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2.
张世昌 《武当》2023,(10):4-7
<正>气之义理关于“气”,中国古人认为人体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如原子一样至小无内的物质。春秋时期法家管仲有精气之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战国时期道家庄周以“气”来表示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通天下一气而变化者。“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无形之气为有形之气的基础。“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相似文献   

3.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4.
张方 《精武》2009,(12):52-52
气与“炁”者不同,始见于崔希范的《入药镜》,崔希范乃唐朝丹道大家,号至一真人,《入药镜》在内丹学上有至尊经典的地位,吕洞宾、张伯瑞、王重阳等的丹道思想均受其影响。《入药镜》开篇四句日:“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由此而将先天与后天划出了泾渭。  相似文献   

5.
郭德才 《武当》2013,(3):47-49
辟谷,在我国古代别称很多,诸如绝谷、绝粒、却谷、却粮、休粮、断谷等等。辟谷原为道家修炼养生之术,后来佛、儒、医诸家都修此道。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即有“却谷食气”之论述,这是我国发现有关辟谷最早的记录。辟谷,意即不食五谷和其他食物,通过服气、导引等修炼手段,使人体与外界沟通来达到“缺食夺气”的状态。《洞元经》日:“修养之道,先除嗜欲,内合五神,次当绝粒,心不动摇,六腑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辟谷篇章云:“先谷口引之,纳气咽之,满三百六十已,不得减,此咽之欲,多多益善。”《庄子·逍遥游》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云笈七签》卷六十载《中山玉柜服内元气诀法》中说:“夫求仙道,绝粒为宗。绝粒之门,服气为本。”以上这些经典论述,指的都是食气辟谷。辟谷不但可养生,而且还能使人健康长寿。因人体摄人过量的食物后会大大增加消化、转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影响了健康和寿命。另外在肠胃中存有大量的渣滓、病菌,如这些有害的东西得不到清除,人体就易生病。清除,在《易经》中叫损。《易·损卦·象》日:“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易·杂卦》也说:“损益,盛衰之始也。”晋代丹功养生家葛洪曾讲:“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太平经》云:“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抱朴子·论仙》中日:“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可见排渣意义为之重要。  相似文献   

6.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7.
二、以《周易》太极、气化论为基点,补生气之原,助升降出人《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太极,就是天地未形成前的浑沌状态,气、形、质浑为一体,清浊未分。后来由于太极运动产生阴阳二气,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降为地。这一过程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哲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的模型。宋·朱熹说:“太极者,可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合而言之,万物统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上》朱注)。他又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那么,人有太极在哪里呢?”神阙穴肚脐部位便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对此,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如《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间动气如此重要,它究竟在哪里?《难经·六十六难》明确了这一问题,指明在肚脐下:“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肚脐为生气之原论,《类经附翼·大宝论》也有明论:“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生我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  相似文献   

8.
清代养生的研究更讲究实际的操作,特别是康煕、乾隆年间,长寿者逐渐增多,寿星们的主要养生方法是“身须动,心须静;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擦,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简称为“二须十常四勿”。其养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金缨。金缨——清代著名字者,他在所著的《格言联壁·摄生》一书中有大量历代的养生资料,流传于世。其中含有八个“气”的养生论述:“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贤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从养肝气,薄滋味从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相似文献   

9.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种饮食方法均益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1.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寿高10岁,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麦凯效应已证实少食可延寿。基因学说也证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长端粒DNA序列缩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对未来体育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对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理论模式。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人类生命体的物质原素,也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原素的物质(“气”)一般称之为“精”,其蕴含的功能则称之为“神”,具体表现为“气”的物质代谢运动,即“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阴阳只是生存环境的结构,阴阳运动形成的“和谐”才是生命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内经》指出,“和谐”不是阴阳比例的算数平均,而是依据内外生存环境变化调整阴阳的比重,使之成为一种最佳结合状态。并称之为维持正常生命运动的“圣度”。中国古代将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分为“内伤”(社会心理因素)与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的记载,可见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周”义双解,一日周朝之易,二日“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即《系辞》所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即是:“易”意日月,字从日下月,“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故所谓《周易》者,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东汉易学大家郑玄所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可见《周易》一书,以“象”职“易”,以“易”之阴阳变化,统领世界万物最根本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其内容主要包括太极、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排列关系及变化规律(图1)。  相似文献   

