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资本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包含最初理论逻辑起点、直接理论逻辑起点和最近理论逻辑起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其形成的最初理论逻辑起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其形成的直接理论逻辑起点;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其形成的最近理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研究始末,逻辑起点研究对整个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进行总体梳理;应用辩证逻辑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探索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提出"存在"——"本质"——"概念"的理论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3.
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理论基本要素部分,它决定理论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以标准事项作为逻辑起点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设想,以此为基础分析该逻辑起点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逻辑起点是学科研究域内最一般的抽象规定,根据逻辑起点可以推演出学科的理论范畴."人论",就是对"人的基本问题"即人性和人的发展问题的认识."人"是所有管理系统的主体构成要素,人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人在管理理论中的基本位置,管理理论范畴的建构必须从对"人的基本问题"的追问开始.从基于"政治人"论的古代政治管理、"经济人"假设下的现代经济管理和"文化人"视野下的当代文化管理等管理理论之"人论"的逻辑起点,分析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人性观,推演出"人论"作为教育管理学理论范畴逻辑起点的适切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研究教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逻辑起点准确掌挥了,有助于建构合理的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公认为是科学结构的起始范畴,它标明科学应该从何开始。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逻辑上的反映。可见人们的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是统一的,历史和逻辑也是统一的。由此看来,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客观的。人们如何把握它,则具有主观性,就逻辑起点的客观性来说,它应当是单一的。一门学科只能有一个逻辑起点。但人们从理论上把握它,由于方法论的不同,却可能产生多元观点。这就是说对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成人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所谓逻辑起点,是指某一学科体系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最简单和最普遍的范畴,它是构建该学科体系的起始点,人们可以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层层推导,逐步展开,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由低级发展为高级,最终构成该学科严密的逻辑系统。逻辑起点问题是任何一门学科体系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直接决定着一门学科的独立性和成熟度,因而诸多学科都在着力研究并确立自身的逻辑起点。截止目前,逻辑起点问题研究对成人教育学科来说依然是一个空白,这恐怕是人们对成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体系严密、思维严谨的科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整个理论框架。怎么做呢?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作为科学逻辑体系的起点应是最抽象、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要把大道理讲透、讲清就必须明确理论的逻辑起点。如哲学常识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就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又如:《经济常识》的逻辑起点就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管理学的逻辑起点是动态的教育组织,是教育管理学科理论构建的基石,它与其学科的性质、产生和研究范畴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教育管理学的逻辑起点的探究,无疑对于整个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职业教育学是随着职业教育活动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教育分支学科,其逻辑起点应该是该学科的"元"教育学;是最简单、最抽象、最本质的规定;是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根据和基础;应该与研究对象最初产生的东西相符合,逻辑的起点同时也是历史的起点.根据这些要求,"技能训练"应该是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其展开过程是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界定实践教学体系含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逻辑起点,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理论结构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3):73-76,83
邓小理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和逻辑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玛格里特·杜拉斯作为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她作品中的“情人”故事一如她多彩的情爱生活,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在法国,她的作品因其形式的现代化和内容的边缘化(异国故事)却较少引起读者的重视,也少有评论界的深入研究;就国内研究现状看,基本把她的小说定位于正统小说的边缘地带。这一现象与同样是涉性的法国作家的昆德拉的研究情形形成明显的反差。本文的探讨受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他者”形象认知中文化想象理论的启示,从作品“情爱”故事本身的解读出发,阐释了“中国情人”形象所寄寓的较为复杂的深层文化关系,并试图以此对“杜拉斯热”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一种泛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制约力量,只是封建的政治理论的一部分。但是,“民本”思想所体现的民主性精华,完全可以为新的民主思想所吸收,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正体现了“民本”到民主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孙中山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方面积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一方面就许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作出批示,为“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自从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提出政治论和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后,该哲学基础一直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之一。从方法论、认识论及本体论三方面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把"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的来源,以"生命论"来应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对于了解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联系实际"是有必要被质疑的。我们是否有理论被联系?是否考虑到了理论超越于实际呢?奢谈联系实际抹掉了"理论"这个更困难的前提。关于理论与实际关系的观点很难解释一切科学思想的来源。而且,理论的价值远重于实际,我们更缺的是理论。真正的理论兴趣是必定要走向哲学的。而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崇尚感性,缺乏理性,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有了哲学的繁荣,才会有整个民族的全面繁荣。这便是大学要担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李清照的《词论》,后来的词论者一般认为她的词学理论与苏轼是相互对立的。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笔者从李清照的苏学渊源、个人经历角度对《词论》进行分析,认为她的词论对苏轼的词作及理论有着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被康德自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理性批判”,是对理性自身的能力进行追问,它只是建立在当时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对自然科学前提和条件的追问。其结论是“知性为自然立法”。由于知性本身的普遍必然性也需要追问,所以这一结论处在无“根”的状态。卡西尔认为:神话、语言、艺术、宗教等也是人类的精神形式。其“化批判”从功能论出发,突破了康德狭隘的出发点,囊括了自然科学和人科学,并试图在承认各学科门类特殊性的前提下,找到整个化得以进行建构的尺度和根据——化之“根”。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以后,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新帝国主义论”思潮。其基本内容和理论观点是:“干涉合理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单极稳定论”、“民主和平论”。美国的民族优越感和历史进程中的救世主义使命意识是“新帝国主义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美国一直存在的通过对外战争、扩张等帝国主义政策谋求利益的传统是“新帝国主义论”产生的历史根源;美国所拥有的超强国力是“新帝国主义论”的物质基础;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为“新帝国主义论”出笼提供了客观条件;“9.11”事件成为“新帝国主义论”的催生婆。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帝国主义”和“跨文化传播”是两种不同的对文化传播的认知与分析模式。两种文化传播理论都有其产生的现实语境,“文化帝国主义”是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具有良知的文化批判,但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成熟,各文化形态的触碰日益频繁,联系日益紧密,依赖日益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尊重日益增多,“文化帝国主义”也必然的受到了批判;“跨文化传播”就是在重新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强调各文化形态要自觉地以更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审视他人,反思自身,以自由和平等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杨柳欣 《培训与研究》2008,25(10):84-86
户县社火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形式多样,融合祭祀、戏剧、舞蹈、音乐、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民间一直深受群众喜爱。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研究,介绍了户县社火概况、起源,并结合孔子诗学中“兴观群怨”的观点对其当代意义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