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钊  王玉勤  孔俊超  徐兵 《科技风》2023,(20):95-97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工科教育水平、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机械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专业核心必修课程“精密与特种加工”为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改革和设计,旨在为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徐乃忠  余忠林 《科技风》2023,(5):136-138
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提出,以网络数字化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的主流也逐渐演变为信息化混合式的教与学。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背景和目标,构建了“三目标、三环节、十步骤”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出了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式,以平原微丘地区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及课程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工科院校信息化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教育工作为例,开展“三创”教育与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推动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创”理念融合等方面,旨在为推动并落实“三创”教育、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结构力学”是工科类院校多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逻辑性强,解题方法技巧性高。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新的工程问题不断涌现,为“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提出新的挑战。“结构力学”课程建设面临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目标更新及学生学习被动等难题。如何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结构力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结构力学”课程特点及课程现状,探索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构力学”课程应紧跟科技前沿,不断更新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可因材施教,强化课内外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元化质量评价,提升“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则是实现这一战略举措的有效途径。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对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该文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人体精子的发生”的教学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反思与总结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思政素材,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在注重培养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研究前沿,"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质量为目标,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工程创新理念,构建了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的汽车专业数字化设计课程资源体系建设与实践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形态下工程教育特点,研究数字化设计课程资源体系构建的方法与路径,提出数字化设计课程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技术,并以此对资源库的应用与实践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时代大背景下,新工科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在自治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内蒙古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建筑、城乡规划两个国家一流学科协同的“大人居”学科系统,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为主干,强化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生生态学、风景园林历史与遗产、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原理等多学科模块交叉,推出虚拟仿真、劳动教育等创新教学课程模块,构建起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形成边疆地区特色的新工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产学合作教研为例,教学设计结合水电站发展特点及建设管理,挖掘“担当型”思政素材库,夯实课程教学新基建建设;教学实践通过启发式和团队导向学习法组织实施,丰富“盐融型”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推动育人成效长效性提升。在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中,总结了水工专业青年教师双育人能力的赋能提升路径。研究旨在扎实推进该课程专业与思政双育人效果的提质增效,进而为新工科背景下水工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莫晓云 《科技风》2023,(9):135-137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学生为中心,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移动应用开发”为例,开展了在线开放课和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应用研究。通过混合教学的在线开放课设计,建设课程的在线开放课资源,构建基于智慧树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结合钉钉群和课堂教学,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方式,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与产出结果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表明,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目前的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相关实验教学受到场地及设备的限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及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教育数字化目标,该文以“MW级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安装与运维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为例,从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实验平台的构成和实验方法等方面展开,为“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28)
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工科建设,面临着许多新任务,而数学是工科的基础,数学分析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使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背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数学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对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为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伏开放  陈宏  王红旗 《科技风》2023,(29):131-133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物流、教育等各个行业的应用,在新技术条件下改革教育模式可以提升产学研“教育链”前项融合,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应用于“配送管理”教学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结合“配送管理”课程开设现状,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配送管理”课程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围绕课程建设目标,探索建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产学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将“配送管理”开放课程进行基本资源建设、视频建设、题库建设、考核标准建设,构建面向产出的OBE理念下的多元立体评价机制,从而使这门课真正活起来并发挥在线课程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丽丽  林灵燕  张禹  张昊 《科教文汇》2023,(19):110-113
新工科是教育部提出的关于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新模式,旨在借助高等教育实现科技强国,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热点,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文立足电子信息类专业,探索新工科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建设路径,从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体系、完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改革和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国家新工科的战略需求、河北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化建设的背景及环境类专业的特色,对环境类专业工程文化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建设要点进行分析,建设内容包括明晰具备环境类特色的工程文化教育理念、塑造涵盖工程文化理念的环境类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融入工程文化的环境类课程体系、丰富环境类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打造“党建-思政-文化”“双融双促”机制。旨在建成以环境类专业为示范的工程文化建设资源库,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可在工科类院校推广应用的工程文化教育实施体系。重点解决典型工科专业中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程度差、协同育人效果弱化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地方工科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锡峰  张武  王运明 《科技风》2024,(11):130-132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实施“三二分段”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工程力学”是汽车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概念抽象、学生工程意识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学生空间思维水平差异大、教学课时不足、学习兴趣不大、知识点难度偏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工程力学”“三二分段”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科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从教学方法、多种教学评价、授课着重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反馈,将价值内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多种类课程内容交叉融合,引入多元教学评价的“工程力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新模式,引导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帮助学生培养工程伦理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丁胜勇  崔先泽  陈露 《科技风》2022,(6):105-107
结构力学是传统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而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传统结构力学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本文根据结构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对比结构力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进一步通过结合学校特色与定位,对结构力学课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研究,以期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为结构力学的教学改革提...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在工科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中亟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增强授课效果,以培养出真正的工程人才。该文引入OBE教育理念,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与规划"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反向教学设计,构建良性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模式,提出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