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将情感教育引入到课堂中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师教学中的主导情绪状态""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及其流露""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营造课堂积极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五种有效方法建构情感课堂,大大促进学生的情感输入和输出,提升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高等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读""视""听""辩""写""演"相结合的"六步"教学法是结合当下外国文学的教学现状而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它能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着知识性与人文性的一方面,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语言,借助课堂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心智。  相似文献   

4.
以学定教的课堂评价与教学改进,是"教学创新"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关键,它包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室历程"与"教学反思"四个方面的课堂评价与教学改进策略核心工作任务图。"学生学习"方面可经由"学习地图→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学习活动→学习历程→学习成效"的理论,"教师教学"方面可经由"教学效能→教学品管→教学模式→学习活动→教学历程→学习成效"的理论,"课室历程"方面可经由"教学效能→教学品管→教学模式→学习活动→学习模式→课室管理"的理论,"教学反思"方面可经由"Plan→Doing→Check→Action→Reflect"的理论,探讨以学定教的课堂评价与教学改进策略,并可藉由精进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推动课堂评价与教学改进,实现"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进步""进步中求创新""创新中求永续"的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现今学界对"研究性教学"的概念解读主要有五种,分别是"教学理念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模式说" "探究说""活动说"。这些概念解读大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个体出发,把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对待书本知识;。在这五种概念解读中,"活动说"最能展现研究性教学的精髓,既能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也能将教科书、课程标准与其他资源整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的教学过程,教师即要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问,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推动教学,学生则利用课堂质疑,配以思考来进行学习。"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是通过问来学习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学习特点,给他们创设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会问""巧问"。教师作为传授学问的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堂质疑来进行学习,已成为新课标下教  相似文献   

8.
<正>灵动的教学是一种追求生气、活力的教学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灵动就在于不拘一格,适时适度地依照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促进教学生成,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秀出课堂教学的艺术美。一、动人春色不需多,万绿丛中一点红——美在灵动的"一点红""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过去的  相似文献   

9.
一、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远未发挥,在这样的模仿与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动态数学观"最为直接的教育含义就在于:数学教育不应唯一集中于作为数学活动最终产物的知识性成  相似文献   

10.
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为达到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创意提问""情景教学""团队协作"是三种极好的教学方案。运用了"逻辑推理法""对比法",力求更明晰地表达观点。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79):74-75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导入、课堂实践、课堂反馈、课堂小结各环节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教育改革与师范生出国访学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在中国的中小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实践。[1]"青浦教学实验""杜郎口模式"以及近年来的"翻转课堂"都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然而,在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中,一线教师遇到了诸多实际问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辛苦,学生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顺畅、和谐地发展,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试着从问题设计的"点""线""面"入手,精心选择、编排、组合课堂问题,优化提问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对话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对话是探索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是一种课堂哲学,是教学行为的基本原型。可以说,"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一、阅读教学中如何"对话"(一)理解内涵,正确"对话""对话"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语,但在教学中却是一只新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一改传统模式,"启发式""参与式""情境式""探究型""小组合作式"等等,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但无论哪种教法,都不能离开课堂教学教法取舍,但"取舍"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还不能被多数教师深刻理解和掌握。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几次关于教学取舍的活动,现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总结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参考。新课程强调课堂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交流中不断生成,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需要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展开教学。这种"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的教学心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即为教育教学的"同理心"。沈老师告诉我们,"师生同理"要求教师,设置与学生心理需求相契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留意学生情绪波动、照顾学生个性差异,适时适当引导课堂教学;客观真实、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等等。除了这些要求之外,课堂走心还要注意什么?欢迎各位老师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分享观点,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发展,创设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显得更为迫切。一、积极转变教师行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得以获得有效性学习的引导者、教学实施者。因此,要想创设出一个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必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做好有关的教学实施工作。因此,在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这一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改革十几年来,我们语文人对语文教学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成课堂""翻转课堂""共生课堂""情境教学""深度解读""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一夜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繁华与热闹之后,一线教师却仍然对语文教学充满着困惑,对接踵而至的各种课堂模式有"应接不暇"之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