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长河中,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生花妙笔创造出摄人心魂的诗词文化,仅“湿”字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就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湿”字是一个及物动词,它要求后面带宾语。在诗词创作中,它属于炼字范围,探讨它在古诗词中对意境营造的价值,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古汉语中的“湿”字是一个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字。《说文》上说,“湿”的本义是水名,即“湿水”,“从水显声”。而“显”有“光”之  相似文献   

2.
《党的文献》1993年第六期发表了《新发现的毛泽东诗四首》,《新华文摘》1994年第2期全文转载。这是继公开出版发表的毛泽东诗词51首后,又一次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诗。拜读之后,深受教育。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新发现的毛泽东诗四首》,同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诗圣、诗仙、诗佛乃至诗豪、诗魔、诗鬼都出在唐朝,说奇怪也不奇怪,因为唐朝是一个各种文化形态包括宗教领域都呈现着百家争鸣、繁荣发展的时代,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派别林立,以至思潮的演变,也都呈现着一种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单从著名诗人来看,清代编纂的《全唐诗》所录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家。唐诗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即唐朝能产生如此众多优秀杰出、风格  相似文献   

5.
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画赋诗,以诗作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都足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绘画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绘画理论界和文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审美见解和思想哲理体现。文中主要以古代文人画作为二者关系探讨的切入点,从意境、精神追求和想象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春与秋作为时令季节是和夏与冬相互对应的,然而,在阅读中国古典诗词的时候,我们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吟咏春秋的诗词多于夏冬,且吟咏春秋的佳作也同样多于夏。这真是一个有意味的问题。美国汉学家华生(Bruton Waston)在《中国抒情诗歌》一书中对《唐诗三百首》的四季意象作过有趣的统计,结果是吟春的有76,吟秋的有59,吟冬的有2,吟夏的有1;①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教授松浦友久从《佩文斋咏物诗选》、《艺文类聚》等书中也同佯发现:中国诗歌中,咏春秋的诗远  相似文献   

7.
"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深受中国文人诗者的宠爱。本文着重讨论了"月"的几种象征意蕴,分析了中国文人诗者对她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以便于更好地赏析中国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是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考察、思考、总结中创作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着大量的优美的地理景观以及地理信息。本文对古典诗词中蕴涵的地理知识及古典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后,对运用古典诗词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各种教材对古代文言作品中的特殊字音说解纷纭,很多人为求得阅读古典诗文用韵之便,常常改读韵脚字的本音;通过对古代文言作品中异读词产生的原因、类别的,批驳了随便标注“古音”的做法,反对在诵读古典诗词韵文时动辄改变字音以协韵:主张应有历史发展的观点,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标准,对那些生僻的字音读法予以摈弃。  相似文献   

10.
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由此,中国这个传统诗国里发生了一场诗歌革新的大地震,格律严谨的古体诗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形式较为自由的白话居然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诗的殿堂。从此,中国诗歌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白话诗与文言诗大不一样,人们拿它与古诗相较,称它为“新诗”。随着新诗的出现,与之相应的新诗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臧明艳 《阅读》2023,(90):18-19
<正>在中国诗词文化中,“竹”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向来都是无私奉献、刚正不阿、坚强勇敢等美好品格的象征。因而,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频频可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十分爱竹,一起来读《题李次云窗竹》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
"反写法"是中国古典诗词写作技巧中的一种,它包括反说、反衬、反面落笔三种情况。究其实质,"反说"强调的是诗句本身内涵的反转,即在一定的语境下,诗句的实际意义与表面意义相反。"反衬"强调的是事物特征的反转,即利用客体特征与主体特征巨大的差异性,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反面落笔"强调的则是时空的反转,通过写看不见的对面情形,暗示出自己对对方的态度。这三点共同构成了古典诗词中"反写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全部一百二十回小说文本中,随故事情节发展,相继出现二百余首诗词作品,其题材类型多样,各类体裁形式纷呈,并大量引用前代文人咏三国时代人物之诗作入小说。这些诗词作品已经成为《三国演义》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以小说存诗"的版本价值和"以诗词论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汉诗是日本汉诗人用汉字所写的中国古典诗歌式的诗,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并进而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在其1300年发展史上,产生过数以千计的诗人和数十万首诗,成绩斐然可观。杜甫是继白居易之后给予日本汉诗以划时代影响之诗人,正是对杜诗的受容,促成了江户时期日本汉诗的全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创作过程的心态来论证中国古典诗词是“心的艺术”。作者将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前心”、“后心”和“整心”三种心态。认为“前心”是空怀平气,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现实事物审美的一种心理观照;“后心”是“雅淡之情(性)”,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对审美的观照体验;“整心”是“虚静明淡”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集中和升华。它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性。  相似文献   

17.
陆游的农村诗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同时其艺术成就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陆游的农村题材诗作不仅继承了古典田园诗清新自然的特质,而且由于他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真正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一流诗人,他的农村诗也具有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很多,而纯粹写夫妻爱情的婚姻诗却很少,且以悼亡诗为主。中国情诗从爱情走向婚姻,其风格也由大胆热烈变得深沉含蓄,是因为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全部化中所处位置极其重要;受儒家化的观念影响,被限定在“家”这个环境里;悼亡诗的感情之核心蕴含的也是中国化的特殊内涵——家。  相似文献   

19.
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联系各方、材料众多、协调事务繁杂,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探讨如何在办公室工作中,运用古典诗词蕴含的哲理,发挥古典诗词的作用,从而提升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相对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系统的知识信息乃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何以让学生满足,教师满意呢?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外,还必须选择最有利于深入和把握作品的角度,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的满堂灌注入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定势,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教法研究至今还是个薄弱环节.条分缕析的教法,把一首完善和谐的诗词往往讲得七零八碎,直接破坏了作品原有的艺术魅力.也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有鉴于此,笔者从意象欣赏的角度对《江南春》的教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