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交往伦理思想强调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和而不同.这种交往伦理思想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启示:平等交往、师生互爱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前提;师生互相尊重、宽容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途径;和而不同、师生互动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相互承认而交往的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师生基于相互善意的和谐交往而共享知识。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具有交往主体的相互性、交往身份的对等性、交往过程的开放性、交往活动的实践性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社会文化传播方式、高校师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高校规章制度缺陷、教师“育人”理念偏差及学生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够和谐的现象。要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必须更新师生关系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拓展师生交往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从拓展高校师生交往渠道、大力强化"师爱"教育、健全和完善心理和谐教育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步学  徐慧诠 《文教资料》2007,(28):169-17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本文通过调查的数据对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满意度、主体认知、地位差异、主动性、交往的频度与深度等师生交往的相关性进行概要描述,具体分析师生间交往关系的情况和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探讨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地方高校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困境颇多.要摆脱这种困境,推进师生和谐,地方高校应从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践行师生和谐教育新举措,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打牢高校师生和谐根基,扩大师生交往时空、健全师生关系和谐新机制等四个层面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探讨基于相互承认而交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相互承认而交往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师生基于相关善意的和谐交往而分享知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相互善意的合作者彼此对等地对待对方,从而生成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学交往和谐发展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交往是高校师生交往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高校的教学交往正经历着从冲突到和谐的历史性转变.但高校教学交往形势并不容乐观,科研化的教师评聘模式、单向化的师生关系模式、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单一化的教学评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师生之间和谐的交往关系.和谐的教学交往是高校教学改革、教研改革的目标,更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提高教学交往的和谐性方面,文章给出了六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勇 《时代教育》2009,(11):69-69,71
高校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相互承认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生成于师生相关善意的和谐交往,在共享知识的互动中师生通过情感交融、角色转换、协商参与的承认方式不断增进彼此之间包容、互信、合作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即主客二分导致师生定位失误,缺乏交流导致师生情感单薄,工具理性导致师生交往异化。后现代教育要求构建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动态开放的课程观、平等对话师生观。在后现代视域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师生立体交往的平台;创设充满生机的人文环境,打造缤纷绚丽的校园文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辟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高校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浅析其中缘由,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构建民主、和谐、交往型的师生关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生之间协调、融洽的交往状态,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建并完善师生对话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地大学城的崛起,大学城高校师生关系日渐受到关注。目前大学城高校普遍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少,师生交往不密切,师生关系淡漠的情况,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大学城高校师生关系除了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谭俊超 《考试周刊》2010,(12):211-212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最基泰、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当前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手法、师生问关系冷漠等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看力点在于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的创新方式。贝哈马斯交往理论分析认为,德育是师生主体间相互理解,达到一致的行为,揭示了师生交往即德育的本质,其核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研究社交网络师生关系的状况和交往行为模式的改变,充分认识朋友型、亦师亦友型、形式型的社交网络师生关系形态特点和师生关系异化原因,是实现网络德育常态化,提升网络德育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问题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整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师生平等、和而不同是师生关系的主流。但在这主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确也存在着沟通缺失、情感疏离、交往功利、互动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影响高校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成因试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而如今的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却时有发生,影响着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全面交往和情感联系的基础上的,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它不仅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而且对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有关各方的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19.
姜彩芬 《广西教育》2010,(21):29-31
随着各地大学城的崛起,大学城高校师生关系日渐受到关注。本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当前广州大学城师生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目前大学城高校普遍存在师生间交流与沟通时间与机会少、师生交往不密切、师生关系淡漠等情况,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大学城高校师生关系除了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依据交往教学理论对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带来的启示,论述大学交往教学理论的意义及大学交往理论下新型高校师生的关系,并联系当今我国高校出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利用交往教学理论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