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从柳氏文字切入,将研究对象扩及到中国文人这一群体,谈古论今,纵横千年.通过梳理中国文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地阐述了这种关系的渊源及发展,并探讨了这种关系形成的较为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礼中"兴"字共出现386次,大部分"兴"字都与礼仪有关. "兴"字本义很可能是原始宗教当中一个特定的仪式表演活动, 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 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 孔子诗之兴的理论采获背景是礼乐文化中的乐语之兴亦即"言之兴".三礼系统中的"仪之兴"前接"兴"之仪式属性,后续孔子诗之兴,是诗"兴"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兴"塑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核心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当今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以及存在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相对于其他优越的同学,这一特殊群体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不愿与人坦诚交往,诚信度缺失,造成了大学生管理中不和谐的音符.因此,立足贵州省情,积极探索出一条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切实有效的诚信教育路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特性试剂"是指这种试剂通常能够发生较为特殊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且现象非常明显.这些"特殊试剂"可用来鉴别多种多组物质: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适用于所有受教育者,尤其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有效.对高校"特殊群体"要采取一视同仁、尊重理解、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其优点等措施.进行赏识要对教育对象给予善意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正>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夏商周时期,古圣先贤就开始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礼乐制度,从道德伦理层面实施礼乐教化,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礼乐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人们对礼乐文化的误解甚至曲解,礼乐一度成为"吃人的礼教"的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是与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相称的荣誉称号,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为让更多教师尤其年轻教师走近这一"特殊群体"、朝着成为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的方向努力,作为新辟栏目,本刊除约请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代表撰写文章外,也希望这一"特殊群体"的其他代表自发来稿,介绍各自在从教生涯中积淀的宝贵经验或介绍各自在成长历程中的具有影响意义的求学、成长故事,并配个人简介(含联系方式)、照片,共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共同把新栏目办好。投稿邮箱:wuyin2@126.com。  相似文献   

8.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粉丝"及"粉丝"的两副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于英语的外来词"粉丝"是指伴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出现的一个亚文化群体.从这一特殊文化群体的一教性和特殊性着眼,认为粉丝首先扮演着忠实而又挑剔的文化产品消费者的角色.选择可以"生产"出特别意义的文化品牌,并且异常忠实于那些"品牌".粉丝"借题发挥"式地阐释、"椰用"文化文本,以谋求建立话语空间、倾诉内心渴望或平民价值现.  相似文献   

10.
礼乐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礼乐为教"思想对职业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当今职业教育中,"礼乐为教"这一思想的运用较为缺失,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进 《华章》2010,(34)
本文借助对"酷儿电影"发展的研究,探析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酷儿文化"."酷儿电影"一直以来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补充,以边缘文化的形式而存在.这种文化现象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大学生是社会中一支特殊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与其他群体相比更易接触最新、最广泛的文化.所以研究酷儿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对揭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有着深刻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年老成族"是小学班级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早熟、成人化,超出了其特定的阀限,出现"超社会化"的不良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不正常的环境催生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理念上进行建构,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3.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一语出自《礼记·乐记》中的《乐本篇》,此处的乐为礼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制度,在教化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均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特殊群体.甘肃政法学院有针对性地对困难学生实施"一帮一"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困难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特长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是这个群体最显著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枯燥、泛味、抽象、晦涩,如同在听天书,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让高中特长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特长",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边缘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歧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所谓的"边缘群体"是指生活于城市社会底层各角落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正的待遇,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并遭遇着市民的偏见与歧视.他们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弱势群体".要正确解决"边缘群体"的弱势地位问题,就必须对其现状和和社会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本文拟就对"边缘群体"的现状及其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歧视现象做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17.
细说"为"字     
"为"字是古汉语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常用字.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具有既简单又复杂的特点,给初学者带来不少麻烦.本文试图对"为"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作系统的整理,并对其特殊用法作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课文中的典型"为"字例句一一摘出,并给予较为详细的注释.  相似文献   

18.
"五年专"师范教育是全国师范办学体制"二级化"的历史产物,由中师系列直接转化而来的"五年专"师范教育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素质的提高问题,是值得引起大家所重视的.引导他们从加强学科研究、专题研究和合作研究等方向开展好科研工作,无疑是他们切实做好与高校教师接轨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从"礼乐"到"情采" 在先秦两汉哲学及文艺理论所奠定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文艺理论获得了全面发展.像这一时期如此重视审美与艺术问题专门性著作汗牛充栋,思想如此深邃丰富是后世不曾见到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网络流行语中的"貌合神离"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春 《现代语文》2006,(2):65-67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群体,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词新语大量涌现和新词义迅速产生的同时,一些词语出现了一种"貌合神离"的现象,也称为词语移用.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途径,并进一步探求了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