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他的文章对黑暗的旧社会言说是“投枪”、“匕首”,除了内容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之外,与表现手法上、思维方式上惊人的逻辑力量,也是分不开的。鲁迅思想研究专家唐弢在《鲁迅杂文艺术特征》一书中指出:“鲁迅的全部杂文都是论战性的,雄辩的,表现了明确、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单从鲁迅杂文中的推理形式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娴熟的运用了归谬法的逻辑推理;另方面是复合判断推理的巧妙运用。现分述如下:首先,鲁迅娴熟的运用归谬法逻辑推理,主要有四种做法最具普遍…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杂文作为特定思想形式和艺术形式,在很高的程度上显示出立体思维的特点,这在我国的杂文创作中是独树一帜、非常罕见的。我们探讨鲁迅的这种思维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全面认识,也可为当今的杂文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平襟亚的散文是笔记和杂文的混合体,杂文占他创作的大多数,他在杂文创作中关注市民生活,内容贴近现实;又熟练运用暗喻、借古讽今等手法技巧。他的杂文隐晦曲折、尖锐泼辣,是"鲁迅风"的继承。本文从其杂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探究其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唐弢在《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中指出:“一个伟大的作家常常选择适宜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普希金用他的诗,巴尔扎克用他的小说.”而鲁迅在他前期的创作中,主要是采取小说的文学形式,中后期主要是以杂感和杂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和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形势需要,鲁迅便采用了瞿秋白称之为的“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正象唐弢所说的:“由于这种文学形式(指杂文——作者注)的便捷与犀利,感应敏锐地反映了迫切的形式,鲁迅的杂文是尖锐、泼刺、生动,具有独特的战斗风格,在艺术创作上完善了时代的特征,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色彩鲜明的面貌,成为出色的现实主义的史诗.”在这现实主义史诗之中处处体现着浓郁的爱国主义的深情.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 众所周知,鲁迅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当之无愧的讽刺与幽默艺术大师。讽刺与幽默艺术,在他的杂文与小说中,结出了累累的硕果,而在他耕耘的诗歌园地里,同样开出了一朵朵艳丽的奇葩。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大夜弥漫,“风雨如磐”的黑暗时代。做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他以炽热的战斗热情,对生活特有的机敏锐利的观察能力,以及精深的艺术造诣,使他在“刀丛”中“觅”来的“小诗”,做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其中,讽刺与幽默手法的运用,丰富多样,技巧高超,娴熟自如,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青年时代就开始写诗,但是他的革命文学生涯却是从写散文和政论开始的。他所写的散文和政论,其中不少作品都可算作杂感或杂文。瞿秋白短短的一生,大约写了一百篇以上的杂文。他写作杂文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19—1926年,是他写作杂文的前期,共有杂文4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统治的罪恶;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31—1933年,是瞿秋白写作杂文的后期,共有杂文60多篇,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和资产阶级文人的,其中有少量篇什是歌颂性的;其形式也象前期杂文那样丰富多彩。这个时期,鲁迅杂文对他的影响极大,他的不少杂文酷似鲁迅的艺术风格;他与鲁迅还合作了14篇杂文,其中的12篇,收入鲁迅文集中。这在中国革命文坛上,成为千秋的美谈。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用杂文进行战斗。他曾骄傲地说:“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准风月谈·后记》)可以说,是他,开创了杂文艺术的新时代。研究鲁迅的杂文,我们感到它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沉重。鲁迅先生曾说,美术上有一种小摆设,比如“小小的镜屏,玲珑剔透的石块,竹根刻成的人像,古玉雕出的动物,锈得发绿的铜铸的三脚癞虾蟆”;等等。这种美术上的小摆设侵蚀到文坛,就是要求文学去“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  相似文献   

