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报“军事科技新闻摄影”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5日至28日召开,来自全军各大单位、武警总部以及部分基层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每位代表都事先准备了论文,在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军事科技新闻摄影工作广泛交流了意见,取得了满意的研讨成果。代表们反映,这次研讨会命题好,开得好,非常及时。这是目前军事新闻摄影的焦点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以后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研讨会。大家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增强,部队武器装备日益现代化,科技练兵的…  相似文献   

2.
军事新闻摄影的发展现状 记者:每当提起军人,人们就不禁会想起战争、流血、牺牲.在拍摄充满阳刚味道的军事新闻照片似乎成为倾向的今天,如何用镜头报道新时期的军营,这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军事摄影报道的同志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请你谈谈军事新闻摄影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这些年我所拍摄的照片80%以上都是反映部队生活的。下面就一名军事摄影工作应当如何深入基层、怎样贴近官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这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在科技飞速发展、资讯十分发达、媒体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当重温这一名言,把追求"零距离"当成摄影工作者的职业信条。在这里,"零距离"并不是单指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一种与读者情感上贴近或者亲近的人文距离。军事新闻摄影除了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阳刚美之外,也应当更多地关注普通官兵的工作生活和情感世界,用镜头叙说他们的喜怒哀乐,用镜头表现军营的五彩缤纷,最终拉近与读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改革是报纸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搞好报纸新闻摄影改革,就要研究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总趋势,研究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报纸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新闻摄影的发展,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是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政府公报》。报纸度过了314年无照片时期,直到1880年3月4日美国纽约的《每日图画》报,才在世界上印出了第一张有照片的报纸。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新闻照片作插图的报纸,在欧美风行起来,到30年代欧美报纸由于采用照片急剧增加,图文并重的  相似文献   

6.
杨军 《新闻三昧》2003,(3):40-41
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比,我们的科技新闻摄影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优秀的科技新闻摄影作品凤毛麟角。因此,科技新闻摄影如何反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应成为科技新闻摄影工作者经常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11,(1):F0002-F0002,I0001
为提高军事新闻摄影质量、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本刊从2011年第1期开始举办“军营拍客”摄影比赛,时间为1年。无论是专业摄影工作者,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都欢迎你参加比赛。参赛照片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新闻摄影,也可以是艺术摄影,着重反映军营火热的生活。比赛结束时,将由专家组评出若干优秀奖,发给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一) 王建民是新华社的军事摄影记者。去年夏天,他在对越自卫还击前线拍摄了两千多幅战  相似文献   

9.
王玉 《军事记者》2014,(4):61-62
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部队武器装备日益现代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军事科技新闻摄影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如何用摄影作品展示广大官兵立足岗位、践行强军目标的精神风貌.用独特的视角反映科研试验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发展成果.用丰富的画面语言讴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这是摆在我们军事科技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研究课题。下面结合采编工作实践,笔者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探索搞好经济新闻摄影的新路子王哲人新闻摄影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记者、编辑,同文字记者、编辑一样,都肩负着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历史使命。这几年来,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相似文献   

11.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去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由中国新闻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的我军老、新摄影工作者座谈会上,这张照片的作者、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向我们讲述了该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25000ffi长征的曲折教事。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评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放一师长、生俘敌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过去很少涉及科技报道,原因是很多高科技,形象性不是很强,靠形象宣传取胜的新闻摄影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读了陈勇去年12月4日发表在湖北日报上的一组摄影报道,很是振奋,新闻摄影在报道高科技新闻时终于有了突破,有了创新。 报道及时地反映了我国首例转入类基因器官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用5幅照片形象地记录下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新闻。从手术室到手术后的48小时监护,照片自然生动,文字说明简洁,不是简单地图解新闻,而是借助新闻形象深化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组照片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摄影记者把镜头对…  相似文献   

13.
开创经济新闻摄影新局面──经济新闻摄影研讨会综述周凤桥1997年12月12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在北京召开经济新闻摄影研讨会,着重探讨如何搞好经济新闻摄影,特别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闻摄影报道问题。机遇与挑战与会同志认为,当前我国经...  相似文献   

14.
陕西日报开辟“陕西重点工程掠影”和“风流人物”新闻摄影专栏以来,短短数月,竟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让“重点工程”照片唱“主角”,这是“图文并重”、“文图互补”形式的一次尝试。它不仅对新闻摄影的改革和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提高了报纸的声望。7月10日,《新闻知识》编辑部邀请了一些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就两个专栏的长与短,以及怎样才能拍出真实生动的新闻照片,如何摆正新闻摄影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让你的镜头“独具慧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耘 《军事记者》2008,(5):41-42
纵观世界摄影发展史,从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到当代的数码电子摄影,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无不是创新的结晶。军事新闻摄影作为军事新闻宣传的一支“生力军”,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化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宣传以军事训练为中心, 提高战斗力,“一切为打赢”的同时,将新闻图片的思想性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大拓宽了军事新闻摄影报道的视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建立起一支遍布全军的业务素质精、政治敏感高、实战能力强的新闻摄影队伍。他们在历届中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中屡屡夺魁,显示了军事新闻摄影的魅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侧记周凤桥新闻摄影工作者如何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两翼齐飞和新闻摄影改革,为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历史性的记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是10月12日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举办摄影展览最多的国家。影展名目繁多,诸如:新闻摄影展览,艺术摄影展览,风光摄影展览,人物肖像摄影展览,广告摄影展览,科技摄影展览,动物花卉摄影展览,文物摄影展览和军事摄影展览等等。这些影展中,要数新闻摄影展览最受观众欢迎。以华盛顿地区为例,只要有新闻摄影展览,观众总是满满的。为满足观众的要求,有时展出单位不得不延长展出时间。美国的新闻摄影展览的照片都是从当年大量新闻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不论通讯社或报社的评选委员会都极其重视评选工作。社长、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和  相似文献   

18.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在全国各报引起重视并结下硕果,现在不只是版面上的照片增多,而头版头条的照片和专栏组照也屡见不鲜。形象新闻的增多,扩大了形象经济信息量,也满足了读者视角的需要,广大群众拍手叫好。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照片虽然增多了,但重复的画面较多,新的画面较少,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就照片而言,有的不是靠形象说话,而是用冗长的文字解释形象新闻.这样日复日,月复月,久而久之,读者就厌烦了。随着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报纸的要求电越来越高。所以,改进摄影报道,拓宽摄影报道面,提高照片质量,是摆在我们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陕西日报开辟“陕西重点工程掠影”和“风流人物”新闻摄影专栏以来,短短数月,竟引起了广大读者和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让“重点工程”照片唱“主角”,这是“图文并重”、“文图互补”形式的一次尝试。它不仅对新闻摄影的改革和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提高了报纸的声望。7月10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了一些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就这两个专栏的长与短,以及怎样才能拍出真实生动的新闻照片,如何摆正新闻摄影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更新观念拓宽报道面.科技新闻摄影工作者应适应形势的发展,更新观念,拓宽报道面.如果我们的目光仍局限于科研院所,镜头仍像过去那样仅仅对着"身穿白大褂,试管手中拿"、"显微镜前细观察"、"手捧新产品,众人笑哈哈"等模式化的场景,那么科技新闻摄影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我们应该用大科技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外部世界.如果这样,那么反映专家下乡提供科学咨询的<明明白白种好田>就不单纯是经济类的照片,而高光德的<何日再饮的趵突泉>也可以纳入科技新闻摄影的范畴.可见,科技新闻摄影是有着广阔天地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更新了观念、意识和思路,是否拓宽了报道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