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大陆10个省、市、区高校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学费对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影响。以社会优势地位阶层和基础阶层子女为例,探讨了社会阶层与学费的关系、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态度、收费政策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学费因素对不同阶层子女择校的影响4个问题,得出了学费对社会基础阶层子女有重要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新闻报道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他公务繁忙之余,教育子女亦颇成功。14个子女,除了早年天折的5位外,其余9个全部成才。《宝贝,你们好吗?》由首都师范大学的张祎先生花费数年时间,从梁启超百万字的  相似文献   

3.
解瑞佳  赵越 《林区教学》2022,(1):109-1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家长参与的三个维度:家庭交流、家庭监督、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子女教育期望一定程度上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子女教育期望高于家长,相应的子女学习成绩也会越高;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则会显著负向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家庭交流维度上,家长同子女经常交流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监督维度上,指导功课与检查作业均对子女学业成绩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嘉树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留下了写不完的故事,因为他养育了宋庆龄这样优秀的女儿而深受中国人民的敬仰。他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的称道。宋氏夫妇共养育了六个子女。他们的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  相似文献   

5.
高砚 《时代教育》2012,(22):23-24
随着新一代移民在北美地区的增多,关于新一代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加拿大,新一代中国移民有着较高的学历背景和经济实力,对比以往的移民,在对子女的教育、跟学校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几个移民家庭的观察和采访,旨在提供给广大读者当代华裔移民子女的教育现状和影响教育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家风育英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真正“大家”,一个家庭有9个子女,其中有3个是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他6个子女也是在本领域内颇有成就和贡献的学者和人才。他们的父亲便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卓著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化宗师梁启超。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他所营造的家风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7.
央视纪录片《镜子》播出后,再次引发公众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反思,特别是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认知爱和施行爱成为广大家长格外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梁启超先生对九个子女理智而温情的教育堪称家庭教育的典范。梁先生的九个子女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其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梁启超立志将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国民,主张博爱、男女平等、均爱子女,重视对子女的爱国教育。他要求子女发扬寒士家风,积极面对人生困境。因此,梁氏家庭教育经验是我国近代家庭教育史上的瑰宝之一,特别是对今天的很多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子女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政府制定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财致政策体系,但由于在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财政困境,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仍然是个未解决好的难题.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政府应采取以下几项财政措施: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制度;二是建立地方政府问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制度;三是楚立中央政府"动态经费拨款制度";四是建立民办学校"政府财政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对于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将家庭教育投入分为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教育参与三个维度,采用条件过程分析模型,探究家庭教育投入三个维度对子女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教育期望年限既可以直接影响子女的认知能力,又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参与对子女的认知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而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信心则在家庭教育期望年限影响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参与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家庭教育期望既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家庭教育参与产生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的非认知能力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三个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流动人口的规模越来越大,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将成为一个长期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与人口三个层面,分析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种种问题,突出表现为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负担难以承受,“两个为主”政策不完善难以落实,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水平偏低等。要促进广东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必须完善“两个为主”的政策,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之中,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三十年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作为九个孩子的父亲,严复的家教理念亦是其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严复与子女的家书进行解读分析,从严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秉持"先中学后西学"的家教理念、重视培养子女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践行循序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初步探究严复家教理念中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家庭背景与子女高等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年数据,对子女的大学教育与家庭背景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在回归中重点考察了父母收入、教育及职业对子女上大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城镇居民中,父母收入对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有很大影响,这一影响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大很多,说明在中国代际之间的不平等转移更为严重。同时,父母受教育情况与子女大学教育有正的显著相关关系,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义务后教育公平,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异地中考政策。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中的1071个九年级随迁子女数据,采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异地中考政策的不同入学条件对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选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只能报考普通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普通高中没有显著影响;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可报考重点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普通高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不能报考普通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职业高中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数据,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家庭代际向上经济流动,发现:在农村地区,子女对于老年人的赡养是受到子女和父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老年人是否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以及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多少,受到他们自身健康状况和年龄的影响,而子女是否支持老年人则更多的取决于子女家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考察与分析了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由来及“留守子女”的成长现状,指出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留守子女”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家庭是个绵延性的事业社群,中国的家庭通过血缘以及姻亲关系而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并且通过不断地血缘延展和开拓姻亲关系使自身不断地壮大。同时,在家庭的内部通过不同身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依据其自身承担的角色而进行互动来把家庭进一步延续下去。在中国,这种角色之间责任的互动适用的主体是父母与子女这两代人,而隐藏在这种责任背后的是父母,子女之间家庭地位之间的的碰撞,因而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地位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庭"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妻成了配轴",于是父母的权威地位与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之间便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14,(21)
正"针对海归子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对本人和家庭,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文化学者周继圣如是说。国外生涯,不忘传统教育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讲解自己族裔的传统与文化越多,子女对自己族裔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越强。现实中,许多海归虽在国外生活多年,受到国外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但他们一直都很重视对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国际教育信息网主编高洁表示,她所  相似文献   

19.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中国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阐述单亲子女的特点及成长环境,分析单亲子女教育的现状和教育误区,并分别就单亲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受传统家庭观念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容易陷入情感泛化的误区,导致两种偏误:一是一切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子女,或者为子女包办一切;二是一切以子女的意志为转移,溺爱子女,或者放任自流。这两种偏误对子女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必须进行改造。改造的关键就是要认识并尊重子女的主体性地位,在区分家长和子女客观差异性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最终实现合力共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