9.
鲁迅支持和关心《太白》的创刊,并且在《太白》上发表了24篇杂文,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对林语堂等人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进行了批评,还继续了他的国民性反思,创新了其精湛的杂文艺术。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杂文的“理趣”是他的杂文创作的主要特征。他杂文的“理趣”主要表现在对批判对象的独特开掘和概括,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地方揭示出的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风格,超常逆反的创造性的诗性思维和通过寓言式、漫画式、象征式的形象体现为一种意象的创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福禄培尔从人的创造本质出发,阐发了自我表现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儿童的活动是创造本能的基础,明确提出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教育目的观,指出了艺术、游戏、恩物在儿童创造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梅村词学思想的要素有:词人需学识和才华兼备;倾慕秦观、柳永词风,以“巧构”为尚;推赏陆游词的萧散不拘,因时而变的创作观念。梅村早期词绮艳纤巧,因袭时风,但在语言和造境上却不乏巧构;甲中国变之后的词作,多“悲歌饨傺之响”,以吞吐顿挫的笔法出之,词境沉郁阔大。梅村词在易代前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在心理层面上是为了表达其政治态度,用词这一适于寄寓言外之意的文体诉说其经历明清易代的复杂心绪。  相似文献   

13.
邹东廓以“戒惧于本体”来继承并发明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邹东廓是在经历了“戒惧于事为”、‘‘戒惧于念虑”等工夫进路后,才达到“戒惧于本体”的工夫境界的,并经常以这三个工夫次第开示学者。邹东廓批评了把警惕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警惕是良知本体题中应有之义,戒惧工夫不妨碍本体自然流行。邹东廓的戒惧于本体的工夫进路与王龙溪的心体上立根的工夫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龙溪认为在心体上用工夫只适合上根人,而东廓没有做如此区分。  相似文献   

14.
已有大量论及楚辞对后世的影响及李贺于前人的继承的专著和文章。对李贺与屈骚的关系都有论述,但所涉领域多是艺术的渊源和影响。通过李贺对屈原在思想、抱负、情感上的理解与认同,诗韵诗风的理解和趋同等方面的论述,从精神的深层探析诗人李贺为骚风吸纳的背后存在的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关注“人的文学”的作家,也是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的作家.他的创作虽然以散文见长,但也有少量新诗存世,其中《过去的生命》为周作人创作中唯一的一本白话诗集.这些诗篇大多与儿童相关,并从更为诗性的层面将周作人对儿童问题的发现和情感思考结合起来,是他的人的文学思想在具体对象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何其芳的散文诗集《画梦录》在借鉴西方象征主义的同时又实现了自我的转化与创新,在梦幻般的个人性抒写中,何其芳基本上实现了中西诗学的互融与共生,即在对西方象征诗学的"中国化"的同时又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对接。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何心隐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所考者在于澄清相关事实,其要有三:其一,何心隐虽死于武昌狱中,然审判、定罪则在死后,由刑部主之。其二,由耿定向的两个版本的《招魂辞》及相关资料可知,耿虽于何心隐被追捕时为其辩护,然多年以后,耿却以为何心隐当从明太祖"彝训",以"讲学"之名义,杀之以儆天下。其三,何心隐之最终定罪是参入妖人"曾光"案而定以"妖罪",然当时之湖广巡按御史郭思敬亦曾于其被逮后以"私立书院"奏闻其罪。所论者在于何心隐之讲学与张居正之饬讲学、毁书院之内在关联。何心隐视讲学为生命,既有张居正之饬讲学、毁书院,则何心隐终不为所容。  相似文献   

18.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是培根散文集Essays里的第八篇。文章从语义和风格两个层面对水天同和何新的译文进行了比较评析。水天同的译文十分忠实原文,不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紧扣原文,表现出译者深厚的中英文功底;何新的译文语言流畅易懂,但意译成分较多,个人发挥之处明显。  相似文献   

19.
何休认为异先于事而灾后于事,异是警示而灾是惩罚。何休是以天人感应说为理论基础,以阴阳说为理论武器来解说灾异的,认为灾异是阴阳失衡或错位的结果。何休常借助对灾异的解说表现出对一统王权、君权的拥护,对僭王、弑君、强臣专权等行为多加谴责。何休的灾异说表现出浓郁的民本思想:一是对民生的关注,另一是对民声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