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始皇一生三巡齐地,又都曾驻的过琅邪。有关他与琅邪非同寻常的关系,《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记首次东巡(公元前219年)时,有一段很重要的文字:南党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刻石,颂秦德,明得意。琅邪何以能使“千古一帝”的秦政如此兴高采烈、流连忘返达三个月之久?个中缘由,大概不外乎以下四点。第一,壮美的自然景观。琅邪故城在今山东省胶南市东南的夏河城,城东5公里为琅邪山,山上有台,名琅邪台。这里,山岛耸峙,海天一色,风景殊丽,原本就是齐国君王的海滨旅游度假区。《管…  相似文献   

2.
东晋中宗、显宗前后,是琅邪王氏政治最为强盛的时期。由于琅邪王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具有长期的政治合作以及伦常婚姻方面的特殊关系,加之“八王之乱”后王导协同司马睿渡江并帮助其在江左建立东晋王朝,故司马氏与琅邪王氏之间“契同友执”的私人情谊与“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得以进一步确立。但由于王敦之乱以及琅雅邪王氏之权遇超常,由此也引起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对琅邪王氏政治的猜忌与不满。鉴于此,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与琅邪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便成为此时期琅邪王氏政治中一个难以回顾的问题,而上这种矛盾与斗争也是促成琅邪王氏政治自晋成帝以后逐渐趋向衰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晋太康八年,奉皇帝旨意,崔琳最早修撰琅邪王氏谱。咸和九年,王导全面修订王氏谱。两晋时期尚有其他若干次修订,已不可考。贞观六年至万岁登封元年,唐代官修王氏谱。北宋徽宗朝琅邪王氏后裔王缙私撰王氏谱牒。明嘉靖丁酉年,王轼修《琅邪王氏宗谱》。明天启二年,韩昌箕修撰《王谢世家谱》。另外,明代尚有王应斗修《新安瑯琊王氏统宗世谱》、清代有王以镜修《开闽忠懿王氏族谱》。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教到“醉里吴音相媚好”时,问学生“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陶醉”,教师予以否定并纠正为“喝醉”,理由是“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我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教的,学生考试也是这么答的”。  相似文献   

5.
一、缘起:自觉与不自觉的“逻辑顺序”纠结 杨羽仪的散文《水乡茶居》是上海市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分别就这篇课文各上了一次公开课。在“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些基本问题上.两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并未进行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无意比较两堂课的优劣,也无意全面讨论二者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而是试图聚焦和专门讨论两堂课“偶然”中互相映衬着所凸显出来的文本解读逻辑顺序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老邪"是我大学时代讲授《中国文学史》的一位老师,他姓黄,为人处世不太按章法,故而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黄老邪"。黄老邪身材修长,玉树临风,常年穿一身笔挺的西装却配上一双老北京布鞋,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公布时,我在温州乐清。第二天,一位高中生朋友拿着《乐清日报》问我:“朗”和“琅”是不是通假字啊?新华社记者汪涌、高鹏写的通稿《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公布》怎么写“朗朗上口”呀?我接过报纸一看,报道中那句话写道:“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我跟那位朋友说,“朗”和“琅”不是  相似文献   

8.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曾在南朝的梁朝和北朝的北齐朝做官,后来又做隋朝的学士,是当时最博通和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颜氏家训》20篇。在《勉学》篇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而“早教”和“晚学”则是他在“教”和“学”问题上的思想精华。关于“早教”,颜之推认为:对于儿童应当及早地给予教育。他说:“圣王有胎教之法”(《颜氏家训·教子》以下只注篇名),即使普通人难于达到“胎教”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形式特殊的课文。这类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和一首古诗词组成,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册)、《李广射虎》(三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值得探讨。不少教师教学这类课文也像教学其他课文一样,故事内容从头到尾一段一段细致地教,宇词一个一个地抠,朗读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0.
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在历来收集乐府诗的集子里,都是作为两首诗的。可是清人庄祖述在《汉短箫铙歌曲句解》中提出:“《上邪》与《有所思》当为一篇,……叙男女相谓之言。”后来闻一多先生在《乐府诗笺》中,认为“庄说尤为妙悟”,同意“当为一篇”的说法。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中,也同意此  相似文献   

11.
一位小学校长赴英国培训,考察了两所小学。其间,校长问一个英国老师:“你教什么?”(小学校长是想问一问她教哪一门学科),老师回答很干脆:“我教孩子!”参观另一所小学时,问同样问题,教师仍回答“我教孩子!”  相似文献   

12.
杨开秀 《课外阅读》2011,(6):246-246
我们学校有一位教师,可以说集各种荣誉于一身,领导欣赏他,同事佩服他,本学年学校领导安排我和他教一个班(六年级),他是班主任,我是副班主任,他教语文,我教数学,我感到荣幸之极,俗话说,和“英雄”站在一起,自己也“英雄”了,和“优秀”教师在一起,自己也“优秀”了,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态踏上了和他教一个班的旅程。  相似文献   

13.
对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无论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还是直接参与教学的小学生,无一不为他别具一格的教学魅力所深深折服。于老师的课堂是“简单”的,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五期)但是,在这“简单”之中又往往深藏着一种“不简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法角度将吴简中的“随行简”归纳为六种句式,比对分析相同句式的文例后发现,简III-3069e?的“邪”不能确定是表示“父亲”义的亲属称谓词;通过统计并辨析简文中“邪”和‘‘耶’’的形体及用法,发现二者形体并不相混,基本均用为人名。传世文献以“耶(邪)”称呼父亲不晚于东晋时期,但现有简文中二字相通表示“父亲”义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 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教八年级语文《读本》中的《金色花》时提出探究问题:“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样大(遗憾——嘲笑——吃惊——惭愧——赞颂),原因是什么?”一学生高声说:“是因为这种花丑。”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学生满脸沮丧。  相似文献   

16.
《报任安书(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对于其中的“推贤进士”人教版旧教材和苏教版教材都默认了它的本意,但与人教版旧教材相配套的《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却认为”“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相似文献   

17.
江美华 《福建教育》2010,(1):58-58,6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说明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施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的效果。这就需要科学教师把握好“用教材教”的“三字诀”——读、用、改。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方法教“奔”效果迥异江苏高志平于静静有位教师讲到《半夜鸡叫》(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的“玉宝正在纳闷,只见那人直奔牛圈走来”一句时,学生问:“那人到底是奔来,还是走来的?”答曰:“是走来的。”学生要刨根问底。教师不快地回答:“记住我说的就行了。”无独...  相似文献   

19.
“紫毛大衣”及朱自清的“遗憾”江苏邳州市教研室刘同题一次,听一位青年教师教《背影》一课,有一学生提问说“紫毛大衣是什么样的衣服?”这位教师略一思索,便回答说,“大衣的面子是蜂紫色,里子么当然是‘毛’的。”在评课时,一位教师又以这一问题向一位常州籍的老...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