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新闻心理学的萌芽阶段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①第四章“新闻之精彩”中论述到:“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之精彩。新闻之精彩者,乃足引起多数人注意某事实之物也。”“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构架。这种构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理论构架,一是内容构架。在理论构架方面,文章对新闻心理学的学科界说、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及其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内容构架方面,作者纵观近10多年来我国大陆出版的各种新闻心理学著作,分析这些版本的内容编排,将当前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内容构架归纳为纵向线型模式、横向面型模式和立体交叉体型模式三种基本模式,并分别附列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对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期待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本文认为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内容、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从单一向多元辐射;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教学、科研逐步走向正轨;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正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  相似文献   

4.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本文从构建传播心理学学科体系任务的艰巨性、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对"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的重新认识、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关系这四个方面,阐释了笔者对传播心理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存在的诸多尚无定论问题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对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传播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新闻心理学是不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传播学给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留出了多少空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闻心理学不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二者之间是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共同发展的关系;传播心理学是研究媒介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规律及其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魏佳 《青年记者》2007,(20):28-28
20世纪80年代后,新闻学与其他学科日渐交融,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例如新闻心理学、新闻社会学、新闻伦理学等,且论著日渐丰盈。以惠太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为代表人物的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支,已在德国和美国成为一个势力强劲的流派,在中国的影响也日益深远。  相似文献   

7.
张琴 《晋图学刊》2009,(6):4-7,13
心理学学科体系庞大,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部分,它们又各自分化、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众多分支学科之间相互联系造成心理学文献分类的复杂性。理顺心理学各学科分支的相互关系,能准确地对心理学文献进行分类标引。  相似文献   

8.
蔡蓓  万杰  范国盛 《大观周刊》2012,(21):10-11
法律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整合学科,本文从法律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对象范围、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对法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我国法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我国法律心理学研究不足方面及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所体现。新闻作为一个交往活动十分频繁且工作对象较为复杂的行业更需要合理运用心理学。本文就针对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心理学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闻采访中应用心理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播心理学理论框架应重新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旧的建构遇到了难于克服的困难  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传播心理学研究》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而使传播心理学成为不与其他学科相混的独立的学科?  为解这一难题,我考察了新闻学、宣传学、广告学、电视学、广播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一些以传播的外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发现这些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1993年,刘京林教授在《新闻心理学概论》一书里写道:“怎样才能使新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不是‘捏合’、‘缝合’、‘凑合’,而是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心理学学科文献的引用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学科文献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指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心理学学科引用半衰期明显长于被引半衰期;心理学学科非常注重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引用外文文献的时效相对滞后,说明我国心理学研究落后于国际水平;基础心理学半衰期最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半衰期最短,比较符合偏理论的学科半衰期较长,偏应用的学科半衰期较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对心理学的持续关注和热度不减,在心理学专业出版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心理学引进版教材之所以流行的原因主要是:①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舶来品"。从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引进大量的心理学教材是加快国内心理学科学建设的重要举措。②引进版心理学教材有其自身的魅力。引进版心理学教材总能够处于市场和学科研究的前沿,而且多数配以教师和学生互动、动手性强的辅导  相似文献   

13.
欧东衢 《新闻窗》2008,(2):60-61
我国研究新闻心理学先驱者虞达文教授在其著作《新闻心理学》一书中对新闻敏感的评述是:“归根结蒂,直觉与新闻敏感的发生,是以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理论为依据,是储存于大脑中原有信息和某一新信息突然沟通后产生的那种瞬间顿悟。”  相似文献   

14.
蔡巍巍 《记者摇篮》2006,(11):19-19
心理学与新闻学的内在关联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中有过深刻地论述,他认为“,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精彩,即吾心理上之产物也。”1923年,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先生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曾专门论述过此问题。由此可见,在我国新闻学研究一开始,一些学者就已经意识到新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正确将心理学运用在新闻采访中,将对新闻采访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产生新闻敏感的心理基础新闻敏感即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素质。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敏感,它是记…  相似文献   

15.
刘嘉 《记者摇篮》2005,(3):62-63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观点大都是从新闻学单方面做阐释。《新闻学大辞典》对此的解释是“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界定中的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将其归入心理学范围。这几个关键词就是“发现”、“判断”、“能力”。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孙国华先生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毕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在心理学教学、编辑、科研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均有不凡建树,主持领导了中国首批巴甫洛夫学说研究,创建了中国首个条件反射实验室,在儿童心理学方面专长突出。  相似文献   

17.
崔均鹏 《今传媒》2005,(7X):36-38
现代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些“边缘科学”,也叫交叉科学,其特点是运用一门学科或者几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另一门学科的对象或交叉领域的对象,使不同学科的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诸如文艺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就是文艺心理学,航天学与生物学相结合就是航天生物学等等,而电视读报节目也正是将电视和报纸充分融合再进行二次加工,让报纸发出声音来,由此诞生了一档新兴的边缘性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新闻界大多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但我们在“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中,会觉得可以将“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探讨新闻活动中传受双方心理活动的特点、互动规律及其生理、心理机制的科学。如今,在我国,新闻心理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正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匆匆向我们走来。为了促进这门学科的确立和...  相似文献   

20.
一、界定:绝对意义与相对意义的新学科什么是新闻学的新学科?新,总是相对于“旧”而言。有绝对意义上的新,过去没有,现在才有;国外没有,中国独有。如新闻美学、新闻人才学、新闻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教师刘智,已出版了一本《新闻文化学》的专著。也有相对意义上的新,国外虽有,我国没有,现在才刚刚开始研究,如新闻心理学、新闻社会学、新闻伦理学、新闻法制学、比较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