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霞  谢鹏云 《考试周刊》2012,(41):176-177
针对中小学惩罚过度的情况,本文认为,一方面,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惩罚,防止因随意性的惩罚而酿成悲剧。另一方面,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恰当地使用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现今教师无度惩罚学生的现象,揭示和反思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以达到落实惩罚教育的效果和切实改善教师使用惩罚教育的情况,使教师能够科学地运用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2.
时下,我们应该走出惩罚教育的两个误区——滥用惩罚和不敢惩罚。一方面,教师迷信惩罚的管理功能,把本应主要用在处理学生的严重问题行为的惩罚教育用得太滥,几乎用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以致惩罚存在着随意性,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稍遇严格管理就闹得惊天动地,于是家长对他们更加呵护,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正当的惩罚教育,一些家长也会强烈反对甚至上告。这样,很多教师在该进行惩罚的时候不敢惩罚。其实,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梅州市35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惩罚的看法、态度和心理感受。结果表明:梅州市中小学教师在心理上不倾向使用教育惩罚,但认为教育惩罚基本有用;使用教育惩罚前后情感体验深刻,情绪反应强烈;引起教育惩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学生“太调皮”,但使用教育惩罚多是出于“爱生”的动机;使用教育惩罚的手段不够科学,令学生比较反感。  相似文献   

4.
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呼吁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因不当惩罚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作用。因而,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相关研究的视角,探讨惩罚的心理机制、实施惩罚教育的心理学意义及心理策略,以加强教师对惩罚教育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目前,社会、家庭、学校中不少人谈罚色变,甚至有些人把"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影响了教育者对惩罚这一必要的教育手段的使用,阻碍了对学生的教育程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陈丽章 《考试周刊》2010,(37):216-217
批评和惩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要讲艺术。本文对实施批评和惩罚教育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怎样进行批评和惩罚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惩罚”教育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学生身心的压制、打击,往往是在教师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情况下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伤害。而教育的“惩罚”则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教师反复研究学生犯错的原因、特点、环境之后,有计划地进行的教育行为,是具有积极效应的教育活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惩罚”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很多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足取,而能够给学生充分自信和自尊的赏识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赏识教育无节制的泛滥带来的惩罚教育的缺失。实际上,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惩罚教育能否作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取决于教师能否很好地使用惩罚教育。一、使用惩罚教育要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作为基础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我们必须明白,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目的。不论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惩  相似文献   

9.
靳红娟 《中国德育》2007,(12):45-45
对于违纪犯错的学生,教师予以惩罚,可使其铭记教训,更好地成长。然而现实中,教师惩罚学生的结果却往往是越惩罚越糟糕。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惩罚不理性所致。教师不理性惩罚学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教育乏力,一旦对学生说教无效,无计可施,就以惩罚来"结束战斗";一些缺乏道德素养的教师惩罚学生,有时不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而是为了发泄个人私愤;还有一些教师对教育学生缺乏耐心,不问青红皂白,一罚了之,既省时又省力。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对于教育惩罚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前,一些教师不敢运用教育惩罚,而另一些教师不当运用惩罚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从哲学、心理学和人性论三种视角探讨了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教育惩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师道尊严的误用;学生、家长对教师不当惩罚的默许和纵容;因惩罚相关规定不明确,教师不敢惩罚.提出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策略:尽快出台教育惩罚相关法规,包括明确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清晰界定合理惩罚、体罚及变相体罚的标准,增加对教师无故忽视或放任学生不良品行的行为进行处分的条例;加强师德教育;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班级规范和惩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今教师对惩罚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表扬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且认为惩罚属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这与教育的现代性与人文性相背离,甚至认为惩罚就是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2.
最近新闻媒体不时报导教师教育的暴力行为 ,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 ;另外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部分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纪律现象不抓不管 ,不敢提出带有强制性的要求。他们认为严格管理是对学生的惩罚 ,而惩罚不是素质教育 ,对学生放任自流。有些教师由于对惩罚教育没有深入的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实施暴力的惩罚 ,甚至残害了学生的身心。可见 ,正视惩罚教育 ,让惩罚教育占有教育的一席之地 ,开展对惩罚教育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惩罚教育是一种合法的教育制度惩罚教育和正面教育一样 ,都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罚可以帮助违纪学生重新树立起对纪律的敬畏感,从而自觉遵守规范、节制行为,逐步成为社会所预期的、积极的社会成员。然而,当前我国教育惩罚存在两种误区:“放弃惩罚”和“惩罚不当”。教育惩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在运用惩罚时背离了纪律精神,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惩罚规则的疏离、教师对道德权威的感受力不足、教师节制欲望的能力过低。有效诊疗教育惩罚的问题,帮助违纪学生养成自主健全的纪律精神,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树立合理有度的教师权威为前提、以教育违纪学生为惩罚的根本目的、以激起学生的羞愧感为情感基点裁定惩罚标准。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的教育史,会很容易发现惩罚的身影,并且它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平等民主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收,赏识教育普及,偶尔出现的恶性体罚学生事件,致使社会对惩罚特别反感,教育界对惩罚也持反对意见,在现代教育中,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惩罚这个词,甚至在教师培训或者校长讲话中一致要求教师不要惩罚学生,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缩手缩脚,对犯错学生不敢惩罚,放任自流。课堂纪律一团糟。正确认识惩罚,如何科学有效对学生实施惩罚,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实现惩罚的目的,通过本文,希望可以给予教师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惩罚是为了抑制人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使用惩罚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惩罚是负强化,是一种消极的激励因素。 惩罚得当,可以使学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惩罚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削弱甚至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和掌握惩罚的心理学原则,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情景中,对于那些不认真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有不良品德的学生,教师或家长常常会采用惩罚的方式,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因教师或家长对惩罚的使用要求不是很清楚,常使用惩罚不当,因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事与愿违,产生负面效果。针对此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  相似文献   

17.
惩罚之当与不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从来主张多奖励,少惩罚,慎用惩罚,是因为惩罚本身包含着太多的消极因素。(1)惩罚意味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技穷”的情况下,惟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这最后一“招儿”了。这说明教师的教育能力已经到了极限。(2)惩罚向学生传达了教师对他的看法和态度,即认为学生的错误行为是故意的,而且他还不想改;教师对他自觉改正错误缺乏信心。这些信息动摇了学生的自信,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学生与教师合作的意愿,破坏了师生关系。(3)经常靠惩罚来管理班级的教师可能会得到暂时的、有限的成功,但不情愿的屈从给学生带来的是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不快,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如果还有其他的办法,教师就不要使用惩罚。  相似文献   

18.
浅论教育中的惩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中的惩罚问题一直是教师比较敏感的话题.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到底该不该惩罚学生?"又一次成为教师非常困惑的问题,教育中的不当惩罚现象也使一些教师走入了误区.文章就当今惩罚的现状讨论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剐,提出了教师惩罚学生的底线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  相似文献   

20.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也是极端不负责的教育。但现在的学生一听到惩罚就会联想到教师的申斥。因此,惩罚是教育中的一门“艺术”,在使用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