历史流变,分析其变化的内在逻辑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新制度教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是选择和建构教育公平制度体系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提出具体教育公平制度安排和结构性教育公平制度体系完善的逻辑起点,是制度主体创新和重构教育起点公平制度、过程公平制度和结果公平制度的一种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制度的需求是选择和建构教育公平制度体系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提出具体教育公平制度安排和结构性教育公平制度体系完善的逻辑起点,是制度主体创新和重构教育起点公平制度、过程公平制度和结果公平制度的一种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社群主义主张道德优先于权利,倡导基于道德的正义,淡化单子式个人的权利,增强社群的共同利益。它批判自由主义教育公正的不平等,认为教育公正需要以仁爱和德性为前提,达成社群内部的公意,进而实现社群成员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形成于17世纪,其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转变。自由主义思想虽然复杂而多样,但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自由主义教育观是自由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有其独具特色思想内涵,自出现后也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对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教育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价值诉求、理念选择和理念的系统性等方面深化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Feminist theorists critiqued classical liberalism for the gender binaries embedded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everyday social relations. Neoliberalism economises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based on autonomous individualism, equating equity with choice, naturalising the market as the mechanism to allocate social goods and education while disregarding constraining discursive and material contexts. Neoliberalism also co-opts the feminist desire for agency through notions of choice. The paper track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Anglophile states that nurtured neoliberalism’s uptake with its focus on human capital theory, rethinking the dominant educational discourse of twenty-first-century skills using Yeatman’s democratic framing of social liberalism and Nussbaum’s capability approach. Feminists argue for a just and civil democratic society that dissolves binary thinking and focuses on relationali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4.
梭罗堪称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改革的先驱,曾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产生过积极影响。梭罗教育哲学的核心理论是自由主义,核心目的是生活教育,核心精神是学术自由。他的教育哲学思想能激发我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民族主义因而成为近代中国最普遍与最重要的思潮,自由主义最先被引进中国也是作为救亡图存的一种工具,往往忽视了自由主义对个人价值的终极关怀。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强,一批留学欧美服膺民主制度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逐渐放弃民主制度,转而鼓吹开明专制或新式独裁,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内部展开了一场“民主与独裁”的争论,这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紧张关系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到以税收资助教育的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人们才真正产生了对教育公平的自觉追求。其后的两百年里,教育公平随着教育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从社会政治哲学的角度,教育公平的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自由主义阶段、新保守主义阶段、第三条道路阶段。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历史悠久,其主张个人自由、尊重个人利益,在其发展过程中大概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虽然各个阶段的具体主张有所变动,但其核心强调保障个人自主、自由的价值没有改变。而在我国从鸦片战争后自由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在中国近当代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思想立场层面看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者思虑高等教育问题时的基本立场是科学立场、个体立场和以学术、思想及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立场 ,三者分别取怀疑态度 ,论证精神、独立态度 ,宽容精神和本位态度 ,职业精神。相比欧美自由主义思想浓重的理性思辨色彩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寄托了更强烈的国家、民族、社会的情怀。为国育才 ,为天下学术 ,构成了持有自由主义思想的高教界人士的办学信仰  相似文献   

20.
任宝玉 《天中学刊》2011,26(6):20-22
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它却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其中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主义的顽强抵制,二是近代中国恶劣的政治环境不断挤压自由主义的生长和生存空间。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自由主义最终败北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