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汉书·刑法志》在充分吸收秦亡教训和先代国家法治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德法相济、德主刑辅的治理方针,将德治与法治并重作为西汉治世思想,是后世研究道德与律法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现实社会中,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义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敏感的问题,它既关系着公共图书馆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本旨和形象,又关系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从对公共图书馆4种形象的比喻入题,指出明晰当代公共图书馆事业义利观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古代哲学家义利观的剖析,探讨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适合什么样的义利观;并从现实出发,分析"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和取"利"原则;最后得出结论:"唯义取利、万利归义、义利合一"是当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应遵循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3.
张国振 《大观周刊》2012,(11):24-24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最终模式,中国从近代开始进行变法,改变以往以人治国的传统。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的传统与法治的紧张关系,并从中找出中国法治的问题和出路,从而使法治可以真正实行。  相似文献   

4.
龚韵 《湖北档案》2023,(3):51-52
<正>高校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做到依法治校,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关系法治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行为越来越多地纳入司法管辖的范围,高校面临的涉法涉诉事务呈爆发式增长。加强高校的合同管理工作特别是合同档案信息管理,在现阶段已经是有效应对繁杂法律事务、深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孝的国度,在古代很多朝代里,都有"以孝治天下"的帝王.宗圣曾子有"忠孝合一"的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顺父母,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他对国家、对君王、对朋友也会这样做,这就是忠孝合一.从这个基点出发,曾子认为国家选求忠臣良将,必须以孝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6.
李明杰  周亚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0):122-126
从知识组织的视角,对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进行考察。将之比照于基于"编述"和"抄纂"的古代文献组织结构,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把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划分为基于自然及社会名物、基于文献单元、基于知识单元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知识组织方法、知识组织成果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对于揭示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礼治"与"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紧密相连和渗透。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以"礼治"为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曙红 《传媒》2021,(10):8-11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和纲要》)全文发布.在描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时,《规划和纲要》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们注意到,前面提到的几个目标都是"基本实现",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但在文化强国建设上,没有了"基本"二字.这意味着,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性工程,是到2035年必须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念、理论、原则和方法,既包括国家治理模式,也包括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所谓法治文化,是指融注在大众心理和行为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理念、法制行为及其价值追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公众的现代法制观念也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逐渐形成,而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更需要全社会多方面、多层次、长时间的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但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阻碍,因为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大行其道。在我看来,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1.
试析图书馆法的私法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图书馆法的属性是对现实生活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映.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图书馆法的属性是私法.这就表明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是一种平等地位,读者权利与图书馆利益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图书馆的私法属性分析,提出中国图书馆法应当以权利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剖析《数据安全法》与《档案法》在规制对象、立法目的以及立法原则等方面的各自偏重和相互交叉,探讨推动两部法律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循路径,为档案与数据后续立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提出《数据安全法》与《档案法》两部法律协调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域外经验借鉴,对两部法律配套下位法的制定提出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两部法律从各自的管理实践出发,在档案与数据保护相关规定、档案与数据分级分类标准、档案与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协调性不足,导致部分数据陷入"灰色地带",数据安全无从保证。文章提出:应明确档案部门在数据治理中的参与;从数据长期保存的连贯性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数据与档案分级标准;档案部门与数据部门协同建立重要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完善两部法律中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档案价值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档案来源原则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着重论述了档案价值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提出“社会价值说” ,并阐明了档案价值的“两种构成”、“六个特性”和“四条实现规律”。  相似文献   

14.
档案法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档案法属于行政法中的部门行政法,具备了行政法的一般特征;但它既不同于行政基本法,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部门行政法。本文从档案法的利益倾向、主要任务,以及主要成分等方面揭示了档案法不同层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1987年颁布以来,经历了几次修改。2016年5月,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档案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并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对比《档案法》1987年和2016年的两个版本,从而分析新版本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档案法》修订草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引文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近百种科技学术期刊的实际考察,指出论文作者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参考文献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引文方式(引述、引用、引证).3种不同的引文方式的形成与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形成过程及科学研究活动规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SUMMARY

Animals have been viewed, by the laws of societies, simply as “things” throughout recorded history. Only recently have books been written promoting or simply discussing the possible granting of legal status to animals. The author presents a thorough list of these materials, with brief reviews.  相似文献   

19.
新著作权法评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志宏 《图书馆论坛》2003,23(6):224-227
新著作权法是在我国入世前夕颁布的一部知识产权法律。作者结合《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等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并与原著作权法相比,对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评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效力问题,并指出,随着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作为法律证据将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可采用性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