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章》2011,(9):64-64
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人才辈出的今天,被埋没以及被发现似乎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儿,与其说是运气惹的祸,不如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是选秀还是人生中的诸多舞台,总有那么一些人,从默默无闻到星光熠熠,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让我们认识了他们。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相似文献   

2.
路灯     
正我,一盏默默无闻的路灯,和伙伴们整齐、安静地立在路边。我们像是一列列精神抖擞的哨兵。无论是月朗星稀还是狂风骤雨,无论是大雾弥漫还是冰冻三尺,无论人们看不看我们……我们都在那里,散发自己的光芒,为来来往往的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3.
沙枣树在大西北是一种很常见的灌木。它坚韧、顽强、沧桑,虽其貌不扬,却被前辈们植根于田间地头,形成一道道防沙林,起着防沙固土的作用。沙枣树耐旱抗碱好活,无论是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还是田边地头,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沙枣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即便植根于干旱的土地上,不用供水,它也能坚强地活着。无论风吹雨打,总是那样傲然苍劲,盘根错节浑身带刺,坚强地生长着。  相似文献   

4.
《月台》是一篇散文精品。它仅750余字,但无论是情感的抒发、哲理的阐述,还是表达技巧,都是值得欣赏品读的。月台平平常常,而作者却对它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细微地体验,把它作为所咏之物,开掘出新的主题,平中见奇,陈中出新。文章开篇写出了月台的功能,句式工整,特别是每句都动用了一组反义词,表面看似矛盾,实际上揭示出同一事物不同的关系的对立,引人思索,给人以哲理的思考。接着,散文没有刻画月台的建筑形状,没有描绘月台周围环境,而只用拟人的手法交代了月台默默无闻的特点,“月台展延在任何一个城与城交接的地点,守候…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三种人,一种像磐石,在繁华复杂的世界中,总能保持本色,“我就是我”;一种像浮萍,在变幻多端的世界中,总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有一种像芦苇,无论身体如何摆动,它的根始终稳扎地下。磐石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自古以来,有着磐石般精神的人数之不尽。他们能流芳百世,传颂至今,是因为他们似磐石的沉稳厚实了历史的底蕴。如屈原的一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包拯不畏权贵,严惩贪官,公正严明的形象向众人宣告了他为民请命的志向;陶渊明用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了自己“不为五斗米折…  相似文献   

6.
一标题新颖,统摄全文。对于生活,有的人说它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有的人说它是“一首热烈的歌”……无论是哪种比喻,都表明生活是“充满活力、激情荡漾”的。为什么本文却以“生活无言”为题呢?原来,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但又易被忽略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中技还是中小学都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常常三个为群、五个成队地结合在一起活动,即形成小群体。这种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何价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小群体呢?  相似文献   

8.
党辉 《成才之路》2012,(34):75-75
误区一:教学模式化的评价一些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推行一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备课、上课、作业、练习、考试的哪一个环节中,都要求高度一致,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的不同。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用一种模式要求。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教师是一个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风格,都可能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对待课文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备考复习,“抓纲务本”是一条重要原则。语文课的复习教学,怎样体现这一原则,有着它的一些个性。尽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表述得比较抽象,显得弹性较大,但它概括地反映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大致内容、基本要求。因此每位指导备考复习的教师应  相似文献   

10.
儒家化与道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两大要素,历来对中国的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人的身上都交织着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仕宦和学创作。儒家思想要人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道家思想却要人避世退隐,消极无为,致使历代的人在仕与隐之间不断地作着权衡选择,有时令他们非常矛盾。  相似文献   

11.
吕立杰 《教书育人》2005,(11):26-27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能动性原则,是从语用平面上来谈的,它是指人们为了交际的需要而对语言现象的能动性使用。这一理论认为,话语的双方,无论是主体还是受体,在进行语言行为时,都不是被动地使用或接受语言,而总是能动地运用语言的一些现象,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站在开阔学生视野的角度,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展示勾股定理中灿烂的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往今来,无论是科学巨匠、政界要人还是黎民百姓,几乎都了解勾股定理。它被称为数学上两大瑰宝之一(另一个是“黄金分割”)。中国古代学者对它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它的狂热,美国第二十届总统格菲德对它的妙证……这些,都体现了它巨大的数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们总是对默默无闻的小草予以高度的赞赏,歌唱它的永恒。甚至“无人知道”也成了值得仿效的优点。而对一现昙花却嗤之以鼻。也许倒行逆施吧,我却常常对永也许倒行逆施吧,恒的小草兴味索然,而对一现的昙花却倍加喜爱。我体会不出小草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却无限地崇拜昙花那迷人的、闪光的一瞬。无庸讳言,昙花是太短暂,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绿草相比,它甘拜下风。然而,难道生活的全部价值是单单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吗?山麓的存在永恒,它跨时空,绵亘今古。然而它不过是在默默无闻地打发着无边的岁月。这样的生活,千年、万年与一年…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地方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建设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建设。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在工作上也就必然地而且理所应当地存在一些自己的特点。而在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探讨上,首先应当解决好的问题便是藏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春 《考试周刊》2009,(5):71-72
无论是课本还是优秀的作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我们只有不断地增加阅读与理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素材,才能运用优美而风趣的语言或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下面我提供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一顽疾的"解药",我们更是跟那时的"大多数"一样茫然无措。其实,"应试取向"是一种"非常态"的教育。它"要分不要人",经历这样的教育,大多数人的快乐没有了,大多数人的健康没有了,大多数人的未来没有了。陶行知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民族。都是苦难和没有希望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对教育本义的一种扭曲和变态。痛定思痛,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不断对"应试取向"进行"反动",于是便有了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有了  相似文献   

18.
露西组诗描写了一个远离文明城市过着简朴的,默默无闻的生活的卑微的乡村女孩。在更深一层次上,它体现了华兹华斯一系列的诗学思想:诗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应描写人类本质的情感,想象力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中心;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于把燕赵连在一起,无论是燕赵风云、燕赵春秋,还是燕赵文化都是如此。下面这篇文章就只讨论赵而撇开燕。赵地、中山的风俗无论是在司马迁还是班固的笔下,看起来似乎都有一种贬义。这种风俗是怎样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贬义,笔者就此作一点分析,希望人们对此有一个更清楚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活着的,可它是怎样活着的?朗格的生命形式似乎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艺术品的美学特征是强调审美创造物的生命特性。这个命题从古希腊就已经开始萌芽了,经过历史的过渡,便形成了生命形式这一理论,此命题具有一种普遍的美学价值,无论是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还是在比较美学的范围内,它的价值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