12.
王志远 《武当》2013,(10):19-21
(接上期)搂:《说文解字》日:曳,聚也。从手,娄声。《广韵》日:“搂,探取。”l、牵引,拉拢。《孟子·告子下》云:“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朱熹注日:“搂,牵也。”2、抱持。《红楼梦》第三回日:“(黛玉)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人怀中。”3、聚集。如:搂柴火。引申为搜括。如:搂钱。4、撩起。如:搂起衣服。在太极拳中,以握持或曳抱敌人之手腕臂膀,足踝膝脚,使不得脱日“搂”。搂有正搂反搂之分。  相似文献   

13.
香菇,肉质脆嫩,新鲜者,食之清香可口;烤干者,香味独特。高雅之堂,可与海珍鱼翅争位;茅屋土舍,能与时鲜蔬菜同烹,实乃厨中之珍品。香菇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元代吴端的《日用本草》说它‘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本草逢原》称其‘大益胃气’。香菇熟  相似文献   

14.
李国兴 《武当》2003,(11):43-45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实际上是“以气为本”的气学文化。自宋代周敦颐撰《太极图说》,并经朱熹注释之后,使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完善。而有关“神”的认识,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如前所述,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5.
击能力的目的。《太极拳经歌决》中说:“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丹田内转,是一种太极拳内功锻炼的过渡形式,象推手只是一种拳架到打的过渡形式一样,太极拳练到高举动阶段,就不再执着丹田内转,那时全身处处是丹田。“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处处能化,处处能发,挨着何处何处击。所以武禹襄在《太极新论要解》中说:“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劲力 在传统太极拳理论中关于劲力的阐述:(1)王宗岳《太极拳沦》“由著熟悉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阴阳相济疗为懂劲。、”(2)武禹襄《十三势说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要腰,形于手指。”《太极拳解》“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  相似文献   

17.
范士忠 《武当》2008,(10):51-51
所谓“天时”,就是要知道人体健康、疾病与季节的关系。季节改变了,养生也得随“季”应变。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一般是随天时气候变化而变的。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致病的性质也就有所区别。《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肋,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冬善病痹厥。”故春天气候温和应防温病,  相似文献   

18.
李国兴 《武当》2004,(5):8-10
按上述“绝谷食气法”修持日久,能够辟谷50日而不食者,始可修炼此术。  相似文献   

19.
萝卜缨即萝卜叶,也称萝卜秆、莱菔菜、莱菔甲。其性味甘苦平,功用消食理气。《食经》言其“消食和中”,《滇南本草》云:“白萝卜秆叶,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噎膈,打呃,呕吐酸水,赤白痢疾,女人乳结,乳肿,经闭。”《饮片新参》简要地说它能“生津利气,化湿,和肠腑,治泻痢,开胃。”民间验方:白萝卜连缨悬挂于屋檐下风干,冬春取出煎汤服之,能预防白喉。被推为一代名医的耿鉴庭专家也说:“用萝卜缨治咽炎,有立竿见影之效。”现介绍几款萝卜缨治病的良方:治呕吐:白萝卜叶100克。将白萝卜叶捣烂取汁,用开水送服。可治伤寒或伤食引起的呕吐…  相似文献   

20.
杨春 《武当》2006,(5):15-16
一、太极拳与气·炁·功太极拳道功法都是为气、炁、功转化而修炼的。它依赖于精气神的相互作用。气、炁、功三者基本体现了太极拳修炼三个层次的变化。气者,大自然之气也。中国传统哲学认为,在宇宙自然和生命之间,充斥着一种无形无象、至精至微、无所不在的微观物质——气。大自然之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混元之气,它可以化为阴,也可化为阳;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天地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