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情绪识别是近年来情绪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日趋引人注目的主题。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四种基本情绪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识别基本情绪快乐、恐惧、悲伤、愤怒时,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最大瞳孔距离和平均瞳孔距离差异不显著;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其中识别愤怒、悲伤情绪所需要的总注视时间较长,而识别恐惧的总注视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探究12-16岁自闭症儿童在眼部信息削弱、嘴部信息削弱、无削弱情况下对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四种面孔表情图片的识别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无削弱情况下,12-16岁自闭症儿童对高兴、悲伤的表情识别能力较强,识别率达到0.9以上,对愤怒和恐惧的识别较差,愤怒的识别率为0.69,恐惧的识别率为0.59;(2)眼部信息削弱降低了自闭症儿童对高兴、悲伤、愤怒的识别率,对恐惧表情识别率无显著影响,嘴部信息削弱降低了自闭症儿童对四种表情的识别率;(3)在高兴和悲伤表情上眼部信息削弱和嘴部信息削弱对识别率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愤怒和恐惧表情上嘴部信息削弱对识别率影响大于眼部削弱.  相似文献   

3.
目前,幼儿情绪管理(Emotional Management)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认知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体验情绪被认为是幼儿情绪管理的要素.很小的婴儿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3~6岁的幼儿对情绪已大致了解.人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幼年的情绪管理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Bandura)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征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别人沟通;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经由观察学习而来的.[1]让幼儿学习认识情绪,理解情绪,说出心里的感觉,学习处理愤怒与伤心的方法,对于培养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5.
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及其对助人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自编故事和对儿童的提问,根据儿童回答中涉及他人情绪状态的程度,将儿童的情绪认知分为与故事内容无关、只涉及情境信息、自己经验的投射、共感的理解、再加工的理解5个水平,结果表明: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处于情境信息的描述和自己经验的投射阶段,7岁以后共感理解和再加工的理解占优势;情绪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对幼儿的助人意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宝宝为什么会愤怒? 宝宝一出生就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在这四种基本情绪中.愤怒出现得较旱和较频繁。随着宝宝渐渐长大,需求越来越多,引起愤怒的事件也更多地体现为高级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的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绘本对幼儿适应与调节悲伤情绪的重要性,阐述了绘本对幼儿悲伤情绪调节的心理机制,从亲朋离世、离别孤独、遗失心爱之物及挫折情境四个具体层面提供了相应的悲伤情绪绘本调节案例,并给出相应的推荐绘本,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运用相应主题绘本调节幼儿悲伤情绪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董金环 《成才之路》2011,(20):12-12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人的情绪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活着,就总免不了体验快乐、激动、悲伤、恐惧、愤怒、害怕、担心等感觉。对于幼儿来说,情绪体验更是无处不在的,正如发展心理学家所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不同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面部表情识别是情绪理解的重要方面,是儿童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基础.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图片识别方法测试了3~5岁儿童对高兴、伤心、生气、害怕四种基本表情的命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面部表情命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他们对积极表情的命名能力显著优于对消极表情的命名能力,对害怕表情的识别在3~5岁这个年龄段中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因此,对3~5岁儿童进行必要的情绪理解教育将有助于其个体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著高于3~4岁幼儿,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父亲教养投入中的规则教导、榜样示范与幼儿自豪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投入在责任性、互动性和可及性方面上均与幼儿的内疚、尴尬、羞耻情绪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规则教导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豪情绪理解水平,规则教导和父职成长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尴尬情绪理解水平;父亲发展规划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内疚情绪理解水平,父亲教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羞耻情绪理解水平.积极的父亲教养投入有助于幼儿道德情绪的理解,为幼儿早期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幼儿同伴接纳与情绪理解的关系及各自发展特点。根据Denham发展的测量程序来考察儿童的表情识别能力,选取69名不同月龄的幼儿对高兴、难过、厌恶和惊讶四种表情照片进行识别。采用被提名法测量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结果显示幼儿的同伴接纳程度与情绪理解能力无显著性相关。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在月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理解能力在月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的同伴接纳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同伴接纳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不密切,需要对情绪理解的结构进一步深化分析来探讨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2.
情绪,别闹     
装大雷 《大学生》2014,(5):48-49
正1872年,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与动物的感情表达》中从进化的角度提出人有六种基本情绪状态: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和惊奇。人类的社交生活又是如此之复杂,在六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诞生了诸如羞耻感、焦虑感和嫉妒等情感。1884年,现代心理学鼻祖,伟大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提出了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愤怒和悲伤两种情绪在不同强度下对内隐学习的影响。被试者为大连艺术学院本科生260名。通过对被试者在愤怒和悲伤两种情绪下人工语法内隐学习效果的分析发现:(1)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在愤怒和悲伤情绪的强度没有达到非常强烈时,内隐学习不会受到它们的影响;(2)愤怒情绪的强度达到非常强烈时,会对内隐学习造成消极影响,说明内隐学习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幼儿园大班选取140名5-6岁幼儿,考察性别与情绪情境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女孩在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目标和掩饰策略使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在情绪表达目标的选择上具有显著差异,女孩在他人定向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男孩在自我定向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掩饰是幼儿运用最多的情绪表达策略。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能力的发展,成人应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对方感受,促进幼儿积极的交往方式;正确看待幼儿情绪表达的性别差异;接纳幼儿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考察莫扎特音乐以及不同诱发唤醒度和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对3~5岁幼儿面部表情(高兴、悲伤和中性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同是高唤醒度正性情绪的音乐相比,具有高结构性和周期性的莫扎特音乐反而会对幼儿的表情识别产生干扰;而聆听低唤醒度负性情绪的音乐有利于幼儿大脑达到适当的觉醒水平,进入适当的情绪状态,从而对其表情识别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理解是社会认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幼儿情绪理解迅速发展的时期.本研究选取142名3岁~6岁幼儿,通过表情识别、情绪线索识别、愿望情绪理解、信念情绪理解四项测验任务,探讨我国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年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秀艳 《班主任》2014,(5):42-43
无论是悲伤、愤怒还是着急,甚至高兴,当情绪失控时,都可能掉眼泪,这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本能。当学生情绪非常激动时,让他一下子控制住,无异于要将熊熊大火一下子扑灭,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强迫学生压抑住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郁结五内得不到疏解,就可能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在允许的情况下,让正哭着或者想哭的孩子“想哭就哭吧”,可以缓解激动的情绪,使其心情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脸谱———大班语言活动文/陈琳评/韩平花活动目标1.让幼儿学会描述人物的表情,能较连贯完整地描述高兴、伤心、愤怒等不同情绪体验。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连续说出多个引起不同情绪的原因。3.让幼儿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体谅、理解他人的心情。活动准...  相似文献   

19.
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情绪反应适度。安定愉快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而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长期郁积还会导致病变。因此,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应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一、为幼儿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幼儿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随机选取某幼儿园96名3~5岁幼儿,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3岁时已具有一定的区分内外情绪差异的能力,4岁左右这种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较一致,幼儿性别与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策略运用上,平静化策略出现频率最高,掩饰策略次之,夸大和弱化策略的运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