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这一认识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现实的被动适应社会到面向未来的人的全面发展主动超越,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一致性和过程统一性,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的过程中其超越性价值将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生活的隐喻,现代游客的生活境遇是一个时空压缩、现代性统摄一切的工业化时代,时空焦虑唤醒了人们对自我生存的重新审视,并寻求在旅游之中重塑生命。旅游活动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超越性,超越性是游客体验的核心吸引要素。把旅游的超越性作为一个问题域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指导旅游区进行景观生产,另一方面有利于全面认知旅游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全林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5):31-34,50
兹纳涅茨基将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划分为技术顾问、圣哲、学者、新知识探索者四大类型15种亚型。从知识人的社会角色来审视教师,则大学教学科研间冲突的根源在于教师轻视与放弃教育者角色;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把他们从单一化的教育者角色中解放出来。生存性→发展性→享受性→超越性角色的层进式推进,或许是一种理想的教师角色抉择模式。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和超越性深刻地体现出实践的文化特性.正是由于文化,实践才成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唯物史观中,人是文化的存在物.超越性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本质特征.守望文化家园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或职责:一是对于社会而言,文化创适应该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样式;二是就个人来说,文化地生存、优雅地生活应该成为基本的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社会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人们需分两个层面建立起新的伦理精神。首先,在社会层面上建立起以权利、民主与契约精神为内核的伦理精神,并辅之以制度的保障和底线伦理的规范;其次,在个人心性层面上以仁爱、求知与信仰精神为伦理核心,从而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和超越性的道德要求,并以此来缓解现代性社会给人带来的惟理化和同一性压力。这两个层面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对如何认识人的发展的涵义及其历史重要性?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界一直较为关注,但却未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必须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把握;人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最终标尺,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最后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就个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成为一种状态或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本位视角下,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过度主张人的社会主体身份即社会语境下的他己能力,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形成与人存在的个人本位的等同化认知,使得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根源需要重新考量。在教育主体视角下,通过对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解构,以及对单一人我主体发展范式的再思考,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中人的社会主体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体主体走向了人的多元主体教育的初步统一。在意义视角的阐释下,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中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形成内在博弈、类主体即类语境下他我与个体主体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以及类主体具有对社会主体的超越性本质,进而教育从人的单一主体教育走向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从人的对立主体挟持发展走向人我与他己协同发展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8.
唯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超越性,才能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大行其道,一时之间,“遇事糊涂,别那么较真而敏感”仿佛又成了处世格言。然而,遇事钝感用在身体上固然有其正面意义,但如果大家都钝感地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对社会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0.
超越是人的实践本性的表征,是对实践的人与其所处现实的关系的概括。教育作为人自身的发展建构活动,其发展建构体现在人对自身、对社会不断超越的否定性统一之中,是人的生命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历程。所以,教育本质上具有超越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超越。教育超越性的实质是弘扬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最高理想在于超越。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封闭的状态被打破,人们逐渐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现代性放弃了超越性的终极价值层面,认为人类只是理性逻辑的工具,使得人们只顾追逐利益,而失去了超越性的社会思想和批判精神。乌托邦作为人类历史的产物,具有批判、反思与期望精神,对人们理解历史和塑造历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引导着人们发现现实的缺陷,表达出了一种要帮助人类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欲望。要实现人的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前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开辟一条能够实现人类发展的道路,使人类从困境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然而,独立学院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薄。应加强教育载体、形式和途径的多样性,进而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尽管对"利益相关者"的学术关注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但"利益相关者"们却很少真正实际出现在工程活动中,究其原因在于技术自主论和技术价值中立论两大迷思的干扰,然而利益相关者总是通过引发社会争议来影响人工物的社会接受这一事实意味着他们的行为虽然是隐性的但却一直在场,借用技术史学概念工程动量和价值敏感性设计进路肯定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工程活动的实然性和时机,并提出将"参与式设计"作为利益相关者进入工程活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层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改变着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社会分层的基础。然而,关于社会分层的价值问题,西方社会学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强调的是社会分层或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而冲突社会分层理论强调的则是社会分层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然而纵观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两者之间却常常处于悖论的境地,并造成社会矛盾凸显的严重后果。这一悖论得以产生的内在根源是资本逻辑的运行。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制度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运行,因而同时包含着产生和消除这一悖论的双重因素。因此,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构筑一套有效利用资本且能够驾驭资本的整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一向是惯于理想主义的,这一点似乎在中国尤甚。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好,枯燥乏味的人类生活,随时都需要有超越性的物质给人的心灵点燃火焰。然而理想主义走到极致,事情却就往往不妙起来,大凡持着这种精神和情感倾向的人,多半会昂首于世界和社会的现实,即令活生生的现实与空疏的理想明明白  相似文献   

18.
旅游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中的大众审美活动,是建立在生命缺乏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满足的完美结合之中的.而旅游活动的发生首先是基于现代人对生命缺乏性需要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缺乏性需要包括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和对心理需要的补偿.旅游正是能够满足人类本能的这两种缺乏性需要,从而为旅游成为一种超越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奠定了大众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改变着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社会分层的基础。然而,关于社会分层的价值问题,西方社会学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强调的是社会分层或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而冲突社会分层理论强调的则是社会分层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她.在社会上有着卑微的地位:她.从事着社会最底层的辛劳的工作:她.青春早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无影无踪。然而.这一切却并不影响她拥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