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9年,民主刚果向国际法院起诉乌干达案,当事双方选择向国际法院起诉来解决纷繁复杂的争端,使得国际法院得以依照国际法公正客观地对它们之间的争端进行实质性裁断。这一举动本身对促进以和平手段解决国家之间争端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法院对本案的判决进一步阐明了现存国际法在国际责任问题中免除国际行为不法性的一系列问题的规则,为这些协定国际法和习惯国际法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1945年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形势下,侵台日军被迫向中国投降,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台湾终于回到祖怀抱。而诞生在二战硝烟中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两份重要的国际法件,为台湾光复提供了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顾维钧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不平等条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的侵略、外交上的丧权辱国等问题作出了论述。他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产生、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不平等条约与国际法的关系、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民国时期,顾维钧为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了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国际法学家。针对国际法,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主张和看法。他认为国际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可通过比较研究各国法律、参与国际比较法学会议和加强对国际私法的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国际法能够处理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发生以维护世界和平,但需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法庭方能达到目的;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使国际法真正发挥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王宠惠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修订,为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际政治的存在是国际法产生的政治条件,它为国际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原则。国际法为国际政治关系(活动)的进行规定了游戏规则,制约着国际政治活动,使国际政治活动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法在维护本国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解决我国当前的具体问题,如台湾问题、南沙群岛和钓鱼岛问题、人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澄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31-33,37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一直是中外国际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一问题表面上表现为自然法学派和实证主义法学派围绕国际法学基本理论展开的论战,而在其背后则反映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比当今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观点,考究国际法发展的历史,指出在国际法诞生之初个人就是国际法上的主体,只是在以国家为主导的现代国际社会体制中个人与国际法的关系被“中介化”,而当代国际法实践和其发展趋势都表明个人有理由成为国际法上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宁波的书院教育自唐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一千余年,为中国的教育、文化、历史、哲学等的发展等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宁波的书院教育在传递文化过程中,诞生了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众多学术大家,所形成的浙东学术文化至今在海内外仍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WTO规则本质上是国际社会以法律形式提供一套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规则并对缔约国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具体规定的实体和程序体系。也就是说,WTO规则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WTO规则在我国国内法中的适用问题是我国法制与WTO接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与对外政策实践联系紧密,呈互为塑造和加强的互动关系。中国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国际法实践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在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下,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当代中国国际法实践的进一步拓展。基于政治文化与国际法实践的互动关系,我们主张,一是加强和引导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二是尊重政治文化多元性,加强主导政治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对于国际法效力基础问题的探究,国际法学者们作出了几个世纪的不懈努力。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导致了不同学者们的不同结论。应本着全局、科学和现实的态度,来审视国际法的效力基础,不能生硬地割裂国际法效力基础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国际法的效力基础应由国际法的程序效力基础、实质效力基础和现实效力基础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1.
正是由于国际反垄断法调整对象的双重性,国际反垄断法就可以分成二种不同的规则。国际反垄断法 中的这二种不同的规则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针对这个问题,WTO、OECD等国际机构寻求一个更有效的对付卡特尔的方法。国际反垄断法随着国际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发展,它的不确定性也将不断地予以克服。但国际法是一种国家主权之间的规则,它缺乏国内法中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相应机制,这使得国际法中的问题常与利益问题、政治问题纠合在一起,它的解决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法律的方法,这就使国际法在运用和解释上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对国际私法的一大贡献,我国对自体法的译法、自体法理论的涵义及应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自体法理论与准据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包括合同自体法和侵权行为自体法两大部分。在侵权行为领域,自体法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自体法理论在我国立法中也有所反映,它可以说是“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互补的产物,对法律适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国的行政伦理还很不完善,反思中西行政文化差异,借鉴西方以"法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即"法律至上"、"法律制约权力"和"公民意识"的现代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公民监督的提升在当下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不失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际国内立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规范与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1975年国际法协会《威斯巴登决议》与1989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对外国公法规范作为准据法的确认,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立法中的地位;荷兰公司股票案与欧洲国家引用《欧洲人权公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司法中的地位。文章从利益角度、法律选择角度、价值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无论从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我国目前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来看。不宜以一章或一编的形式规定在民法典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为我国制定国际私法法典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6.
1860年10月,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虐待英法"侨民"致死"违犯国际公法"为借口,悍然下令侵华英军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等中国皇家园林。查证史实,可知当时并未形成世界意义上的"国际法",美国人惠顿的法学著作《万国公法》尚未传入中国,清政府也未签署任何有关战争的国际法文件。若就事论理,指出清廷违反人道主义是必要的,但责难清政府违反国际法却是没有道理的。反过来看,拥有国际法观念的英法军队对身受重伤的中方非战斗人员清宫太监,不但未进行必要的医疗救治,反而加戴镣铐,实施虐待,这种行径与他们标榜的国际法是相违背的。英法军队焚毁圆明园,劫掠文物,是违反他们自己的"国际法"的,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犯罪。  相似文献   

17.
北京紫禁城建筑艺术的文化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紫禁城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最高典范,她不仅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一件珍品,而且在人类文化史上也是有代表性的文物。其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暗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宗法礼制和阴阳五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在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过度“数字化”、过多关注“物化”指标,忽视一流大学形成的内在机制。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影响深远,应从校园的“物质文化”、“学术文化”、“人文文化”、“制度文化”及“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着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快形成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9.
论蒙古族习惯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法,如果没有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就不会有现代明社会的法律,蒙古族习惯法具有独特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是北方马北民族法律典型,是了解北方各民族法律明化的纽带,研究探讨蒙古族习惯法,对于正确解蒙古社会制度及其性质,正确理解蒙古法律化,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化及社会发展,促进牧区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盛顿州秀岚社区学院作为美国社区学院的优秀成功典范,其"职业技术类两年制副学士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手段,在学院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专业设置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入了解和剖析秀岚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