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王光玲、曹红学报道:11月上旬,某部举办了“1997年度新闻报道作品展”,官兵们仔细阅读了今年以来该部在各个报刊上发表的166件作品,大家称赞说:“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我们的生活,没有水分,读着亲切实在”。这是该部自1997年以来第6次举办这样的作品展。为了解决有的报道人员片面追求上稿篇数,捏造和夸大事实,以求新、怪、奇的问题,杜绝失实报道的出现,该部在严把稿件审核关的基础上,让群众监督新闻作品的真假。6年来,除1992年有两篇假报道被曝光,作者被严肃处理外,连续5年没有出现一篇失实报道。该部政委侯建军说:“假…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报道:今年以来,解放军第25医院把利用媒体作为提高报道员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收到了较好效果。为更好地掌握国际国内发展变化,准确判断媒体宣传动向,他们每天组织报道员坚持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杂志、收听广播重要节目,通过开展热点辨析、新闻点评等活动,让报道人员捕捉更多的新闻线索,拓宽写作思路,增强采写新闻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第25医院报道人员充分利用媒体提高业务能力@何良 @王家行  相似文献   

3.
宁夏省军区银川军分区通过在全区部队新闻报道队伍中开展严把“稿件质量关”的活动,收到较好效果。去年以来,他们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稿1000多篇,无一失实,受到上级的表扬。针对一些单位为追求k稿数量而出现的写虚假报道现象,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有一个明确的共识:新闻报道贵在真实,虚假报道如同假冒劣质商品一样,伪劣商品侵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而虚假报道损害的则是军报、党报的信誉,后果尤为严重。为彻底杜绝失实报道的发生,军分区政治部定期对基层报道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引导报道人员端正报道思想作风。新报道员上岗前…  相似文献   

4.
简评第6期     
拜读《新闻知识》第6期想就部分栏目和文章做一简评。本刊评论员文章《遵守宣传纪律,防止失实报道》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刘宾雁事件产生的主要因素。批评尖锐而不苛刻,观点鲜明,以理服人,为新闻界敲响了警钟。《真人真事假思想也属假报道》揭开了新闻失实的一个死角。现实中,许多新闻报道本  相似文献   

5.
陕西日报的编辑、记者们,把他们的报纸检查科誉为新闻工作的“纪检委”,这是因为报检科的同志查处失实报道严肃认真。以往,这家报社的领导尽管反复强调要认真解决报道失实的问题,可是这种错误仍时有发生。报社常常收到读者反映失实报道的来信,有人甚至拿着报纸找上门来。因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查处,群众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宁可不见报,不搞假报道”,南京政治学院办的全军首届新闻大专班两年前提出的这个口号,已在学员中深入人心。新闻学系针对报道中存在的失实现象,联系实际对学员进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使学员树立了“真实是新闻职业道德第一信条”的观念。南京政治学院新闻学专业自1984年9月开办以来,学员们坚持边学习理论,边练笔写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已在报刊,电台发表了3,000多篇稿件,未发现严重失实的报道。但也有个别学员采访不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们遇到的失实报道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事实”失实,即报道的事实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凭空捏造的。一九八三年夏我们灌南县广播站播了条某专业户购买万元国库卷的假报道,假象揭穿后,县内舆论大哗,引起了有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中的失实有显隐之分。隐性失实有一定的隐蔽性,较之显性失实更具危害性。有责任感的业界人士对新闻报道中的显性失实较为警惕,而对隐性失实则认识不足。对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不可掉以轻心。形成新闻传播中隐性失实的原因大致有:第一,在报道中由于缺乏对事实本质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而造成隐性失实;第二,在报道中由于由果溯因的不恰当造成隐性失实;第三,在根据事实加以判断时因思想方法不当造成隐性失实;第四,报道者由于对内容进行了不恰当的舍却而造成隐性失实;第五,对事实的报道由于违背客观规律、法律法规而形成隐性失实。规避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有防止隐性失实的自觉意识;其次,要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有关新闻事实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再次,报道者必须扩大知识面和储备丰富的知识;复次,要增强分析和辨别能力;最后,借助于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0.
146医院结合“三讲”教育,组织业余报道骨干认真学习“三讲”教育内容,从端正报道思想、遵守新闻道德、树立前卫意识人手,使报道人员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杜忠杰)武警山西总队晋中地区支队加强对报道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要紧紧围绕部队中心工作采写稿件,不猎奇,不赶“潮流”,不单纯为单位争名次、夺先进而夸大事实搞假报道。此外,他们还严格审阅、签发稿件制度。(张广闻、刘晓东)今年初,山东省陵县人武部制定了一个机关现役干部每人每月至少写三篇稿件的制度。半年来,大家养成了勤思考、善观察、爱动笔的好习…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报道:兰州军区驻青藏高原某油料仓库为强化报道人员的法纪意识,确保报道工作健康发展,近年来,开展了“遵守宣传纪律,严防失密泄密”、“强化道德观念,树立行业新风”等专题教育,广泛运用广播、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引导报道人员明确有关宣传报道的法律法规。同时,他们还通过实施奖惩,加大群众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监督力度,落实新闻报道工作的“三见面”制度等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违纪行为的发生。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一例假新闻和“非法新闻”。兰州军区某油库强化报道人员法纪观念@何良  相似文献   

