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晓平 《科技风》2023,(4):80-82
“三教”改革是解决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局,提高高职院校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教法在“三教”改革中尤为重要,“教师”和“教材”的优势只有通过“教法”才能体现出来。目前国内关于“三教”改革的研究多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而“三教”改革的落地是“十四五”期间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教法”改革在具体课程当中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研究阐释,为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甲  刘鹏 《科技风》2023,(7):110-112
近年来,高职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诊断学”也要顺势而为,走出“瓶颈”,不断改革。本文从“诊断学”“三教”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其次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进行阐述“诊断学”课程“三教”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诊断学”“三教”改革路径,从而更好地服务专业群建设,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从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视域,探索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路径:打造德技并修的教师团队;建设凸显思政元素的新融媒体教材;运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溪溪  张蕾  方敏 《科技风》2023,(3):53-55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教师育人的主渠道,是“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上的落脚点。其中职业教育课程教法改革是“课堂革命”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教法改革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关键环节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就、学得有收获。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结构基础”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上实施了两轮“教法”改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策略,今后将扩展到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专业选修课形式开设BIM相关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偏向BIM软件操作技能培养、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通过“三教”改革的研究,重构课程内容,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企业专家,推动BIM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评方式,探索与实践“1+X”BIM证书与“BIM应用技术”课证融合,构建完善基于“1+X”BIM证书技能点的“BIM应用技术”课程,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8)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多个维度指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强调"三教"改革一定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随后教育部提出要高校拒绝"水课",打造"金课"。文章以《电力机车制动系统》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力求借助线上线下教学平台,树立翻转课堂、导学课堂、信息化课堂教学理念,寻找有效途径提高课堂的含金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叶从薇 《科技风》2023,(31):24-26
“三教”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教材改革是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需求,继而分析商品拍摄课程的立体化建设现状,发现该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纸质教材同质化严重,精品度缺乏;信息化教材建设大于使用,丰富性不足;实训室建设不足,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尚待引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从主教材建设、视频资源建设与网络资源的利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选择与使用以及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四个方面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婷 《科教文汇》2023,(3):104-107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将“产学研创”结合的模式融入饮料加工技术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科技研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业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雪洁 《知识窗》2023,(4):21-23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与优势,剖析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角度出发,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并以个人所得税教学项目为例,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优化教学设计,以期提高涉税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本文通过课程改革推进“1+X”证书考核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融通。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背景,将专业核心课程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照关联;以高级技能所对应的“运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结合“三教”改革,分析了现阶段教师、教材、教法在课证融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改进课程教材方面,对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将仿真和动手实操融入教材项目化案例中;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以混合式教学法为基础,提出了开放实训室和任务积分的方法;在建设教师团队方面,鼓励推进“双师型”教师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改进策略有效促进了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课证融通,为机电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史晏廷 《科技风》2023,(8):34-36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措施,以“教师、教材、教法”为内容的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切入点。通过对我校及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调研,总结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果及问题,坚定“三教”改革实施的时代紧迫性,探索推进“三教”改革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皮君 《科教文汇》2021,(13):154-155
该文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教师、教材、教法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最新要求,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改革实施方案。从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入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切入点,倒逼“三教”改革,通过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梯队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实训教材、新形态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逐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24)
教师、教材、教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提高"三教"的质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三教"改革的核心任务,指出实现预期改革目标的前提条件,概述了目前"三教"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然后总结了"三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为提高"三教"改革的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雪松  刘武萍 《科技风》2023,(22):31-33
“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抓手,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我校以“1+X”证书试点为契机,创新校企双元共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探寻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三教”改革,在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知识与技能融合、书证衔接和融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实现大数据专业职业教育“1”和“X”有效衔接,培养一专多能的大数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使“微生物学”课程的建设适应新时期教改的需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廖建国 《科教文汇》2021,(11):141-142
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三教改革”为实施框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1+X”证书试点教学体系。计划在下一步工作中,在学分银行、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大力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寇凤凯 《金秋科苑》2009,(10):176-176,178
P.5021+P.5876号《道教中元金蒙斋讲经文(拟)》在继承前人对三教关系的认识上,积极反思三教论衡所带来的后果,并对矗唐时期的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进行了总结,倡导三教同源、同质说。这是目前所见到的道教关于“三教合一”最早的、也是最明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对《列车运行控制设备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分析课程现状,给出"三教改革"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措施及主要改革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0.
P.5021+P.5876号《道教中元金蒙斋讲经文(拟)》在继承前人对三教关系的认识上,积极反思三教论衡所带来的后果,并对矗唐时期的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进行了总结,倡导三教同源、同质说。这是目前所见到的道教关于“三教合一”最早的、也是最明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