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谌凤山  孙秋芳 《现代教学》2015,(Z2):132-133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懂自己的"爱",甚至误解、错怪自己的"爱",但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爱"了学生,是否给了学生理智、无私的爱。由于教师爱的方式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常常遭遇学生的"恩将仇报"。因此,教师如何施以爱心,是一项重要的师德课题。教师要赢得学生"爱"的回报,必须掌握"爱"的艺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之爱,许多教师施展了自己的招术——向学生"表白爱"、"传递爱",让学生享受到教师的拳拳之爱、无私之爱、博大之爱,  相似文献   

2.
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与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探讨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角色,促使他们从"教书匠"向"全能型"教师转变,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不自觉到自动化、从快速增长到逐渐稳定的过程,其培养与训练可以采用传授元认知知识、学会批判反思、现场指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从感性递升为理性,有利于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探索,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拓展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桥梁和催化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习惯"已经经不起推敲,很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国示范"学校的建设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修炼自己的"魂",做"心灵导师型"教师;锤炼自己的"能",做"技能操作型"教师;扎牢自己的"根",做"专家学者型"教师;锻炼自己的"行",做"园艺技师型"教师;提炼自己的"思",做"教育科研型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教师,我们有许多研究,比如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学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科解题,等等。正如许多活了一辈子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却了解甚少一样,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教师应"研究"自己。倘若不了解自己,当一天教师教一天书,长此下去,往往步入平庸。"研究"自己,首先是为了"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可以认识别人,认识世界,但往往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只有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6.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作者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通过对十多年从教实践的思考,作者认识到, "受尊敬"是讲做人,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做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自己成为一位"受尊敬"的教师,履行"因材施教",使自己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教师.这本身是把"传道、解惑"与帮助学生"立业"统一起来,前者是推己及人的思考和行动,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受尊敬"的教师;后者是由人及己的思考和行动,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幸福就是活得有意义。教师的幸福在于教师对教育意义的领受及其教育生活意义的实现。教师要"幸福地生活",就要像"满足的傻子"那样精神得到安宁,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那样不断"进取"和"上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幸福的现实途径,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专业自觉",形成"教育人"的问题意识;不断地探究"机制",把握"规律",形成"策略";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8.
周悦 《学子》2016,(6):29
琐碎繁杂的工作让教师劳身劳心,形成重如泰山的感觉。在长期的高压影响下,教师的"朝气"趋于"暮气"、"活力"趋于"漠然"、"热情"趋于"冷淡"。如果教师走不出"教育窘境",当"职业倦怠之心"形成,怎能不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觉得教师要学会自己创造出愉快、幸福的工作氛围,调节自己的心态,活跃自己的思想,激发出工作激情,学会创造工作快乐。教师对待教书育人工作不仅要有"丝尽泪干"的奉献精神,更应以快乐心态鼓励学生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教师  相似文献   

9.
梁好 《山东教育》2011,(Z5):128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不可能有两位素质、个性、品格、能力相同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特级教师",成为教育专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的"特色"放大,成长为一名"特色教师"。"特色教师"不仅可以让教师找到自我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而且可以激活教师的职业热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告状"行为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告状的动机主要有:向教师求助,维护利益;向教师求赏,表现自己;向教师揭短,满足自己;向教师试探,明辨是非。对学生"告状"行为的处理可以通过"当事人"、"总务组长"、班长、教师等多级处理的方法,同时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王思毅 《现代教学》2012,(Z1):106-107
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既要让教师具有追求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要让教师具备放下面子、剖析自己的勇气,从摸清现状、解决问题开始,采取想、问、做三结合的办法,在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关键点上"发力施功"。一、指导教师善想"我的教育状态如何"教师的教育状态折射了教师的专业追求,是教师  相似文献   

12.
<正>1."桶论"强调教师知识和能力储备的重要性。"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桶论"中"一碗水"和"一桶水","水"的量上的悬殊,强调了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量和能力储备。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要更有效地胜任现代教学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及时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技能,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努力让自己成为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不断适应现代教师  相似文献   

13.
过去对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第一,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高度赞扬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宁愿自己毁灭,也要尽量多地给予。但是却忽略了教师在奉献的同时,还要不断为自己充实能源,就是要不断地继续学习。另外,先天的能源只是"蜡",不行,现代的能源变成"光"和"电"。教师要充电,要发光。以此来看,教师是现代知识的继续学习者。  相似文献   

14.
自新课程实验以来,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两类教师具有代表性:一类教师"隔岸观火",任凭新课程实践怎样如火如荼,只持观望态度,仍以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从事教学活动,这类教师可称为"保守派";一类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一味追求时髦、前卫,紧跟"流行风",把课堂当成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这类教师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青年英语教师从"新手"到"老手"的过程,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研,不断改进自己;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创新,不断开发自己"四个方面提出青年英语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敢向浮躁说"不"、敢向名家说"不"、敢向学生说"不"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一颗安宁的心,一颗坚定的心,一颗安稳的心,对教师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今天,特别需要教师的内心力量,特别需要教师回到自己的心灵——守护好自己的心灵,关照好自己的心灵。教师只有滋养好自己的心灵,才能关照好学生的心灵,守望住教育的本真。一、内心认同——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教师成长的"源头"和"动力"。究其源头,教师成长应当包括"精神成长"和  相似文献   

18.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教师及其职业表现可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三种类型。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存方式进行设计,要自觉和自主地学会适应与超越,以求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与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每位一线教师都会遇到"问题生",在对待"问题生"时,有些教师常会出现以下"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不利于"问题生"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加重教师的"病情"。一、用"屡教不改"评判学生给学生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时,不知这些教师是否想过,假如自己"屡教"了,可学生依然"不改",那自己对待学生的观念对了吗?自己"教"的方式正确了吗?  相似文献   

20.
马智馨 《甘肃教育》2014,(14):80-80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如此,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看清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有的放矢地弥补缺憾,不断完善自己。当教师更是如此,不反思、不经常回过头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好吗"、"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