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合化是中国作曲家探索与尝试和声技法民族化时常用的一种和声手法,本文主要以王建中钢琴改编作品为对象,通过分析各类不同形态的纵合化和弦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来展现出这些纵合化和弦对作品意境营造的作用以及作曲家对和声技法民族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41-145
通过对钢琴组曲《镜》在三度叠置的各种和弦、非三度叠置的和弦、附加音和弦等丰富和弦材料形成不同音响、不同张力效果的分析基础上,着重从功能性和声进行、和弦进行的根音关系、平行进行三个方面的和声技法进行阐述,体现拉威尔作品中的和弦材料与和声进行的丰富性、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其作品《镜》具有节奏明快、自由奔放的特点,是继承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变和弦是一种具有特殊音响效果和表现意义的和弦,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离调变和弦向其临时的主和弦根音作四度或二度上行解决可获得离调效果;运用调内变和弦时必须将所包含的半音解决到调内的稳定音级;歌曲旋律中大、小调的因素相互渗透或是大小调之间相互转调时运用变和弦可实现调式交替;使用变和弦能够起到丰富和声色彩、增加和声表现力的独到作用。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和声的运用上,突破了古典时期一些规则的约束,其对和弦的运用就是调内和弦加增六和弦.这个在音乐关键曲式部位经常出现的明亮而带紧张度的和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揭示深刻的音乐思想及其音乐中的矛盾冲突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布格缪勒的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作品100)的分析,从和声的织体、节奏、基本语汇、终止式、一级关系调转调与交替以及复合和弦与变和弦等方面对其和声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和声曲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和声为基础,和声中产生段落结构,是创建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创作作品时,和声的应用,是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运用和声曲式分析钢琴作品,有利于更好的诠释钢琴作品,达到正确表现音乐形象,读懂作家意图,充分体现钢琴作品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要运用和声与曲式分析解读钢琴作品,对于正确演绎钢琴作品有很大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要了解和声分析的对象是实际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看到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其次了解曲式分析的陈述类型与曲式的发展结构原则,运用和声与曲式的分析结果进而对钢琴作品进行诠释,达到快速解读钢琴乐谱,正确表达钢琴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钢琴作品的魅力和快速准确抓住和读懂作曲家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事先没有准备伴奏谱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指定旋律配以丰富的和声与恰当的音型,用钢琴弹奏出合乎作品音乐形象的伴奏音乐,并即时与歌唱者或演奏者协作,共同来完成音乐形象陈述的一种艺术形式。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中,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钢琴演奏能力的欠缺有的教师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时最基本音型选择及和弦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准确,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弹奏技巧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在技巧运用上,往往不实用,不恰当。二、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的设计方面不规范,对调性、和弦进行不明确,在伴奏中左手  相似文献   

9.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音乐领域中极富影响力与个性的杰出作曲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本文笔者以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4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思维与技法特征、和弦运用技巧进行研究,力求揭示与学习该作品的创作观念与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一些民族风格室内乐作品的综合考察,从其带有民族风格的和声构成材料入手,列举了两种和声材料在性质和特征方面的异同,随后分析了这些民族风格室内乐作品中色彩性和声的进行手法,探索其运用规律,并加以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1.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钢琴作品语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精巧构思以及和声语言,以及独具异国情调的曲式轮廓。他喜欢将不同的异国风情融入到自己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本文将从体裁、调式、和声以及旋律这几个方面对其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的创作特征进行深入的探析,为深入学习拉威尔的作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份是对作品中所使用的音阶调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作品中所使用的中国汉族传统雅乐音阶和清乐音阶,西方自然大小调音阶和多调性发展手法的运用.第二部份主要涉及对作品的和声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结构的和弦运用和线性和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对作品的音阶调式和和声分析来应正金湘所提出的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王西麟先生的音乐作品室内乐《八重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论证其现代作曲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非周期时值的混合与变拍子的运用、2.中心音组控制技术的运用、3.现代节奏的运用、4.十二音和弦的运用、5.半音化平行和声进行、6.节拍错位手法的运用、7.速度对位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周颖 《华章》2013,(25)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体现综合性艺术能力的学科。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灵活的钢琴演奏技能,还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作品,选择与歌曲体裁和风格均较合适的和弦及节奏型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可以烘托作品气氛,更可以让歌唱者表演的更加兴奋和感人。其中和弦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钢琴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培养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钢琴人才。和声理论作为音乐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需要学生在钢琴课堂中熟练掌握和运用。通过对和声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钢琴演奏会有更加独特的理解,在钢琴演奏中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准确传递出所演奏作品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6.
即兴伴奏中必涉及和声织体应用的问题,关于和声织体的应用是我们在演奏任何一首钢琴作品时都会遇到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时关注其间的和声织体的应用,必能使学生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巴赫钢琴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出现踏板,在弹奏其作品时对踏板的使用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的认为任何钢琴曲都可以使用踏板,只是多用、少用、如何使用的问题;有的认为巴赫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使用踏板会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依据巴赫作品的特点,结合踏板的使用与一般运用规律,弹奏巴赫的钢琴作品时,在连接两音、润色琴音及和弦共鸣时是需要使用踏板的,听觉是决定是否使用踏板的关键,使用踏板应特别考虑到巴赫复调作品中和声的安排与进行.即应做到“心耳相随.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创作、改编钢琴作品,开启了钢琴作品流行与通俗化的先河.他的钢琴作品,对钢琴作曲的传统格式化,以及对复调、和声严格地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钢琴作品创作思维开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彪西为单簧管与钢琴创作的《第一狂想曲》是其创作晚期的室内乐巅峰之作.德彪西在这首作品中了使用高叠和弦与平行进行等印象主义技法,使全曲的音色效果显得虚幻缥缈,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本曲的动机高度集中,每一部分都是由曲调细胞孕育而来,其中对于音程的使用更是表现出了新古典主义创作特征.这首作品是德彪西"后印象主义"时代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钢琴室内乐基本演奏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蕾 《闽江学院学报》2015,36(1):98-104
室内乐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有较强综合性的音乐艺术,在音乐表演形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钢琴室内乐是室内乐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了解钢琴室内乐演奏的重要性,明确钢琴室内乐演奏与钢琴独奏、协奏的异同点,是掌握钢琴室内乐基本演奏技巧的前提;不同时期演奏技巧的转换、音乐形象诠释方式的统一、音色的统一、相互倾听等四个方面,则是钢琴室内乐演奏技巧的重要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