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康德意义上的概念或范畴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将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验范畴体系作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比较研究。表明皮亚杰理论对康德先验范畴体系进行了实质性的发生学改造或发展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认识论层面,胡塞尔与皮亚杰的认识论思考本质上都是对康德先验哲学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康德的“构造真理”观。基于此,文章将皮亚杰的发生建构思想纳入胡塞尔现象学体系中展开讨论,形成一个特定的“胡塞尔—皮亚杰”认识论框架,并从何以构造、构造的时间性、意义构造、具身构造以及社会构造几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的应然展开论述。研究认为:“胡塞尔—皮亚杰”认识论框架可以系统回答“为何是构造”以及“构造所指是何”的问题;可以从当下与历史的角度阐述知识发生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过程问题;可以从结构的角度揭示构造的底层机制;还可以从具身构造与社会构造中揭示构造之主体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史上的一场革命,是关于知识和逻辑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先验逻辑包括“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完全印证了先验逻辑的正确性。“实践”是“实践的逻辑”的基本概念,“道德律”是“实践的逻辑”的核心概念,“至善”终极目的以及康德的“道德神学”、“道德宗教”使先验逻辑趋于完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康德哲学及先验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一,先验范畴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绝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先验主体在意识活动中发生发展而来,包含"概念"和"前概念"两层基本结构,并均有"内容"与"逻辑"两个方面;其二,知识是主体在意识中"发生—构造"而来的,其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呈现出既相关又不同的发生发展路径;其三,历史中"发生—构造"而来的习性的认知,会对认识主体当下构造的知识内容与结构起到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逻辑史上,黑格尔构建了第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辩证逻辑体系,这一体系是以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和康德的先验逻辑为主要思想渊源的。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康德的先验逻辑发展的结果,从亚氏的形式逻辑到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中介环节是康德先验逻辑,黑格尔从这一中介或"蓄水池"出发,创立了自己的辩证逻辑。这一崭新的逻辑体系是以概念的思维为对象,以思维自身所具有的辩证法为方法,以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统一为特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者一致为总特征的。黑格尔的这一划时代贡献,对我们拓展当代辩证逻辑学的视域,树立现代的“关系”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他与黑格尔、歌德等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创立了西方文艺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古典文艺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先验性是康德审美形式的首要肯定。康德提出在进行认识之前先要审查人的先天认识能力,他认为人先天秉有三种互异的能力:认知、欲求、快与不快,并以此为根基,确定了三种先验科学的合法性,这三种科学即认识论、伦理学、审美学。进而用“分析法”证明先验审美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想象力问题在认识论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曾经被拒之于认识论门外的想象力被康德从先验的角度赋予了在认识论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尽管如此,康德并没有将之置于理性之上,相反,在对想象力的论述中始终伴随着"理性中心论"的色彩.所以想象力,无论在康德以后被置于何等重要的地位,至少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还是次居理性之下.因为毕竟康德的时代是理性的时代而不是想象力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核心和难点,蕴藏了康德认识论哲学的源头。康德创造性地提出"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解答了休谟在认识论上的遗留问题,并突破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藩篱,在认识论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此影响了费希特、谢林以及黑格尔,开启了自我意识问题研究的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9.
唯识学是佛教认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唯识学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产生了佛教所谓的自我,以及对自我的执着。康德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先验自我的主要作用,是由自我的统一性而推及世界的统一性。在康德看来,正因为有了完整的我,我们面前如同碎片一样的世界,才能得以稳定与完整。因此,末那识与先验自我之间,既有着不同,也存在着很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具有深刻而悠久的思想渊源,"自我意识"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中内涵发生了多重变化,构成了传统与现代、本体论与认识论交汇的哲学关节点,笛卡尔"自我意识"主体性哲学的确立对康德先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与第二版中,就“概念分析论”部分的“范畴先验演绎”分别提出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种演绎方式,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一大难点。康德“范畴先验演绎”的内在逻辑矛盾成为德国古典哲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康德在其先验逻辑中说明“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认为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人为自然立法,从而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了抽象的发挥。“二律背反”学说则是先验逻辑的精华所在。它赋予理性矛盾以特有的形式,机智地批判了旧形而上学的僵硬和独断,达到了消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哲学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实在的知识。但这一结论本身只有在先验的视域中才能显示出清晰的含义,一般关于实在论的讨论也只有在先验视域中才能有逻辑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视域中的考察也表明,科学哲学的“超验性”问题又是与其实在本质直接相关的,先验哲学在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承认这一点。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进程都表明了一个科学的经验实在(论)的性质,同时这一进程也证实了先验哲学关于先天知识(先验逻辑)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近代开始的对亚里士多德奠基的传统逻辑不满与反叛中涌现出的三股浪朝之一。虽然它本身没有什么体系,但其价值不容忽视。它批评传统逻辑完全抽去了知识的内容,主张逻辑不仅要考察知识的形式,并且要考察知识的起源、范围。它明确区分了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提出了判断表、范畴表,讨论了“二律背反”等问题,为辩证逻辑的诞生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自康德以来,人们,特别是康德主义者和逻辑实证主义者等总以为“先验的”就等同于“必然的”,“后验的”就等同于“偶然的”,也就是说,“先验命题一定是必然命题,后验命题一定是偶然命题”。但是,克里普克却提出了“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也就是说,“先验的”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后验的”也并不一定是“偶然的”。显然,克里普克的这个理论是与传统经验论观点相矛盾的,是对传统经验论的彻底打破,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想象力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一方面它把感性和知性这两种必要而又功能各异的认识能力联结起来,另一方面它产生的先验图型又把直观和概念这两种不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得以可能.因此想象力尤其是生产性的想象力在康德的整个认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先验美学强调美只涉及形式,不涉及概念,也无涉存在、内容及利害,它仅仅是对象的形式合于主体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要求和谐活跃运动这一目的而引起人的愉快。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康德美学的专家认为其先验美学是形式主义的。这种结论是对康德先验美学的误解甚至曲解。事实上,康德先验美学正是对形式主义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康德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但其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从认识论的角度阐发了能动的主体学说,强调人在认识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只有能动的主体才能真正正确地揭示人类认识的奥秘。能动的主体是认识的前提并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影响着认识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知识的构成和形成,知识对象的建立以及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关系等方面;并且,认识的主体性根源于“自我意识”或“统觉”的先验统一性。康德的主体理论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康德哲学中对“知性”与“理性”进行区分的说法已多见于研究者中.从康德哲学的元语言系统出发,论述康德关于哲学(先验知识)与科学(经验知识)相统一的思想,揭示人们所忽视的康德哲学中关于“知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深层面的意图,对于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充分发展了的意识论辩证法以及当今国外一些学者对康德哲学的“经验统一论”思想的看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