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和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影响/接受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郭沫若早期对这两种思潮的接受都不是照单全收的,由于时代(现实)与文化传统的制约,再加上西方不同思潮的交叉影响,这两种思潮在郭沫若那里均已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变,这种改变隐含了诗学建构的某些规律性现象.文章以郭沫若早期对上述两种思潮的接受为个案,探讨的其实是一种新型诗学何以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玄学价值论与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玄学对这一时期的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论的影响即为其中之一。由玄学“以无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决定,魏晋六朝诗学在审美取向上相应地表现为重神贵虚、自然清丽和以悲为美。尽管魏晋六朝诗学中的这些变化尚有别的因素的作用,但玄学作为一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只有从玄学的影响入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感与现实、理性与非理性和文学的无目的与功利等方面,郭沫若早期诗学核心话语“浪漫”的本质含义为非理性无目的自在自为的情感本质,它与英国浪漫主义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地把郭沫若早期诗学称为浪漫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4.
王士禛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禛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禛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模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禛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王士稹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稹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稹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稹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稹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6.
庞德诗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当时各种思潮与流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认为,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对其诗学理论的形成影响最大,是庞德诗学理论形成的根源。因此,本文在阐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心理时间学说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些理论对庞德诗学的影响及其区别。  相似文献   

7.
章首先从不同诗学之同异关系及其表现形态入手对中西比较诗学的逻辑依据做出了阐析,接着对中西比较诗学在“求同”与“辨异”上的价值体现进行了具体论述。章指出,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就是以对话诗学的建构为指归,而在对话诗学的建构中,理应注意在中西诗学比较领域广泛存在的诸种问题;章尝试性地探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郭沫若早期诗学中的关键词,称之为“情绪诗学”不无确当。“自然流露”的审美理想是郭沫若情绪诗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美学思想融会的结果。西方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为“自然流露”提供了直接的营养;而在中国,庄子开创的“自然”传统则是郭沫若“自然流露”说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谭桂林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文学与宗教、现代中外诗学比较的研究工作,最近在现代中西诗学比较方面出版了专著《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此书共有十一部分,绪论《中西诗学交流与现代中国诗学的现代性建构》指出中国现代诗学的现代性建构主要从西方诗学中吸取了自由、知性、戏剧化与反讽这四大原则,以此为整个著作对中西诗学关系的论述定下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对于郭沫若的思想转变和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角度,来论证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对于郭沫若由浪漫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本文认为主要在于表现主义文艺思潮自身独特的艺术和社会职能观在当时纷繁的西方文艺思潮中对郭沫若文艺思想的转变产生的刺激效果,这为郭沫若早期较为矛盾的文艺观实现清晰化以及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郑敏是跨越中国现、当代两个时期的重要诗人,在长达60余年的诗学探索中,她的诗歌写作和诗学观念受到了西方诗学的影响。除长期浸润其中的诗人里尔克之外,她还受到了多恩、华兹华斯、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布莱、阿胥伯莱等英美诗人的影响。在郑敏整个的诗学发展中,早期诗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里尔克。里尔克深刻地影响了郑敏早期诗歌的风格乃至她的生命气质,这种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不可替代的;自19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越来越频繁地进入郑敏的视野,从而成为她后期诗学和文化观念的重要支撑;不过,尽管她糅合了众多英美诗人特别是布莱的诗学滋养,但占据其影响核心的则是德里达。里尔克和德里达构成了郑敏诗学资源的两翼,他们清晰地勾划了郑敏诗学的富于启迪意味的嬗变轨迹。尽管郑敏在其诗学探索过程中不时显出主体身份的焦虑,但她在里尔克、德里达等西方诗哲影响下所进行的借鉴与转化.其努力是出于自身乃至中国新诗自我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标榜格调的理论旗帜下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崇拜的确立;其次是对宋以前多种诗歌体制规范及其源流演变的探讨;还表现在试图建构独立于整个宋儒理学之外的诗学话语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流行的比较诗学意在构建“全球性诗学”的观念,文章提出了异议。认为找到共同规律,通过理论本身的推导,无法建立一种普遍接受的理论,“全球性诗学”及其相关提法本身亦存在着逻辑的、现实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势必影响比较诗学的研究进程和成果评价,因而有必要重新定位比较诗学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学批评对欧阳修人格襟怀及其文学成就予以了高标,对其诗歌审美特征进行了探析,对其诗学渊源也予以了辨分。这为后世诗学批评欧阳修论建构出了广阔的空间,也潜在地揭示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佛家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诗学与佛教互相影响、交互渗透,这一论断已为许多章所证实。本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着意探讨佛家话语对传统诗学话语的影响。作认为佛家语言观引发了传统诗学话语对语言认识的突破;佛家语言观所衍生的独特言说方式又促使诗学话语言说策略发生了改变;“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使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及超语言批评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诗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孕育了其内在的困境,即文学理论远离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而与哲学结为同盟,文论哲理化的倾向严重。而从诗学的演变规律来看,诗学的原初形态是从文学本文出发建构的本文诗学,因而返回本文自身就成为诗学走出困境的合法性道路,在这方面中西方的理论家已经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维柯、巴赫金、都从具体的文本中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性的诗学思想,因而重建本文诗学在科学主义理性精神泛滥的今天提出非常重要,它一方面让诗学真正的回到文本自身,让诗学充满诗性,另一方面又与理性诗学形成一种互补,构成当前诗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6,23(4):1-4,7
先秦两汉诗学相当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阐释接受活动的理论话语建构,它一方面指向功用接受与阐释思想,一方面指向诗歌文本意义的审美价值的接受与阐释思想。本文论述的是后一种接受言美话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明清时期两种不同倾向的诗学理论,即偏重于“法度”形式的诗学和偏重于“性灵”独抒的诗学作为考察对象,旨在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诗学思潮所由出发的不同理论视角,不同的理论贡献和局限,在历史的反思中探讨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是清初著名的诗学理论家,他对前后七子诗派的批评是其诗学理论构建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钱谦益与前后七子之间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前后七子诗学对钱谦益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早期,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不利的一面,也有正面可取的一面。一是钱谦益对前后七子诗学理论的批评,在具体的批评中钱谦益注意到了知人论世和区别对待,这些批评几乎贯穿钱氏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20.
华兹华斯与郭沫若分别是英中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诗学思想有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的流露方式、情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理性思维与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诗歌题材等方面。造成他们诗学思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