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开展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文章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剖析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碳中和的内在联系,对比国内外发展现状,阐释循环经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为促进我国通过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流动的根本理论,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指导作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时空尺度较大,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值得关注和重视,以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总体战略。文章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视角和农业碳达峰、碳中和释义,分析了农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从农业碳达峰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潜力分析、农业碳中和误区及生物圈减排的重要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农业碳达峰、农业碳中和与科技创新3个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 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碳排放逐渐进入平台期,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对“十一五”以来的168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效力、手段等特征,明确了当前低碳政策的缺口所在。在此基础上,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的阶段性特征,绘制了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最后,重点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路径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变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实施“双碳”目标的总体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无锡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文化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同时加快传统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探索“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构建了适应无锡地方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实施进程和效果关系到我国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重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实现.保障这一决策的有效实施是科技情报工作者不能忽视的研究需求和议题.运用归纳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梳理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研究现状.从科技情报服务的视角,解析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情报服务...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佳工具。能源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广受关注。文章首先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碳中和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然后,就已有文献中数字技术与碳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揭示了现有数字技术应用于能源行业碳中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碳中和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助力实现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关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又关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此,需要发挥国家的引领作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挥高校的关键作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助力低碳行为落地,以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22,(1):15-17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彻底改变,煤电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因控碳导致的经营困局。文章从"双碳"目标、市场煤与计划电矛盾、碳交易权市场和新能源平价上网等方面分析了"双碳"背景下煤电企业面临的困境,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趋势,提出煤电企业经营策略要从战略定位、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应对,为"双碳"背景下煤电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中国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运用科技创新用全球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与能源有关,更是一...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提出CO2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系统性认识和行动方案、数字化手段欠缺等挑战,需要从理论层面探究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协同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本文基于对数据要素驱动创新发展和数据基础设施赋能行业数智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建构“数据-机制-使能”过程视角下数据基础设施赋能“双碳”的动态整合理论框架,系统论述碳中和数据银行的系统架构和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多维价值创造的多层次动态过程机制;同时指出该机制面临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成本高、区域行业数智化和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协同难度大,以及“双碳”多线程、多路径目标实现阻力大等现实挑战,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通碳达峰碳中和数据融通壁垒、健全和完善新时代数据基础设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科技是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在梳理碳中和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碳中和的战略行动和科技布局特点,发现:各主要国家通过立法监管、能源战略、技术路线图、碳市场等政策行动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在科技方面,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工业革命科技制高点。文章针对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和“增汇”两条根本路径,围绕“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再造低碳产业流程”“生态固碳增汇/负排放”三大方向提出了需要重点布局的14个重要科技问题研究,以引导超过70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分析碳中和国际行动和关键科技问题基础上,围绕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顶层设计,强化面向碳中和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零碳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前瞻部署生态固碳等负排放技术,以及加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碳中和行动中的应用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碳中和战略科技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天然气综合能源利用技术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以天然气为主,整合区域内其他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用能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概述天然气作为低碳清洁能源,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持续控制能源消费中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倒逼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本研究以西宁市2015年~2018年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成果和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报告为基础,分析探讨了西宁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仅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也符合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城市在我国人口、能源消耗、碳排放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文章首先指出城市能源系统在推进国家“双碳”目标中的重要角色及其面临的重要挑战。然后,以澳门为例分析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推广需求侧管理为主、利用分布式清洁能源为辅、主动外购绿电为补充、发展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城市碳中和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波浪能发电的概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重大战略决策,围绕“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专利产业化,2022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绿色低碳技术一级技术分支包括化石能源降碳技术、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储能技术、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5个技术分支,  相似文献   

18.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转型路径是一系列目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随着全社会对“双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双碳”工作面临全面深化落实的系统推进挑战。文章总结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低碳转型新成效与双碳“1+N”政策体系,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国土空间格局、建筑和交通、消费模式、技术创新、金融体系、贸易与供应链、治理体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实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已被确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当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约为每年10亿—13亿吨二氧化碳(CO2)。巩固和提升生态碳汇功能,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等相结合,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滨海碳碳汇,进而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增汇工程,同时还需要推动生态系统管理及新型生物/生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Bio-CCUS/Eco-CCUS)的开发应用。通过统筹陆地-河流-海洋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种增汇技术,有望实现中国区域生态系统自然和人为碳汇功能倍增目标,即在2050—2060年实现每年20亿—25亿吨CO2的碳汇贡献。当前,亟待系统梳理生态系统碳汇提升关键技术,科学评估其增汇效应、经济可行性和时间可持续性,集成不同区域增汇技术并开展区域示范。  相似文献   

20.
碳中和目标下的若干地球系统科学和技术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中和作为21世纪最大规模的有序人类活动,亟待科学应对。文章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了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现存的知识不足。从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监测指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源/汇核算方法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手段及现存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建议深入理解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完善地球系统理论与模式,从多圈层角度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气候变化理论基础;自主构建气候变化监测指标系统,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手段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