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课改进行到了今天。教师大都能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但是到了课堂上.真正要驾驭一堂课的时候,教师的行动就打折了,变成一“问”到底,学生也是一“答”到底。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自己“讲”.学生“昕”。以至于整堂课“串问串讲”.而且教师问的都是文本表面的内容,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了。  相似文献   

2.
幽默三则     
处理品局长到某学校视察,看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便问坐在前排的一个学生:“你说说看,这个地球仪为何会倾斜23.5°?”学生惶恐地答道:“不是我弄歪的!”局长摇摇头,转问他的同桌.同桌轻声说:“您也看见了,我是刚刚才进来的.”局长疑惑地问教师怎么回事.教师满怀歉  相似文献   

3.
青竹儿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tjjyljy 课堂教学的和谐状态应该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了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也一定是基于教师对数学知识“真诚”的表达,基于教师对数学内容“友善”的呈现,有了“真”和“善”,才会有“美”?同样,学生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感知到了数学所带给他们的“美感”,获得了“善学”的方法,也一定会形成“真知”,奠定富有创造力的丰厚的数学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4.
叶青发 《物理教师》2006,27(1):25-26
1问题的提出 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说,从20世纪80年代争到90年代.“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到“双主体说”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90年代末,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凸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改革成为最迫切的任务.但另一方而,有很多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存在着两个极端化倾向:一是拒绝接受,他们有很多理由,“教无定法”,“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等.二是把创新教育理解为花样,教法越“花”,越是创新.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许周文 《语文天地》2010,(12):71-73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1 数学教学中的“教师指导”与“学生中心” 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是:数学课堂应该是更多的“教师指导”(teacher-directed)还是更多的“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这两个词汇包含一系列广泛的含义,“教师指导”包括完全直接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到交互式的演讲风格的教学,“学生中心”包括学生独立的个体学习到高度组织化的合作小组学习.学校和地区必须根据教学定位来选择教学方式和设置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日益深人人心;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日益关注到学生的“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也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可。然而,在现实课堂中,许多老师却很迷茫: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0.
黄俊杰 《文教资料》2009,(34):107-108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双方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可以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感受到学生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可以揣摩到学生的心理,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可以欣赏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进行“服务”定位.成功销售我们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数学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教师要利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捕捉课堂“生成”的各种火花.引导学生殊途同归:即便是偶然性错误也要加以巧用.来个“歪打正着”,“修成正果”。同时.教师自始至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地诱发学生去探究.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智能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采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情景.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物理课堂真正充满了“趣味性”.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够享受到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就一定能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无穷魅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从而对物理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明确支持学习的建构性、协商性和参与性。其理论根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应始终以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表达能力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体会到:回归本真.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前提:走向生活.感受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外显”思维。精选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要诀:点拨指导.艺术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保障。现将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严育洪 《师道》2012,(1):27-28
在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中.学生一条“心”的时候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纪律收得住: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思维放不开。同样,学生不一条“心”的时候也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学生之间的不团结: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学生之中的多思路。  相似文献   

17.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学生主体得到确立,要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能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要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点拨,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对话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具体的阅读环境中,如何开展精彩而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18.
把热心投入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要轻易放弃. 武同学是本次月考时学年、班级都倒数第一的学生,不论哪个教师,只要提到她,就头痛.啥也不学,说话蚊子声,有时我也对她失去信心,失去希望.也许“坚持就是胜利”的魔力和“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在推动着我:再坚持一下,也许希望就在前头.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论的引入.引起了语文界的高度兴趣和高度重视.但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路有多长.又成为广大语文研究工作者和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是《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新突破: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20.
刘智俊 《新作文》2004,(10):33-33
目前,“下水”指导学生作已为广大教师采用,因为“下水”指导有如下好处:1.教师按照自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下水”作。能让自己深知学生作的甘苦.能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时困难在哪里.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了解了作的具体过程和甘苦.指导起学生来自然是更具体实用.更得心应手;2.由于教师“下水”体现了作指导中的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所以易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