12.
论文缩微     
“新闻报道失实” 的法定界限 王泽华在《新闻战线》第8期上撰文谈到,根据法律解释,新闻失实报道,是特指那些基本事实失实、有侮辱性内容的报道.而基本事实准确,没有侮辱性内容,即使存在个别细节与词句不当,也不宜轻易称之为新闻报道失实而扣上“新闻侵权”的大帽子,除此之外,在采写报道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采访中问被批评单位与个人讲清楚,正确的新闻评论与正当的新闻批评报道,同样是受法律保护的。(2)进行重大新闻采访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把一些新闻事实材料搞得更准确。更充分、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有些失实新闻都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由于个别细节、个别措词不当,或者随意变换角度造成的。因为这类失实不是通篇捏造,可以称之为“轻微失实”。但是,“轻微失实”的报道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为此,本文就“轻微失实”的原因略作分析与探讨,目的是杜绝失实报道,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性。一、使用语言不当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报刊上失实的虚假报道给社会和新闻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什么这些“病症”久治不“愈”呢?我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实社会中的“面子风”、“人情风”;二是动乱年代的“虚假根”;三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差。“杜绝”失实报道并非易事。我感觉较好的如《人民海军》报,发现报道失实或抄袭之作,马上追回稿费,并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公布于报端进行批评,停止半年用稿资格。当然,这只是报社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是一种对失实的惩罚办法,毕竟是在发现失实之后。那么,如何使作者自觉不搞失实报道,怎样克服这个顽“症”呢?看来很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解放军第145医院建立了由政委孙家健为组长,政治处主任于抚和医务处主任隋友乐为副组长的稿件“门诊”制。规定报道员采写完稿件后,都要经过稿件‘们诊”。对稿件先集体“会诊”,对采写角度形式进行商讨,尔后,再由组长或副组长修改。审核,挤掉水分,力争报道既生动又真实。对采写角度不新颖,水分较多的稿件,他们给予指出或退回,让其重写。此举实行10个月来,比去年同期发表稿件增加20%。国庆节前夕,分部宣传部门推广了他们这种稿件“门诊”的做法。一四五医院为报道员建立稿件“门诊”@李金格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最忌造假失实,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完全不顾事实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少了,但是新闻中“局部地区”人为地掺假的情况并不鲜见,突出的是写人物新闻、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不少是真人真事假思想。这种人物的思想常常是被记者和通讯员理想化了的,或者是想当然加上去的。这种真人真事假思想的报道实质上也是假报道。新闻报道中掺杂了不真实的思想,不仅会失去读者和听众的信任,连被报道的对象也会  相似文献   

17.
冲出“关系网”深入采访王冬严现在,新闻报道常有失实现象,影响很坏。这些失实报道是怎样产生的呢?我想,记者与通讯员凭空杜撰的不多,大多是由于记者和通讯员采访不深入。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单位领导很愿意通过新闻媒介炫耀政绩,往自己脸上贴金擦粉。为...  相似文献   

18.
批评报道屡吃“官司”的原因,就文章本身的内容看,不外乎两种:客观性的事实失实──或基本失实,或部分失实;主观性的言词失当──或恣意推论,或片面评论。由于事实属实是任何报道都必须无一例外恪守的准则,没有探讨的余地,所以用词规范就成了批评报道必须尽力注意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少惹麻烦。言词的客观性是由事实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所以客观性的言词失实仍然属于事实失实。而言词的主观性则表现为作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和动机而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带有主观色彩的言词的失实基本体现为评论失实、推论失实。如何区分评…  相似文献   

19.
董媛媛  赵夏 《今传媒》2014,(5):11-13
在当今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新闻媒介由于不同原因而出现的新闻涉假现象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也常常因为“抢新闻”而忽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造成报道失实。本文一方面对2008至2012年《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涉假现象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失实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电视台7月8日在《透明度》栏目中所播的“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由是,新闻行业在“新闻报道失实”的词语中,又流行一个“新闻造假”。什么是新闻报道失实,什么又是新闻造假呢?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