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以国民党抗战为主;敌后战场,以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抗战为主。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御外侮。八路军陆续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华北战场上,我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刘伯承的129师火烧了阳明堡敌军机场,贺龙的120师开展雁北游击战,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后,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创建了一批抗日根据地,创造和运用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八路军遍地开花的游击战在华北战场上拖住了日军30万人、13…  相似文献   

2.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3.
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国民党进步性、革命性的表现。其初期抗战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基本上达到了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目的。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使中国成为最早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初期抗战对振奋民族精神,对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场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其对抗日战争的防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个是抗战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担负着抗击敌人兵力达六分之五的艰巨重任,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担负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任务,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后期的中流砥柱作用非常突出。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全面冷静地看待两个战场的作用和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讲到敌后抗战问题时,只涉及八路军、新四军,而事实上,在日军后方抗击和牵制日军的中国军队,不仅有八路军、新四军,而且有国民党的游击部队。一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武装是随着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而组织起来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开始全国性抗战,但正面战场的抵抗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战场始终存在着,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曾作出了贡献,无疑它是这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予以客观的探讨,这对于增进国共两党关系,完成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章内容为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也由此揭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战初期 ,国民党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共领导开辟敌后战场 ,配合正面战场 ,对日军构成了战略威胁。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 ,迫使日军停止大规模的军事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纵观8年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并存.他们互相依托组合起来和敌人角胜,同时彼此间又存在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从而导致了中日间军事形势的演变和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两个战场是决定抗日战争的面貌和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考察,认为当时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相当努力的,其所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也比较符合具体的军事情势,并达到了基本的战略目的,同时,正面战场作为当时国共双方共同抗日的主战场,为敌后战场的顺利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尽管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但其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给予必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尽管两个战场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也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我们在回顾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时,都会忆起与日军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中国抗战的第三战场,即印缅战场。在异国他乡,  相似文献   

14.
<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军作战的战场,叫正面战场或国民党战场;一个是八路军、新四军作战的战场,叫敌后战场或解放区战场。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已有人对两个战场的状况及相互关系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统一体中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轻视其中任何一方,都  相似文献   

15.
江西正面战场是抗日的重要战场之一,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每一时期有其各自的特点,国民党江西军政当局和军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但还是坚持抗战,挫败了日军完全控制江西的企图,支援了鄂、湘、浙、粤邻省以及全国的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生存,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和抗日团体及海外侨胞都卷入了抗日的滚滚洪流.尤其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八年抗战中,中国方面一直存在着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为基干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基干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如何评价这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加深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认识,而且对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和一国两制的设想更具有借鉴作用.下面,本文试对抗战中的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的相互关系作一粗浅的探纣.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得与失?近年来,史学界努力冲破禁区,力图从积极方面加以总结。如肯定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积极性、前线广大将士对日寇进行了英勇抵抗,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等等。但是,当论及正面战场的得失时,却仍然坚持这样一条公式;“丧师失地的大溃退”。对此,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求教于方家。笔者认为,“大溃退”的结论,只是一种抽象的、表面的描述,它缺少对正面战场过程的具体分析,缺少对战局的积极意义作充分的评估。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布局,最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抗战中存在着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我们基本上同意这一观点,但认为它对敌后战场的分析比较模糊,不够具体,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上,在整个八年抗战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跃在敌后,也有国民党所属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活动,即敌后实际上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与国民党领导的敌后军队。本文就抗战时期敌后国民党军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得与失?近年来,史学界努力冲破禁区,力图从积极方面加以总结。如肯定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积极性、前线广大将士对日寇进行了英勇抵抗,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等等。但是,当论及正面战场的得失时,却仍然坚持这样一条公式:“丧师失她的大溃退”。对此,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求教于方家。笔者认为,“大溃退”的结论,只是一种抽象的、表面的描述,它缺少对正面战场过程的具体分析,缺少对战局的积极意义作充分的评估。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较量。由于敌强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预导的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战略夹击的战略布局,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主战场,最后成为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战略基地,为赢得抗战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敌后战场能够开辟、坚持和发展壮大,成功经验有四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